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综合 > 大班教育 > 正文

幼小衔接|科学衔接 赋能成长——衔什么,怎么接

幼小衔接|科学衔接 赋能成长——衔什么,怎么接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虞永平社会准备一小步,助力成长一大步,幼小衔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

幼小衔接|科学衔接 赋能成长——衔什么,怎么接

幼儿园到小学

不是翻山越岭

幼小衔接|科学衔接 赋能成长——衔什么,怎么接

不是跳跃大沟深壑

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

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

自然延伸和过渡

---虞永平

社会准备一小步,

助力成长一大步,

幼小衔接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循序渐进的。

让我们在“幼小衔接”这座

通往小学的桥梁上持之以恒,

让孩子以积极良好的状态

去迎接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我们一直在行动……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其中两个附件《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分别对幼儿园的入学准备教育和小学的入学适应教育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引。

幼儿园和小学做好入学准备和适应教育重点应把握什么?实施中应注意什么?为进一步明晰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梁慧娟、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黄双雷、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

强化操作指引,推进科学衔接

两个《指导要点》分别提出了若干条目标和教育建议,这对幼儿园和小学做好入学准备和适应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

走出“提前教”的误区,科学做好入学准备

很多家长将入学准备仅仅理解为“教”知识,幼儿园该怎样理解和把握《指导要点》,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黄双雷

《指导要点》指出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并在大班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这为我们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指明了方向。事实上,入学准备绝不是到大班教教拼音、多认识几个字就能解决的。一些关键素质的培养不能急,更急不得。

比如,喝水、如厕、整理物品这些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既是幼儿园保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入学准备所需要的关键素质。从小班入园开始,我们就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到了大班,幼儿已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这对幼儿入小学后顺利适应集体生活、增强自信心都非常有帮助。至于大班阶段的针对性入学准备,《指导要点》提出可以重点培养幼儿对小学的积极期待和向往,比如通过参观、体验等活动丰富幼儿对小学的直观感受和积极体验,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任务意识等。这些指导既具针对性,又便于教师和家长操作。

变“孩子适应学校”为“学校适应孩子”

《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强调要由传统的“孩子适应学校”转变为“学校适应孩子”。这一转变有何深意?小学怎样帮助儿童做好入学适应?

吴正宪

《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从教育观念到课程实施,对小学提出了系统性的改革要求。首先,强调为儿童入学适应准备好学校,这就需要小学强化主动衔接。小学教师应树立牢固的衔接意识,转变教育观和儿童观,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特点,积极倾听儿童需要,创设包容和支持性的学校环境。

其次,小学还要注重适应过渡。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幼小衔接适应期,在班级环境、作息安排等方面与幼儿园相衔接,解决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中衔接坡度过大的问题。

再其次,个体差异。为防止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个儿童,挫伤其入学积极性,强调要尊重儿童原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指导。比如,有的孩子入学前每天都有自己心仪的玩具陪伴左右。学校在儿童一入学时班级中就有“陪伴熊”等着小朋友,“陪伴熊”成为班级中重要的一员。当小朋友想妈妈或不适应校园生活时,有“陪伴熊”的陪伴,他们在心理上就能得到安慰。

家长成为幼小科学衔接的认同者、支持者、参与者

目前家长普遍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学不到、到小学跟不上”,怎样让家长转变理念,成为幼小科学衔接的认同者、支持者和参与者?

做好幼小衔接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参与。首先,要引导家长成为幼小科学衔接的认同者和支持者,就要让家长“看见”儿童是否实实在在获得了入学准备所需的关键素质。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幼儿园教师要在入学准备教育中切实做好儿童观察、评价与教育支持工作,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具备在观察、分析、支持的基础上,以观察记录为基础与家长分享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比如,针对家长最为关心的识字、拼音、算术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幼儿游戏活动结束后写画的“游戏故事”,运用专业知识分析“游戏故事”中体现的手写姓名、符号表达、口语讲述、数概念、一一对应等方面的学习,引导家长看到他们的知识准备在幼儿入学准备教育活动中都得到了实现,而且是通过幼儿的主动学习、愉快体验实现的。

其次,要引导家长成为幼小衔接的参与者,就要在科学入学准备的教育方法上为家长提供具体指导。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让家长“看见”儿童的入学准备效果,还要引导家长身体力行,家园配合帮助孩子做好准备。比如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入学准备教育活动,并和教师一起进行活动反思;鼓励家长在家中持之以恒地引导和陪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阅读习惯等。

梁慧娟

吴正宪

学校要帮助家长进一步明确这一阶段儿童成长的重要点,切忌窄化成长。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这里的基础一定不是单纯的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学习情感基础和学习习惯基础。有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和习惯基础,就意味着儿童从小就拥有了持续的学习力,也能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

幼儿园要引导家长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小学生活,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比如,我园在开展“我上小学啦”这一主题课程中,会和孩子们进行谈话和聊天,了解他们对小学的认知和即将上小学的心情等。当我们问孩子:“快上小学了,爸爸妈妈为你上小学做了哪些准备?”绝大部分孩子都会说:“爸爸妈妈帮我报了很多的班。”当我们问孩子:“你想上小学吗?”有的孩子会表示不愿意和焦虑。如有的孩子说:“我不想上小学,我担心考试考不好,爸爸妈妈会生气。”

通过统计我们发现,报班越多的孩子对小学的担心越强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会和家长一对一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寻找原因。还有的教师会请幼儿把关于小学的问题和担心记录下来,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借此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学会平等地亲子沟通。

黄双雷

来源|中国教育报

-END-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欢迎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