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师 > 正文

必看!2023教育部关于高校招生政策新风向!

2023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促进教育公平,高考改革,加强高校考试招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等工作提出了意见。事实上,近年来,每年初教育部下发的教学[202X] 1号文件都是关于做好当年普

2023年1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公平教育、促进高考改革、加强高考招生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等工作提出意见。

事实上,近年来,年初教育部下发的教育[202X] 1号文件都是对做好当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可见高校招生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必看!2023教育部关于高校招生政策新风向!

政策文件的出台,不仅关系到教育试点部门、高校、初中等单位,也关系到每一个考生和家长。

2023年高招通知与2022年相比,同样分为试点组织、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高考改革、招生规范管理、宣传服务等五大部分内容,进一步看,今年高招通知共18分,比去年多4分

字数增加了一百多字,总体上内容更加丰富了。 接下来张老师就选几个和我们学生、家长密切相关的内容,和大家一起重点看看吧。

一、鼓励专项纳入普通批平行志愿服务档案

专项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三个专项,包括国家专项、地方专项、高校专项。

面对国家专项规划、扶贫区域定向招生

各省实施以地区农村学生为对象的地方特别计划

高校专项旨在招收边远、原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勤奋学习、成绩优异的农村学生。

以山东省为例,针对特殊类型的普通填报志愿,安排一次填报志愿,下设1个高中志愿、6个专业志愿、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对于符合要求且分数档合适的学生来说,三大专业课程性价比较高,可以比普通学生降低一定的分数去同一所学校和专业。

许多省份的专项计划是单批招生,报名人数少,有的是志愿优先、按分计征。

这种模式其实对学生来说不太友好,很滑。

而且,23年招生通知中提到的专项计划,纳入相关高校普通类招生批次,鼓励平行志愿录取,一方面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一个录取批次,简化组织和考生的志愿申报和录取流程

另一方面,符合专项计划的考生,特别是山东、辽宁、河北等省专科示范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优势多填报一些专项招生志愿,有更多机会。

所以对考生来说这个政策应该是有好处的。

值得注意的是,延续去年通知中的意见,从2023年开始,往年通过专项计划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这意味着,其实从去年开始你被特别程序录取后,如果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今年就失去了重新报告特别程序的资格。

因为机会只有一次,所以今年以后的考生也需要同样慎重!

二、强基计划,倒不枉此行!

虽然这几年的高技通知在强基计划上还存在一些专业上的小问题,但今年的文件特别用了“宁缺毋滥”四个字,强调坚持考试工作定位,进一步优化招生流程,提高选拔质量。

倒要坚持无用原则,严格规范管理,严格选拔标准。

实际上,从历史数据来看,在招生计划没有改变的情况下,2022年申请强队基计划的总人数与2021年相比减少了超过50%。 这意味着考生和家长对志愿回归理性,名校的圈子“香”,专业是否合适

未来发展前景好不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招生越是严格,越是要提高标准,真正选出基础学科有志气、有兴趣、有才能的学生。

今年强基计划招生数量和计划数量大概率不会扩大,选拔流程和考核可能会更加严格。

三、给别人评分、给学校倾向评分,都很重要。

改变高考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不是最近的事,其实相关要求早就提出来了。

学校要求不得炒作“高考状元”、“高分考生”等,不得宣传“高考升学率”,但作为评价当前初中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很多学校都不直接说升学率三个字,但用其他方法置换的话,也有让人发笑的方法。

虽然需要妥善管理,但升学途径还比较单一,高中教育评估体系仍然主要看高考成果,目前相关数据情况学生、家长想知道,学校也想让人知道。 很难完全因为堵车堵塞。

相对来说,逆转用分数线评价高中的倾向可能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因为对高中的评价标准本身比中学要复杂得多

尽管毕业就业状况、录取率、升学率、地理位置、科研水平、高校排名等都有可能影响学生和家长对高校的“好坏”判断,但高校仍然非常重视每年的录取分数线,为了不让自己的最低分数线下降。

例如,把冷门专家和热门专家放在一个专业小组里等,常常束手无策。

四.加强志愿者咨询服务

与22年的高招通知相比,23年的高招通知中关于志愿者咨询服务的部分被单独撰写,说明相关部门更加重视志愿者咨询服务。

我记得以前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候,写志愿书就是一个人分发一本大而厚的书。 然后,学生回家和父母每天翻页面,调查往年的分数该怎么报告,学校老师没有帮多少忙。 要是本省的相关高中能来自己的高中举办招生讲座就好了。

有些人不得不赶到其他高中旁听。

但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信息渠道,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渠道了解大学、专业、往年的录取数据等信息,但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伪难辨

而且,即使真的是小白,也可能无法理解那些头衔、指标的意思或者含量。 需要专家的指示。

本文件要求政府、考试机构和学校为考生提供公共服务。 高考后,特别是拿到分数后,要充分利用这些公共资源。 如果你觉得这些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想找更专业的人事指导志愿者,

一定要找准合法正规的咨询机构,签订合同保障自身权益,发现涉嫌诈骗及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