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法律界人士局长陆卫东介绍了《上海市人民政府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的有关情况,市法律界人士局副局长罗培新、市法律界人士局二级巡视员李平出席发布会并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
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大力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政府立法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近年来,市法律界人士作为市政府立法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使命,不断创新完善政府立法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政府立法联系点建设,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益,每年完成的立法项目不断增加,2019年完成24个
2020年完成28件,2021年完成38件,根据最近正式发行的《上海市人民政府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今年计划完成33件。
一. 2021年政府立法工作情况
2021年,市政府统一编制规划,每年起草地方性法规19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截至目前,已审议通过16项法规,3项法规正在审议中。 制定了19项政府规章,共计38项。
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重点加大制度供给。
一是聚焦重大战略任务推进政府立法。
要牢牢引领浦东建设和“五个中心”建设等,加快相关立法进程,为有效推进重大战略要务保驾护航。
市政府启动并推动全国人大制定浦东新区法规,公布了《关于加强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法治保障的决定》。 年内还推动浦东新区张江生物医药、临港新领域条例等相关法规的制定。
在更深更广领域、更大力量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
二是聚焦新经济新技术推进政府立法。
推进《上海市数据条例》公布,切实加强数据权益保障,促进公共数据资源有效流动,大力推进数据资源开发和应用。
制定《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明确相关管理体制,明确测试和应用中的重点环节流程和要求,为促进ICV行业健康发展提供立法保障。
三是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政府立法。
推进城市更新条例制定实施,立足上海超大城市发展新阶段、新形势和新要求,聚焦群众焦灼问题提出针对性破解路径,为有效推进城市更新提供法治保障。
推进“一江一河”条例制定,注重体现水边公共空间高标准、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强调规划引领,提高建设标准水平,实行共享共治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四是聚焦民生关切推进政府立法。
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求,推动制定公共法律服务、粮食储备、地图、慈善等多项法规,充分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设、人民城市人民”重要理念。
此外,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推进《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公布,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教育意义和纪念意义的红色资源,采取各种措施加以保护,更加凸显了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发源地的重要意义。
在完成这些具体立法任务的同时,市法律界人士在进一步完善政府立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基层立法联系功能等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和努力,争取政府立法工作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撑伞。
为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坚守航空公司。
二、2022年政府立法作業計画全体像
为了科学规划2022年市政府的立法工作,从去年9月开始广泛征求立法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一方面面向各区政府、市政府各事务局、各相关机构,一方面面向社会公众。
在此期间,收到了各方的46项立案提案。
经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法律界人士及市政府相关委办局和有关专家联合立项论证,形成政府立法规划草案。
日前,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印发。
2022年市政府立法计划包括4类66项法规规章。
第一类是正式项目,拟于本年度完成的立法项目,共33项,包括地方性法规18项、政府规章15项
第二类是备用项目,根据项目成熟情况和推进情况本年度内完成项目,共18项,包括地方性法规7项,政府规章11项。
第三类是调研项目,计划年内开展立法调研的项目,共有8个,都是政府规章
第四类是立法后评估项目,拟年内完成立法后评估项目,共有7项,均为政府规章。
立法计划在执行中也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例如,2020年突发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当年紧急发布的《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是计划外的新项目; 2021年,国家一级修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相应的市也及时组织修订了《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及时落地“三儿”政策。
这些都是调整变化的情况。
今年33个正式项目中,除4个拟撤销项目外,共有29个新起草或拟修改的法规规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服务改革发展大局,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了加强上海营商环境建设的法治供给,更好地服务“五个中心”建设,2022年市政府将推进包括7部法规和1部规章在内的8项相关立法项目。
例如,重点关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计划修改《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
现行的《条例》于2009年开始实施,近年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标记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可以更好地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能级和国际化水平,
今年将对这个《条例》进行必要的修订。
例如,围绕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计划新制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
人工智能被列入上海“十二五”重点发力的三大先导产业,也是上海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关键。
及时制定条例,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此外,《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保障条例》 《促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发展条例》 《浦东新区仲裁若干规定》等项目也围绕上海改革发展大局,着力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服务民生需求,着力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2022年,关于服务保障民生方面的正式立法项目一共有9件,包括6件法规和3件规章。
比如, 《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 ,主要是为了加快发展一流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和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再比如, 《促进就业若干规定》 的修订,主要是为了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还有《住房租赁管理条例》 《出租汽车管理条例》 《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 《上海市美术馆管理与促进办法》 等项目,都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以及文化娱乐等方面需求息息相关。
推进超大城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对于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持续更新法治供给。
2022年,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正式立法项目一共有7件,包括3件法规和4件规章。
比如, 《环境保护条例》 《动物防疫条例》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社会消防组织管理规定》 《电梯安全管理办法》 等的修改,都是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新形势,及时完善相关立法规定,
进一步有力保障城市安全和平稳运行。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全面依法治市,建设法治上海,首先是要加强政府自身法治建设水平。
2022年,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方面的正式立法项目有5件,包括2件法规和3件规章。
比如,将新起草《行政执法监督办法》 ,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有力促进政府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法、规范执法;拟修改《上海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 ,进一步提升行政处罚程序的规范水平。
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