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一个游戏,一个话题,
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当我们轻轻俯下身,
课程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悄然展现
“中二班自然角微项目”
目
习
春天,万物萌芽生长,
根据孩子们的想法,
自然角里有好多落叶,得扫一扫。
收拾清理
那我们就自己在小花盆里种些小花吧!
砖头不是用来造房子的吗?
我们的自然角里就有小乌龟呀,我们可以给它造个家!
小乌龟住在水里,我们可以造个水池,这样小乌龟就有大大的家啦!
孩子们发现了一堆没用的砖头。
孩子们打算用这些砖头造一个水池,
教师思考/ 出现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水池该怎么造呢?孩子们在日常的建构游戏中有搭建游泳池的经验,用砖头搭和用积木搭是不是差不多呢?孩子们搭的水池能不能蓄水养小乌龟呢?这些问题都需要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来研究与探索,从搭建水池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假设;尝试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分享,总结运用。
01
水池设计
我想造个长方形的水池,里面养小乌龟、小金鱼和小蝌蚪。
我想造个圆形的水池,我还想在里面种些荷叶和荷花。
投票
得到了大多数孩子的喜爱
这些砖头好脏呀,一点儿也不好看。
那就涂蓝色吧,就跟小河一样,小乌龟一定很喜欢。
再倒满水,就可以把我们的小乌龟放进去了。
预设项目地图
在项目启动阶段,教师始终遵循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亲身参与,梳理、发现幼儿的点,绘制项目研究地图。在接下来的项目实施阶段,孩子们将根据自己绘制的项目地图,运用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或者老师传授的方法,去解决造水池过程中会遇到的“真问题”。
02
第一次搭建
01
02
还没把边上都围起来,
而且这个水池好像小了一点,
孩子们又一次开始尝试......
我们要把砖头并在一起,排整齐。
优点:面积比较大
解决方法:需要找一块不漏水的布垫在下面
找到了不会漏水的塑料布,
把塑料布铺好,就可以装水啦
怎么还是在漏水呀
通过第一次搭建,
①搭水池光有砖头是不行的,底下还得铺防水的布;
②铺了防水布,水还是会从砖头的缝隙处流走。
然后尝试探究,验证自己的方法。
在搭建时,由于砖头太重以及自然角场地的限制,孩子们的探究会受到限制。因此,在第二次搭建前,教师引导孩子们测量水池和砖头的大小,在建构区1:1画出场地,然后孩子们可以用大小一样的积木探究搭建“水池”。
我觉得应该是这块长一点的
这块积木短了一点
就差不多啦
纸砖也太长了
在建构区里画一个一样大的水池吧
推动积木
我来帮你按住这一头吧
在测量砖头和水池时,
当没有合适长度的积木时,
可见幼儿能将自己的测量经验,
分组探究
成了孩子们争相打卡的“网红地”。
合作探究,搭建不会漏水的水池。
一
第
组
三
三组小朋友在区域游戏时搭建了三种水池,
孩子们从美观性和不漏水这两个方面,
这里有缝。
第二层砖头把塑料布压住了,这样水就不会流出去了。
从孩子们的讨论中,
第二层砖头把塑料布压住,
第二组和第三组的水池虽然不会漏水,可是太浅了。
于是,第四组的小朋友在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基础上,
第
组
铺好塑料布,把第二层积木也竖起来,压在布上面。
这个积木怎么老是倒呀,万一倒下来压到小乌龟了怎么办?
因为这个积木太细了,放着不稳,这样放就不会倒啦!
把我们的方法画下来吧
孩子们将建构区的搭建方法,
他们根据游戏记录表中的图示,
我来数一数第一层用了几块砖头。
第二层砖头是摆在两块砖头中间的!
多出来的塑料布剪掉,就更好看啦!
好紧张呀......哇,成功了!水没有漏出来!
解决了漏水和水池浅这两个问题,
他们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高兴之余,
我想在水池上面画点小花,让它更漂亮一点!
我爷爷是卖鱼的,我可以拿点小螃蟹和小鱼来,给小乌龟做邻居!
我带来一只小青蛙跟小乌龟做朋友!
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在项目学习中至关重要。随着造池活动的深入开展,幼儿一步步进入问题情境中,他们的兴趣始终非常浓厚。教师从引导幼儿清晰搭建步骤到鼓励幼儿探索如何让水池不漏水,调动幼儿的多种学习能力,如观察、思考、质疑等。幼儿在困惑—想法—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经验,进一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3
回顾、反思、评价
“
回顾评价
他们将之前预设的“造池需要什么”的项目地图,
他们还将造池的过程,
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探究过程。
孩子们在造池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技巧,
作为分享交流、自我评价的依据。
我在水池里铺了塑料布,可是往里面倒水的时候,还是漏水了。
我发现积木一块一块对齐放上去很容易倒,放在两块的中间就不容易倒。
搭水池的时候,一定要把四周都围起来,不然就会漏水。
我和爸爸妈妈去小河里捞了小蝌蚪带到幼儿园,放到水池里。
我从家里拿了荷花来,放到水池里,小蝌蚪们围着荷花,可喜欢了!
要让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能够说得出、看得见,老师提供给幼儿适当的思维工具,让幼儿在项目学习中掌握一些思维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用简单的思维导图对造池需要的材料、造池的过程进行梳理,能够更清晰地与同伴分享信息中的关键点。
评价是支持幼儿自主探索,走向深度学习的动力因素,评价能够赋能幼儿,让幼儿在项目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在幼儿的绘画表征自评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幼儿的表征是多维的,展示了他们在造池中所做出的努力。
幼儿在实践中收获,
在搭建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始终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使幼儿成为造池过程中的主导者。
名师课堂|线上直播精品课(支持回看)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6)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4)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2)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一)
感谢您的,欢迎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