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很多学生由于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所以老师请一定要耐心地告诉你的学生:
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千万不要好吃懒做,事事依靠父母。
在假期,早上起床后一定要自己的被子自己叠,自己的屋子自己打扫,不要一味地去依靠父母帮你做这些事。
如果可以的话,还应该多帮父母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方,饭后可以主动承担洗碗的工作;主动把家里的垃圾带出去扔到垃圾箱等。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从小就要培养自己的主动承担任务和动手的能力。绝不能在在家里做个“小皇帝”,事事需要别人的伺候。
父母为整个家操劳不少,请主动为他们分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父母看到你是个懂事的孩子。
让孩子认识到家庭责任。爸爸妈妈应该让孩子知道,家务活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家庭的事。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尽可能地出份力,帮彼此分担。
尊重孩子,给予孩子选择权。如果孩子不喜欢做家务,不要生硬地强迫他。爸爸妈妈可以邀请孩子开个家庭会议,制定家务活分工清单,让孩子选择其中的一两项。
把任务具体化。一个模糊的指令,比如“把这儿收拾干净”,会让孩子困惑。把一个任务拆分成一个个具体的步骤,这样他才会确切的理解家长的要求。
保持耐心,多夸奖孩子。孩子一开始做家务可能比较粗糙,但此时不应该太苛刻。给予孩子一些积极的鼓励会让他更有动力。而且鼓励不应该只停留在“你真棒”,而是表扬孩子具体做了什么。
用积极的态度感染孩子。多传递积极的情绪,潜移默化就会影响孩子。尤其是爸爸妈妈,如果总是推脱偷懒,会带给孩子负面的影响。
给孩子一些新的挑战。重复做某件事,孩子会容易感到乏味。所以偶尔妈妈给孩子一些新的任务或者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孩子反而会觉得新鲜,这也可以锻炼到孩子,让他不再畏惧挑战和失败。
在孩子面前适当的示弱。都说懒妈妈容易教出勤孩子。妈妈若能偶尔示弱,向孩子求助;“可以帮下妈妈吗?”孩子反而会更有自信和责任感,主动帮妈妈分担。
更多的奖励孩子。很多家长会用零花钱去诱惑孩子做家务,这个方法比较有争议。因为过多使用,容易让孩子做家务只为了钱,忽略了责任感。具体的还是要依据孩子的个性来。
在很多欧美国家,让孩子从小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几乎是共识。精英教育从来都不是只局限在课内学习,家庭生活中的锻炼能带给孩子更多。看似简单的家务劳动,带给孩子的独立、自信、自强都是一生的财富。爸爸妈妈们应该学会让孩子去体验家务劳动,孩子进一步,大人退一步,这就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