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坛
班本课程
季节转角处吹来的风
带来一缕春的气息
缀满欣欣向荣的美丽
才刚刚开始
......
01
一次桌面游戏时,孩子们发现大操场的大树上出现了一只“黄鸭子”,这只“小黄鸭”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
泫朵:对呀,这只鸭子是怎么到树上去的呢?
奕超:小黄鸭是不是漏气了呀!
朝洋:我觉得它是被风吹上去的。
于是,关于“小黄鸭为什么会上树?”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原来小黄鸭会上树和风有很大的关系,风的本领那么大,那我们可以和风玩什么游戏呢?
【教师思考】观察源于生活,生活中一些点滴的现象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孩子们的讨论引发我的思考,小黄鸭被风吹到了树上,正值春天,是不是可以跟孩子们一起来一场风的探索呢?
02
(1)与风的游戏
孩子们想与风玩的游戏有很多,其中吹泡泡、放风筝、吹树叶、玩风车、放飞气球等是孩子们感兴趣的。
到底玩什么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幼儿园教育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组织活动。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本心的选择,最后选出大部分孩子最感兴趣的游戏——放风筝。
(2)风筝的故事
确定了游戏项目,我们便开始与孩子们一起了解风筝的起源:原来最早的风筝叫“纸鸢”,是古人们用来传递军事机密的,随着风筝的演变,从一开始的用木头制作发展到用纸、竹条制作,再发展到现在用防水的材料进行制作。风筝的演变令孩子们欣喜的同时,更为古人的智慧感到自豪。
接着,我们一同走进风筝博物馆,知道风筝的种类,原来不同地区的风筝也有不同的特点呢!风筝博物馆里陈列着显示地域特征的风筝们,原来风筝除了飞在蓝天上,也能作为艺术品。
(3)第一次尝试制作风筝
欣赏了那么多精美的风筝之后,孩子们开始提出要制作属于自己的风筝。
“我想要放自己做的风筝。”
“好的呀,你们可以试一试,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
寻找身边制作风筝需要的材料
有了设计图,制作风筝还需要哪些材料呢?小朋友利用周末亲子时光跟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制作风筝的材料,了解制作风筝的过程。
哇,我们的风筝都很独特,有花朵型形、三角形、菱形等等图形。
风筝看起来虽然像模像样,但是困难接踵而来……
“我做的风筝不太牢固,很容易坏,只飞起来一点点。”
“我做的风筝是花朵,感觉花朵太大了,飞不起来。”
“我用的纸很容易破,风筝还一直在地上拖,唉……”
“我的风筝骨架是用吸管做的,吸管太短,导致风筝太小,也不牢固。”
【教师思考】原来我们做的风筝大小不一样,材料也不同,而且骨架搭得不牢固,绳子的长短都是导致风筝放飞失败的原因,那要怎么做一个可以飞起来的风筝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制作风筝的骨架、大小、形状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风筝的骨架
首先,孩子们去了解了风筝骨架的作用?为什么骨架是至关重要的?
原来,骨架是保证风筝形体的稳定性,从而保证足够且稳定的迎风面积,产生足够的升力,这样风筝才能飞起来。
01骨架的绑法——十字交叉
制作骨架可以说是固定风筝的重点,这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孩子们兴趣非常浓厚,想马上做一只能飞起来的风筝。于是,在准备好制作风筝的材料之后,孩子们开始动手尝试。
“其实交叉绑法不难,一个小朋友固定好,另一个小朋友左右两边绑就好了!”
“那我们可以开始做风筝了吗?”
“你们已经成功了第一步,接下去的步骤要继续加油哦!”
第一次放飞风筝中,我们发现普通的白纸和透明薄膜很容易破,吸管、筷子做得骨架太重,也不好固定,带着关于材料的问题,我们一起去寻找适合做风筝的材料吧!
根据第一次放飞风筝后的经验,我们把吸管、筷子换成细竹条,透明薄膜和白纸换成杜邦纸或平纹布。除了这些材料之外,还需要白乳胶(纸浆)、竹剪刀和麻线绳子。
(4)第二次尝试制作风筝
确定了制作风筝的材料,学会了固定风筝骨架,掌握了交叉绑法后,孩子再一次合作制作风筝啦~
【教师思考】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亲自动手制作风筝并没有那么容易,孩子们的勇敢尝试感动着我,当孩子们说出想要再次制作风筝的时候我是惊喜的,也是在我意料之中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坚持学习品质,以及与同伴的合作能力也更近了一步。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孩子们拿着自己制作好的风筝来到了楼顶,准备第二次放飞尝试。
放飞之后,发现问题
“咦?为什么我的风筝飞不起来呢?”
晟睿
“我的风筝好像没贴好。”
楚轩
孩子们相互诉说着在放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是不是因为我们的风筝骨架没固定好”
【教师思考】在突破了骨架的技术之后,孩子们对于做一个成功的风筝的信念更坚定,也在过程中学会了坚持这一优秀的学习品质,制作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遇到失败之后选择直接放弃,不总结原因,也不探究结果。孩子们的良好习惯、优秀学习品质都是在不断失败、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慢慢渗透累积的。
“张老师,我们跟孩子一起制作过两次风筝后,还是发现制作中会出现各种问题”
“是呀,风筝的材料和形状我们都确定了,就是制作方法和重难点还不明确”
“我们也没制作过风筝,是否可以利用家园合作的方式,寻找我们身边的手艺人?”
“可以的呀,我们来调查下看看有没有家长会制作风筝吧”
我们通过家园合作,神的让我们寻找到身边的一位手艺人——蒋镐煊爸爸。因为爸爸身在外地,我们就通过视频的记录,让孩子直观的学习制作风筝的方法和技巧。
(6)第三次尝试制作风筝
在上次失败之后,孩子们积极地思考失败的原因,并尝试自主解决。通过观看镐煊爸爸的视频,我们发现,原来制作风筝都是有技巧的,显然我们在制作时,孩子们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而且孩子们在制作风筝时,风筝都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所以有些风筝在放飞时受力不均,没有放飞成功。
融入数学活动《对称》,让孩子理解对称的意义,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是对称的。同样,渗入对称性,巩固了孩子们对风筝骨架对称的认知,在制作风筝时也知道风筝对称的重要性。
通过用皮尺测量,孩子们确定了风筝骨架的中心位置,知道了风筝的骨架要两边对称。
第一次制作时风筝骨架没有固定好,放飞时风筝纸与骨架脱离,无法放飞,这一次,孩子们仔细检查骨架与纸的贴合处,多次按压,确定已固定好。
孩子们用自己的笔触描绘着属于自己的风筝,白纸上不断晕开彩色的颜料,一只只制作精美的风筝出现啦~
放飞之后,孩子们也有关于风筝的一些思考:
“有些风筝纸没有裁剪好,有没有贴牢”
“风的作用也很大”
“地方太小了,放风筝的线都缠在一起了”
【教师思考】有了之前的制作经验,孩子们第三次制作时,非常仔细地解决了之前发现的问题,并在过程中学会积极思考,与同伴共同尝试解决问题。第三次的放飞大体上是成功的,只有两组风筝放飞了一段高度后骨架有些散,有了前面两次的制作经验,孩子们趁着五一假期,在家与家长们共同制作风筝,并约上三五同伴,共同放飞。
03
制作的那么美丽的风筝在放飞之后就结束了吗?
“老师,我们想把风筝的美留住”
“老师,我们可以把风筝分享给其他班的小朋友吗?”
......
好呀~在孩子们的强烈要求下,我们在幼儿的楼梯和二楼走廊上,举办了《谁与筝风》风筝展,邀请全员小朋友欣赏。
儿童放学归来早,
漫天飘扬的风筝
随风摇曳生姿
美好的春天
孩子们
细细绘画着心中的春
愿你们都能成为一颗闪亮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