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幼儿的肌肉发育规律的问题,以及和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发育特点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我今年61岁,年轻时就有锻炼的基础,由于工作的原因,断断续续的健身,甚至有长达几年不锻炼。自58岁开始系统的健身,现在力量比以前大了许多,卧推260斤,深蹲200斤,硬拉300斤。肌肉长了许多,现手臂围度44厘米。我相信只要开始健身,任何时候都不晚。肌肉照样长。附我近期的照片。
骨骼生长迅速。婴幼儿正处于身高迅速增长时期,其骨骼不断地长长、加粗。同时,骨骼外层的骨膜比较厚,血管丰富,有利于儿童骨骼的生长和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2、骨骼数量多于成年人。婴幼儿由于一些骨骼尚未融合连接成一个整体,例如,成人的髋骼是一块整骨,而婴幼儿的髋骨是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块骨头连接在一起的,到7岁左右才逐渐骨化融合成为一块完整的骨头。
3、骨骼柔软易弯曲。婴幼儿骨骼含骨胶原蛋白等有机物多,骨骼柔软,弹性大,可塑性强。因此,婴幼儿可以做许多成人无法做的动作,如婴幼儿能吃到自己的脚指头,但同时也很容易出现变形、弯曲。
4、头部骨骼尚未发育好。新生儿出生时头部骨头之间有很大的缝隙。在颅顶前方和后方有两处仅有一层结缔组织膜覆盖,分别称前囱和后囱。婴幼儿的骨缝要到4~6个月才能闭合,后囱在3个月左右闭合,前囱到1.5岁左右才闭合。
5、脊柱的生理弯曲。孩子出生时脊柱是直的,弯曲是随着动作发育逐渐形成的。一般婴幼儿在3个月左右抬头时出现颈曲,6个月能坐时出现胸曲,10~12个月学走路时出现腰曲。7岁前形成的弯曲还不是很固定,当儿童躺下时弯曲可消失。7岁后随着韧带发育完善后,弯曲才固定下来。
6、腕骨的钙化。孩子出生时腕部骨骼均是软骨,6个月左右才逐渐出现骨化中心,10岁左右腕骨才全部钙化完成。因此,婴幼儿的手部力量小,不能拿重物。
7、关节发育不全。婴幼儿关节窝浅、关节韧带松弛,容易发生关节脱臼。
8、足弓尚未形成。婴幼儿的脚没有脚弓。到了站立和行走时,才开始出现脚弓。由于婴幼儿的肌肉力度小、韧带发育不完善,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负重,或经常不活动可导致脚底的肌肉疲劳,韧带松弛,出现扁平脚,影响行走和运动。
9、肌肉力量小。婴幼儿肌纤维细,肌肉的力量和能量储备少,肌肉收缩力较差,容易发生疲劳,不能负重。
10、肌肉发育顺序。婴幼儿的肌肉发育是按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先发育颈部肌肉,然后是躯干,再四肢。先发展大肌肉群,如腿部、胳膊;再发展小肌肉群,如手部小肌肉。因此,婴幼儿先学会抬头、坐、立、行、跑、跳等大动作,手部的精细动作要到5岁左右才能完成。
肉猪的喂养是养猪生产中最后的一个环节。喂养肉猪占用的资金多、耗料多。因此对整个养猪生产关系重大,又与经济效益所系。养肉猪的目的是最少的饲料和劳动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成本最低、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猪肉,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满足人们的肉猪和外贸的需要。影响肉猪生长发育的因素较多,单靠某一种技术是难以达到下述目的的,只有采用综合的技术措施,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成本最低,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猪肉。才能提高肉猪的出栏水平。
第一节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生长的因素
一、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阶段的增重及组织的生长是不同的,也是有规律的。
1、体重的增长规律:在正常的饲料条件、饲养管理条件下,猪体的每月绝对增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每月的相对增重(当月增重月初增重100),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到了成年则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就是说,小猪的生长速度比大猪快,一般猪在100公斤前,猪的日增重由少到多,而在100公斤以后,猪的日增重由多到少,至成年时停止生长。也就是说,猪的绝对增长呈现慢棗快棗慢的增长的趋势,而相对生长率则以幼年时最高,然后逐渐下降。
二、影响高产肥育的因素
2、饲料:饲料对增重影响很大。一是饲料数量的影响,猪吃的多,生长快,如60斤的小猪,日食5斤精料可长2斤体重,吃4斤料,只能长1.4斤。当然过多也会造成浪费。另一个是饲料品质的影响,如小猪日粮中所含蛋白质水平和氨基酸的种类,比例是否完全平衡。如粗蛋白水平18%,比14%的增重快,同时用混合饲料比单一饲料喂猪增重快。
3、育肥前仔猪的体重:育肥前体重大、生长发育好的仔猪,要比体重小,生长发育差的,育肥效果要好,一般来说,断奶体重越大,肥育效果越好。
此外,性别(公猪比母猪增重快)、阉割(阉割的比不阉割的增重快)、温度(秋天肥育比夏天、冬天快),以及饲养方法(不限料比限料快),饲喂餐数,驱虫与否等、对高产肥育都有影响。
第二节养肉猪前的准备猪的育肥前准备工作一般包括:圈舍的消毒、去势、预防接种、驱虫等。
肉猪按其生长发育阶段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小猪阶段(体重20~35公斤的生长期),中猪阶段(体重36~60公斤的发育期),大猪阶段(体重61~90公斤的育肥期),其中小猪阶段是养好育肥猪的关键之一,为确保育肥的健康生长发育,应作好以下准备工作。
3、预防接种:作为育肥用的猪在仔猪阶段一定要在转栏前做好两次猪瘟疫苗注射,在转栏时再进行其他疫(菌)苗注射,以后可根据疫病流行情况,由技术部门统一布置打上其他疫菌苗。以防止较严重的传染病感染,确保肉猪健康生长。
4、驱虫:肉猪在进栏时,进行一次性驱除体内寄生虫,以后间隔2个月驱虫一次。药物可用①盐酸左旋咪唑片按每3公斤活猪重口服1片混入少量的较好饲料在晚上投喂。②磷酸左旋咪唑注射液按每公斤体重注射5毫克。
体外寄生虫(疥螨、虱子等)可选用消灭清、百虫灵1.5%敌百虫溶液等外涂或喷洒。
第三节肉猪的饲养管理综合技术
二、耐心调解:调教猪只养成在固定地点吃、拉、睡和互不相争吃的习惯,不仅可简化日常管理工作,减轻劳动强度,又能保持栏内的清洁干燥,给猪造成舒适的、生活环境。猪具有喜欢睡卧,在适宜的栏养密度下,约有60%的时间卧或睡。猪一般喜睡卧在高处、平地、栏角阴暗处、木板上、垫草上,热天喜欢睡在风凉之处,冬天喜欢睡在避风暖和之处;猪爱好清洁、排粪、尿有固定的地点,一般在洞口、门口、低处、湿处、栏角排粪、尿,并在喂食前后和睡觉刚起来时排粪;猪有合群性,但也有强欺弱,大欺小的特性,猪只之间主要是靠气味进行联系的;猪对吃喝声很敏感等习性,掌握这些习性,就能做好调教工作。调教猪,重点对新合群和新调栏猪中防止强夺弱食、打架、给猪养成吃、拉、睡三角定位。调教猪,关键要抓得早(在猪入栏时立即抓紧调教)、抓得勤(勤守、勤赶、勤教)才能奏效。
4、饲料中的粗纤维水平,不论饲养什么杂种的肥育猪,其饲料中均含有一定的粗纤维。粗纤维有助于饲料在肠道中运行、也可防止猪拉稀。但粗纤维过多,就会影响其他饲料的消化率,阻碍猪的增重。在肥育猪的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应控制在10~30公斤体重阶段粗纤维不宜超过3.5%,30~60公斤阶段不要超过4%,60~90公斤阶段不要超过7%。
四、改革饲喂方式
①改熟料喂为生喂:青饲料、谷实类饲料、糠麸类饲料,含有维生素和有助于猪消化的酶,这些饲料煮熟后,破坏了维生素和酶,引起蛋白质变性,降低了赖氨酸的利用率,有人结语26个系统试验的结果,谷实饲料由于煮熟过程的耗损和营养物质的破坏,利用率比生喂的降低了10%。同时熟喂还增加设备、增加投资、增加劳动强度、耗损燃料。所以一定要改熟喂为生喂。
②改稀喂为干湿喂:有些人以为稀喂料,可以节约饲料。其实并非如此。猪快不快长,不是以猪肚子胀不胀为标准的,而是以猪吃了多少饲料,又主要是这些饲料中含有多少蛋白质、多少能量及其它们利用率为标准的,稀料喂猪有如下缺点:第一、水份多,营养干物质少,特别是煮熟的饲料再加水,干物质更少,影响猪对营养的采食量,造成营养的缺乏,必然长得慢;第二、水不等于饲料,因它缺乏营养干物质,如在日粮中多加水,喝到肚子里,时间不久,几泡尿就排出体外,猪就感到很饿,但又吃不着东西,结果情绪不安、跳栏、撬墙、犁粪;第三、影响饲料营养的消化率,我们知道饲料的消化,依赖口腔、胃、肠、胰分泌的各种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酶系统,把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喂的饲料太稀,猪来不及嘴嚼,连水带料进入胃、肠,影响消化也影响胃、肠消化酶的活性,酶与饲料没有充分接触,即使接触,由于水把消化液冲淡,猪对饲料的利用率必然降低;第四、喂料过稀,易造成肚大下垂,屠宰率必然下降。采用干湿喂是改善饲料的饲养效果的重要措施,应先喂干湿料,后喂青料,自由饮水。这样既可增加猪对营养物质的采食量,又可减少因屙尿多造成的能量损耗。
③改先拖后攻的育肥法:我们知道猪前期生长快,需要的蛋白质饲料多,后期主要是长脂肪,需要的能量饲料多,采用先拖架子后催肥的饲养方法。由于前期蛋白质饲料少,营养水平低,不能满足猪需要,必然影响生长,长得就慢,到后期是长脂肪的时候,用木薯、大米等能量饲料猛攻充分满足脂肪的生长,必须脂肪多,板油厚、猪价高。我们要改先拖后攻为先攻后限或直线育肥。既在猪的前期喂给营养价值高而全价的饲料,让肌肉充分生长。到后期就限制能量饲料的用量起抑制脂肪的目的,达到猪快长,肥肉少、瘦肉多、卖价高的目的。
五、科学的饲养方法:
(一)直线育肥法就是从20~100公斤均给予丰富营养,中期不减料,使之充分生长,以获得较高的日增重,要求在4个月龄体重达到90~100公斤。饲养方法:
第二、肥育开始前7~10天,按品种、体重、强弱分栏、阉割、驱虫、防疫。
六、喂法及餐数肉猪的喂法主要是定时喂、定质喂、定量喂,使猪养成习惯,这样有利于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喂料前可调一调猪的口味,方法就是让猪听到、嗅到有关吃喝的声音,都跑到人食槽边吵着要吃,但不急着喂,调调口味,过几分钟再喂,这样能促进胃液分泌,饲料消化较完全,喂时要先喂精饲料,后喂青饲料,精料干湿喂青料生喂,同时做好少给勤添。水、让猪自由饮用,一定要改熟喂为生喂,稀喂为干湿喂。喂的餐数:小猪阶段3~4餐,中、大猪3餐为好。还应该注意:不要突然改变饲料:不要喂霉坏变质的饲料或过粗、过细的饲料:小猪阶段统糠的喂量不宜超过日粮的15%。
九、防病措施猪体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体内、体外不良剌激,常异导致猪发病,甚至死亡。防止猪发病,除搞好栏舍定期消毒、环境卫生、打好预防针、驱除猪体内外的寄生虫,满足猪的饲料营养外,还应采取如下措施:
2、运输的车辆和猪笼一定要消毒,才能装猪,最好在栏舍外装。
3、洗肉水不能喂猪。
4、病猪不能放出栏外,以免传染。
5、做好灭鼠、灭蚊、灭蝇工作。
6、不要到他人病猪栏内看病猪。若看后,一定要先消毒后,才能进入自家猪栏喂猪。
十一、适宜地选择屠宰期肥育以何时结束进行屠宰比较适宜,要取决于多种因素。屠宰太早,猪的生长尚未充分,肉质不香,也不经济,屠宰太晚,饲料消耗多且背膘增厚,消费者不欢迎。适宜的屠宰期应当兼顾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此外,应因地因时制宜选择出栏体重。饲养肥育猪经济效益的好坏,与肥育猪的增重速度,饲料利用率与屠宰率等因素有关。一般猪的年龄和体重越小,饲料利用率越高,随着体重的增长,饲料消耗相应增多,所以肥育猪养得愈大,消耗的饲料也愈多,从经济上不合算。相反,若没有达到屠宰体重,虽然饲料利用高一些,但肥育不够,肉质欠佳,屠宰率低,也不符合经济原则。因此,应重为适宜屠宰体重,此时出栏符合生产者的利益,但是,商品肥育猪主要应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都要求瘦肉多,所以育肥猪的屠宰体重可在90公斤左右
一、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儿童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普遍现象,称为生长发育的规律。儿童少年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虽然受自然条件、家庭生活、营养条件、疾病和遗传、体育运动等因素所影响而产生年龄和性别上的个体差异。但是,身体的生长发育规律还是客观存在的。它们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一)生长发育的速度规律
从儿童到成年人其生长发育不是等速的,而是时快时慢呈波浪式的上升,阶段性规律很强。一般有两个突增时期,第一次突增时期在两岁以前,第二次突增时期在青春发育期,其年龄在10~11至14~15岁。突增期过去以后渐渐缓慢下来,到20岁左右基本停止。
(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规律
1.身体发育的比例: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人由小到大,身体的比例一直在变化。在第一次突增期过程中,初生儿的头占身长的l/4,2岁时占l/5,6岁时占1/6,12岁时占l/7,到成人时仅占l/8。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头先发育,以后是躯干,下肢,身体发育是按头尾发展规律顺序进行的。第二次突增期的过程恰好与第一次相反,下肢先发育,其次是躯干,而头的发育不明显。从出生算起,如以增长值数计,头增长一倍,上肢增长三倍,下肢增长四倍。身体各部位发育结束的时期是:足长约在16岁,下肢长约在20岁,手长约15岁,上肢长约在20岁,躯干长约在21岁。
(三)身体各系统的发育规律
出生后神经系统的发育处于领先地位。5~6岁时发育速度最快,并迅速接近成人水平。此时大脑的重量已达到成人脑重的90%。6~20岁之间脑的重量仅增加10%,但是随着大脑细胞不断地进行复杂的分化,机能也随之提高。中的总体发育是指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它们与形态指标的发育曲线基本一致,呈波浪式上升。淋巴系统的发育在10岁左右已达高峰,12岁已达成人的200%,以后逐渐降低。因此要特别注意10岁前儿童的疾病防治工作。生殖系统发育最晚,在10岁以前几乎不发育,当身体发育进入第二突增期以后才迅速地发育。
人体生长发育过程是在神经系统的协调下,机体与外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各系统器官的发育是彼此密切相关的。某一系统的发育可能为另一系统的发育打下基础。因此,任何系统的发育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四)生长发育的两次交叉规律
生长发育的两次交叉规律是指在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男女儿童因发育时间不同而出现的身体形态指标的两次交叉现象。
在青春期前(7~9岁),多数形态指标,男生都大于女生。10岁以后,女生进入青春期,身体各部位迅速生长发育,许多形态指标超过男生。到13岁时,男生身体各部位迅速生长发育,女生的增长速度减慢下来,致使男生各项形态指标又超过女生。因此男女生大部分形态指标在青春期形成两次交叉。
(五)儿童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1.身体形态:儿童少年的身体形态和体型与成人不同。它受身体发育两次突增期影响。表现体型的特点是头大、躯干长,四肢短,重心不稳,皮下脂肪分布四肢较多,躯干较少。10岁以后身体发育进入第二突增期,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由于骨骼、肌肉迅速发育,形态变化很大。
2.运动系统:儿童少年骨骼的化学成分与成中人不同,含有机物较多,无机物较少,成年人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的比例为3:7,儿童为1:1。因此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骨折而易发生畸形。儿童骨骼的
3.心脏血管系统:儿童心率较成年人快,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慢,20岁左右趋于稳定。由于儿童少年的神经调节机能尚未十分完善,神经活动过程的兴奋性较高,因而在体力活动和情绪紧张时常出现心跳显著增加和节律不齐的现象。儿童少年的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绝对值比成年人少,但其相对值(以每公斤体重计算)比成人大,年龄越小相对值越大。这就保证了在发育过程中因身体代谢旺盛所需的氧供应。这个特点说明了儿童少年的心脏能适应短时期紧张的体育活动。但由于心脏发育不完善,在与成年人进行同样负荷运动时,心率比成人高,这说明儿童少年在运动时主要靠增加心率来增加心输出量。青春期前的儿童的血压较成人低得多,年龄越小血压越低。其原因是血管的发育先于心脏,年龄越小,血管发育超过心脏发育的程度越大,因此血管内的阻力越小。青春期以后,儿童少年的心脏发育迅速超过血管的发育,血压随之升高,以收缩压较为显著。有的甚至出现暂时性血压偏高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儿童少年血液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体液调节不稳定,因此尚不能定为病理性的高血压。
4.呼吸系统:儿童少年呼吸器官组织娇嫩,呼吸道粘膜容易损伤。肺组织中弹力纤维较少,间质多,血管丰富。肺的含血量较多,而含气量较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弹力组织增加,肺容量也增大。
儿童少年的肺活量较小,呼吸频率较快,随着年龄增长,呼吸频率逐渐减慢,肺活量逐渐增加。由于儿童少年的呼吸肌发育较弱,胸廓较小,肺活量较小,因而在体育活动中主要靠加速呼吸频率来增大肺通气量。
由于儿童少年的神经调节机能尚未十分完善,当进行运动时,呼吸与运动动作不能很好配合。年龄越小,这种不协调现象越明显。因此,应指导儿童少年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以促进呼吸器官的发育。
5.神经系统: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特点是兴奋过程占优势并容易扩散,随着年龄的增长,抑制过程逐渐发展,最后兴奋和抑制达到均衡。在对儿童少年的教学训练中,应多采用直观的方式。活动内容多样化,每种活动持续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引起神经系统的疲劳。
6.内分泌学变化及性成熟:进入青春期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的反馈系统处于一种抑制状态,激素保持在低水平。由于进入青春期的开始,反馈的敏感性下降,使得下丘脑促性腺激素的促激素(GnRH)的合成及分泌均增加,并刺激垂体前叶分泌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生成素(FSH),进而使性腺的雌激素和雄激素生成。在青春期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有序的过程。一般女孩进入青春期要早于男孩。女孩进入高速生长期平均比男孩早二年,女孩的最快增高(PHV)年龄在12岁左右,而男孩在14岁左右。女孩生长结束期在16.5岁,男孩在18岁左右,儿童的生长发育会受营养状态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7.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育特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具有密切联系,对少年儿童来说,素质是形态、机能发育在运动能力方面的反映,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也受形态和机能发育的制约。
(1)速度:少年儿童的速度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的发育特点。男生在19岁、女生在13岁以前,速度是随年龄的增加而有所提高。速度发展的高峰年龄,男孩在20~22岁。23岁后缓慢下来,呈单峰型。而女孩则呈双峰型,在14~17岁出现第一个缓慢的倒波峰,到21~22岁又出现第二个缓慢的倒波峰。儿童少年速度的年龄发育特点是在10~13岁增长最快,以后男孩在19岁,女孩在13岁后趋于缓慢并逐渐稳定下来。
(2)力量:力量发育和肌肉的生长有密切关系。少年儿童力量的发育特点是,男生在16岁以前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16岁以后开始缓慢下来,22~23岁可达高峰,以后又随年龄增长而减慢。而女生在13岁以后开始缓慢并有下降趋势,16岁又回升,18~22可达最高峰,以后又随年龄增加而减慢。男女间18~23岁之间差异最大。
儿童少年在青春期以前不适宜进行过大的力量训练。
关于幼儿的肌肉发育规律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360幼儿网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以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