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素材来自网络,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或有侵权行为时,请联系删除。
据学校网站消息,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是由河北省举办,河北省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是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融合发展工程建设单位,河北省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示范学校、党建示范学校、创新创业改革示范学校,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会会长单位、航天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理事长单位。
很多朋友会问,为什么华北航天产业学院更名为北华航天产业学院,两者有什么不同吗? 为什么更改名字,因为小编不是亲历者所以不知道。
但小编从公开资料看,2004年7月13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升格为普通本科,更名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有关的批准文书,至今仍可在互联网上找到。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了解学校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市区,占地近800亩,分为东西两个校区,总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更为重要。
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外语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文理学院、航空航天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工业技术中心等教育机构。
学校现有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土木水利、会计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48个本科专业,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一项工作为主。
工、管、理、经、法、文、艺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
上面列举的48个专家是什么样的专家? 小编还很难找,参考其他第三方整理的相关资料,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本科专业设置大致如下
这些专业中,有4个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基地认可的专业,7个获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基地认可的专业,1个国家品牌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网络工程”等2个本科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申请。
其中,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如下:
在大致了解了学校的历史沿革、专业建设等基本情况后,下面我们重点来看一下该校本科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等内容。
2023年的招聘工作早已结束,但小编还没有找到相关的招聘综合信息。
只看了新生的相关数据,还找到了分科专业的及格分数。
从这些公开信息来看,北华航天工业学院2023年录取新生4200人,其中河北省内最多,达到3005人。 其他新生较多的地区有天津75人、四川70人、山东70人、内蒙古70人。
河北省内2023年的专业及格分数如下。
关于2022年和2021年的录取概况,可以从本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报告书中得到总体介绍。
2022年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普通科面向全国27个省招生,共有44个本科专业,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提前批3个,普通批43个。
另外,本招聘专业有3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有1个。
该校计划招生4335人,实际录取考生4340人,实际报告4246人。
实际记录率为100.12%,实际报告率为97.83%。
其中,2022年普通本科招生计划4200人,实际录取4200人,实际上报4106人; 普通本招生计划为135人,实际录取140人(同5人),实际报告140人。
当时,该校普通科在河北省制定了扩大招生1000人的计划。 学校河北省专业录取分数线统计分析显示,与2021年相比,历史班各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明显提高,物理班各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基本持平。
生源质量总体稳步提高。
2021年,该校面向全国27个省份招生,共47个本科专业,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3个提前批,46个普通批,专设本专业4个。
学校计划招生3345人,实际录取考生3346人,实际报告3257人。
实际记录率为100.03%,实际报告率为97.34%。
普通本科招生计划3200人,实际录取3200人; 一般接收本招募计划145人,实际接收146人。
据了解,根据对该校2021年普通本科河北省专业录取分数的统计分析,2021年新增招生41个本科专业,除3个录取专业、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3个艺术类专业外,
35个专业最低排名比2020年上升,占85%,生源质量稳步提高。
先看看招生的录取情况,再看看就业的相关数据。
为简明起见,所有数据主要取自北华航天工业学院2021—2022学年本科教育质量报告和2020—2021学年本科教育质量报告。
为什么不用关于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呢? 以上内容比较详细,但对父母和考生来说可能有点专业。 我们通过本科教育质量报告的相关数据了解大致就可以了。
2022年本科毕业生3113人,实际毕业人数3070人,毕业率为98.62%,学位授予率为100.00%。
就业率87.92%; 升学率为18.83%,其中出国留学占0.74%。
2021年本科毕业生2676人,实际毕业人数2620人,毕业率为97.91%,学位授予率为100.00%。
就业率93.32%; 报考学习率为14.77%,其中出国留学占0.70%。
2021年对毕业生的调查显示,该毕业生进入航天两大群体,共有175人,占就业人数的8.3%; 北京就业611人,占29.0%,天津就业111人,
5.3%,河北省就业874人,占41.5%,京津冀地区全部就业毕业生占总就业人数的75.7%。
从就业毕业生服务地域分布来看,2018-2021年三成以上毕业生在京就业、在京津冀就业的比重持续上升,2021年已经接近七成,其中在河北就业的比重一次次次上升。
2018年—2021年毕业生月收入持续上升,与全国非“双一流”本科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最后,小编的考研建议,对于希望发展航天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毕竟更名时间短,相对来说并不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