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 | 幼小衔接怎么做——“一玩”、“三忌”和“五多”!
随着幼儿园三年生活的结束,孩子们将步入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元的学习生活天地——小学。家长朋友和亲爱的孩子们都做好准备了吗?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就是给孩子最珍贵的一份入学礼物。今天我们想从“一玩”“三忌”“五多”这几方面给家长朋友谈一谈,如何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幼小衔接一个“玩”——“玩”就是游戏,游戏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游戏。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生来就是活泼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游戏。”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独特的学习方式。作为家长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的学习能力,养成社会交往合作能力,养成充满好奇、敢于尝试的科学探索能力,养成乐于想象和大胆表现的创造能力。这五种能力是孩子们的基础力、生长力,是孩子成人成才的关键能力。用一个时髦的词来说,就是孩子的核心素养。我们就是要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体验中来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
“玩”是方式,“育人”是目的。我们希望家长要懂得尊重、接纳、欣赏和鼓励孩子,这样才能培养出健康而自信的孩子;我们希望家长要了解幼儿的学习是一个整体,学习品质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累积更重要;我们希望家长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探索发现,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生活中学”,培养鲜活而丰富的生命,具备适应小学的能力。
二、幼小衔接三个“忌”——“忌急”“忌多”“忌快”。
1.幼小衔接 “忌急”
到了小学,孩子将进入到人生的一个新的阶段,要从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直接经验逐步过渡到书本学习、间接经验的正规学校阶段,但这样的过渡不能太急,拔苗助长产生的早熟的果实并不甜美,这些道理我们家长都懂。因此,家长“忌”急功近利的灌输知识,“要”引导孩子多习惯、技能、交往、心理、思维等小学阶段全面的素质准备,这也是幼小衔接的精髓所在。
2. 幼小衔接“忌多”
幼儿园“小学化”让孩子上学前就积累了拼音、写字、算术等大量知识,上学后这些知识将要重新学习,全面覆盖。造成了一入学就厌学,天天吃剩饭,毫无营养。而自控力、好奇心、专注力、责任感、勇气和自信心等孩子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被大量枯燥的知识学习时间所占用。如果我们去看一看小学的语文、数学,会发现其中很多学习需要生活经验。相当多的小学生不会做题,不是因为不识字、不会运算,而是因为生活经验不丰富,读不懂这个题、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家长能遵循孩子学习、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就不会出现网络上家长辅导孩子作业而自己崩溃的现象。因为读不懂、听不懂,意味着孩子缺乏相应的感受、体验,他们的理性缺乏感性的基础。
3.幼小衔接“忌快”
根据教育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要想人为的提前完成,往往是“欲速则不达”。科学的幼小衔接应该通过“浸润”与“渐进”的方式,按部就班、规范过渡。
心理学界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即心理学家格赛尔的双胞胎爬梯实验。实验中,双胞胎中的一个,在他出生48周起,每天做十分钟的爬梯训练,连续六周,到52周时,他能熟练地爬5级楼梯。在此期间,双胞胎中的另一个不做训练,而是到他53周时才开始练习爬楼梯,结果,两周后他也能爬到楼梯的顶端。这一实验说明了孩子发展是有其内在“时间表”的,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
在安阳市知名园长、校长谈“幼小衔接”的微视频系列展播中,几位园长用“竹子生长”“吃苹果”“小牛拉大车”等形象的比喻,也是阐明了遵循规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