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综合 > 大班教育 > 正文

幼儿园教案|省示范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合集(四)

幼儿园教案|省示范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合集(四)探索求知 信息是如何传递的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幼儿园教案|省示范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合集(四)

幼儿园教案|省示范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合集(四)

探索求知 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讨厌的沙尘暴

讨厌的沙尘暴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沙尘暴的成因,树立环保意识。

  2、初步知道沙尘暴的危害。

  3、初步了解根治沙尘暴的措施。

  [活动准备]

  1、观看有关沙尘暴危害的图片或录象。

  2、向父母了解有关沙尘暴的危害。

  3、向父母初步了解根治沙尘暴的措施。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说说风有哪些益处和害处,引出沙尘暴的话题。

  2、教师:“你们见过沙尘暴吗说说你的体验。”引导幼儿从风沙的声音,风沙的速度,风沙吹在人脸上的感觉,当时空气中的味道等多方面展开讨论。

  教师根据幼儿讨论情况给予小结。

  3、教师简单介绍沙尘暴的危害。

  4、教师:“你们知道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吗?”引导幼儿从植被的破坏,森林的大量砍伐等方面讨论。

  5、请幼儿说说用什么方法才能减少和控制沙尘暴。教师从种植花草、保护树木、建防护林等方面提示补充。

  活动建议:

  1、可在有沙尘暴的天气开展此项活动。

  2、在活动区摆放有关的图片或图书。

  3、组织幼儿参加简单的种植活动。

  附知识参考微信公众号id:youjiaoluntan

  近年来,沙尘暴波及的范围之广,危害之大,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它的。沙尘暴主要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无计划开荒,造成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所致。只有加强环保意识,退耕还草,种植大量的树木花草,建更多的防护林,才能减少沙尘暴。

天空的眼泪——雨

活动内容:天空的眼泪——雨

活动目标:

1、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初步感知探索活动中运用的一些简单方法。

2、有探究的愿望,体验发现的乐趣,初步对科学探索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实验用品。

2、软件

3、鼓励幼儿在活动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有关雨的形成过程。

活动过程:

一、交流已积累的经验,帮助幼儿归纳了解的途径。

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天空的眼泪是什么?

你认为雨是怎么形成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1、老师做小实验。

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并用语言大胆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老师用示意图记录。(示意图:→ → → )

师告诉幼儿此小实验就是雨的形成过程。

2、观看软件:雨的形成示意图。

请幼儿比较两个示意图,表扬幼儿观察仔细,并从小实验中准确地发现雨的形成过程。

小结:地球表面的水经过太阳照射等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很轻上升到空中遇到冷空气就会变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云越来越厚,在加上冷空气就又变成水滴落下来,那就是雨。

三、拓展经验。

1、观看软件:丰富有关经验夏季是我国雨水最多的季节。

2、讨论:雨的作用和危害

提问: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教师列表记录幼儿的回答)

根据表格小结:雨对自然界、人们的生活、动植物的生长都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下雨也会带来很多的不方便,雨下得太大,或雨水太多会造成危害。

3、知道雨季哪些东西需要防霉。幼儿在软件中游戏。

小结:关于雨的知识、游戏和实验还有很多,小朋友还可以继续探索,互相交流。

说课:

一、关于内容的选择:在创编儿歌:“我们的家”活动中,幼儿对“云是雨的家,还是雨是云的家”有分歧,尽管雨和云都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幼儿也有一些零散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并没有关于雨形成过程的一些相关经验。分歧和讨论使他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因此,科学活动“天空的眼泪——雨”适时地满足幼儿的需求,同时也将引起幼儿探究的欲望。

二、关于目标的确定:1、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初步感知探索活动中运用的一些简单方法。2、有探究的愿望,体验发现的乐趣,初步对科学探索活动产生兴趣。第1条是知识目标,其中的方法是指活动中涉及到的资料搜集、记录、实验、比较、讨论以及简单统计等。第2条是情感目标。在《纲要》关于科学章节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以及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我认为,一个好的教育活动,应该是在帮助幼儿整理、扩充、或提升已有的零散生活经验的同时促使幼儿长远发展,所以制定了以上两条能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关于教法的运用:1、在活动中,主要运用了实验的方法,向幼儿演示雨形成的过程,因为,幼儿的思维是形象性的,直观的教学方法幼儿更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2、运用先进的教学软件,向幼儿展示正确的示意图,引导他们通过比较来体验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感,同时活动中还通过资料搜集方法的记录、简单统计表格等形式展示科学探索活动中运用的一些方法,使他们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有初步的感受。3、组织幼儿观看录像拓展相关经验,并通过讨论和列表帮助幼儿梳理和丰富原有的生活经验,实现由“旧知”向“新知”的迁移。

四、关于学法的思考:在《纲要》指导要点的第2条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因此,1、将搜集资料的要求放在课前请幼儿准备,目的是让幼儿在此过程中对搜集资料的一些主要方法和途径有所了解和体验。2、幼儿也曾经进行过一些简单的记录,但示意图平时接触不多,因此,他们通过描述实验的现象和过程,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一种新的记录表示的方法,而思维的有序性和语言的表达概括能力也能从中得到提高。3、幼儿通过操作电脑软件游戏,轻松的与同伴合作交流,自主地进行学习,获取更多的信息。

五、关于过程的设计:本活动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纲要》中关于科学目标中指出“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的第一部分是让幼儿互相交流已积累的经验,帮助幼儿归纳了解的途径。互相交流的基础是活动准备中的第3点:“鼓励幼儿在活动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有关雨的形成过程。”归纳的方法是,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知道的,老师帮助记录下各种不同的方法。活动的第二部分也是主要部分: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目的是帮助幼儿整理、提升经验,现成概念。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观察描述小实验的现象,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雨的形成过程,这一环节是开放式的,有助于培养他们仔细观察的习惯,同时好奇心、探究、求知欲望都将在此环节得到满足。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在软件中看雨的形成示意图,并和刚才自己完成的示意图进行比较。活动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帮助幼儿拓展和雨相关的经验,如:了解夏季是我国雨水最多的季节;了解雨的作用和危害;知道雨季需要防霉等。实现这一目标采用了三个不同的形式:看录像、讨论和游戏,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能始终主动积极地去参与,同时形式的变换可以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电脑软件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我就把它放在最后,可以让幼儿有意由未尽的感觉,再次激起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情绪。因为《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相信,这样的设计将会使活动的结束成为幼儿探索的另一个开始。

大班科学活动:天气预报

作者:杭州新华实验幼托园施伟晶

活动目标:

  1、认识天气符号,了解简单的气象知识。

2、天气预报,有观看天气预报的意识

活动重点:

  了解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天气预报视频、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题:

1.猜一猜,这是什么电视节目开始了?(播放天气预报的音乐)

2.说说自己对天气预报的了解。

我们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知道些什么?让我们提早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

(为什么要收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二、了解天气预报内容,认识气象标识:

1. 播放天气预报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段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它能让我们知道全国各地的天气状况和气温。)

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天气符号。哪些是天气符号?哪里会出现天气符号呢?

我们来记录一下,这段录象里,出现了哪些天气符号。每个孩子一张表格,你看到哪个图案有出现,就在后面的空格中打勾。

播放视频,幼儿操作。同伴之间,相互看看。

大张,汇总。(我们的祖国真大,在同一天里有各种不同的天气。

2.师生一同认识各种常见的气象符号。(PPT)这里的有不认识的吗?一起认读一次。

3.现在我们来学学气象预报员预报天气。模仿气象预报员,学报城市天气预报。

分两组进行。

三、了解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好吧,天气预报到底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帮助呢?

四、游戏活动:(下雨,热天,下雪。)

科学教案:玩水(大班)活动目标:

1、 在玩水中发现水灌进瓶子与水从瓶子上小洞流出时水流的不同变化。

2、 在玩水中得到动手能力的培养。

活动准备:

三大盆水;瓶身有一个洞的瓶子和瓶身有两个洞的瓶子,数量大于幼儿人数;记录表;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你玩过水吗?喜欢玩水吗?用什么材料玩过水?

二、初次尝试玩水

1、提出要求:四人一组,用瓶子玩水你发现了什么?

2、幼儿拿瓶身有一个洞的瓶子玩水。

3、交流玩水过程中的发现:(1)把瓶子压下去灌水时瓶口有水泡泡冒出。

(2)瓶子灌水后一半沉下去,一半浮在上面。

(3)小洞里流出的水像喷泉。

4、教师示范玩水,要求幼儿观察小洞里流出来的水的情况:说一说,像什么?水流有什么变化?

三、再次玩水,证实猜测。

1、出示瓶身有两个洞的瓶子(一上一下),请幼儿猜测:瓶子灌满水后,两个小洞里流出来的水一样吗?哪个洞喷出的水远一些?

2、出示记录表:(?表示想,小手表示做)

怎样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让幼儿说一说

请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然后说一说。

3、 幼儿动手操作,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4、 集体交流实验结果。

5、 教师操作,并提出问题:上面的水近,下面的水远,为什么?

四、小结

闻气味的鼻子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鼻子可以呼吸和嗅气味。

2、教育幼儿要保护好自己的鼻子。

3、培养幼儿积极运用感官的习惯。

活动准备

不透明的容器,分别装有香水、大蒜、麻油、醋、酒、橘子等,最好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1、出示大象的木偶。小朋友你们说大象的鼻子有什么用处?

(大象的鼻子能卷东西)

出示狗的木偶。小朋友,狗的鼻子又有什么用处?

(狗的鼻子最灵)。

2、讨论人的鼻子有什么用处。

⑴、动物的鼻子有这么大用处,那么我们人的鼻子有什么用呢?(呼吸、嗅气味)

⑵、桌上有许多小瓶子,用我们的小鼻子来闻闻,看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⑶、说说你最喜欢什么气味,不喜欢什么气味,为什么?你以前还闻过哪些有气味的东西?

小结:不同的东西有不一样的气味,鼻子能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气味,帮助我们辨别不同的东西。

3、讨论怎样保护鼻子。

启发幼儿回忆以往碰伤鼻子或感冒的感受,进行讨论,谈谈保护鼻子的方法。

讲卫生,不挖鼻孔;注意安全,不把异物塞入鼻孔,活动时注意不撞击鼻子,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等。

活动总结

1、人的鼻子可以呼吸和嗅气味。

2、人的鼻子的用处很大,小朋友要讲卫生,注意安全,保护好鼻子。

我的水果图书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发现水果的不同特点.

      2培养幼儿动手探索的能力

活动准备:常见的水果(苹果,香蕉,梨子,西瓜,葡萄)各准备5个(按班                 上的人员来分)自制的水果图书,水果刀,油画棒,水果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水果图书,引起幼儿制作水果图书的欲望.

  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没有内容的水果图书)

二.认识水果,引导幼儿发现水果的不同特点.

  提问:1你们认识这些水果吗?

     2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

     3看一看,想一想,这些水果有什么不同?

三.动手操做,绘画水果图书.

  1,启发幼儿从水果的大小,味道,皮的厚薄,水分的多少等各方面来发现他们的不同特点.

  2,鼓励幼儿动手切水果,尝水果,观察比较交流结果.

  3,安全教育:注意用刀的方法及安全.

  4,卫生教育:请幼儿将水果皮放入水果篮里等等.

  2,发水果图书,请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绘画结果.

  3,小结统计结果

四.欣赏水果图书.总结评价.

  与幼儿一起看看自制的水果图书,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你发现了水果的哪些地方不同?

我们追赶神七飞向太空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宇宙太空的奥秘,扩展幼儿的知识,了解神舟七号飞船。

2、诱发幼儿对太空的探究和好奇心。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

1、提供给幼儿介绍太空的资料:图书、录像、电脑

2、设计好的大幅“未来太空城”的图片。

3、各种大型积木,橡皮泥,彩纸,皱纸,各种废旧材料等。

4、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1、 感知太空。

(1) 教师扮演星姐姐:“小朋友们好,我是宇宙太空的星姐姐,我知道你们很想知道我住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今天我就邀请你们到太空去做客,你们高兴吗?那我们怎么去呢?(坐飞船、航天飞机等)

(2) 幼儿随音乐一起做律动“坐飞船”,然后自由地围坐在一起。

(3) 查看关于介绍太空的资料,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现在,我们来到太空资料厅,请你们自己去查看关于太空的介绍,好吗?幼儿自由选择,借助各种媒体感知太空的奥秘。

2、 构思太空城。

(1) 请幼儿讲述刚看到的或以前了解到的有关太空的知识,教师适当帮助补充小结。

(2) 教师出示“未来太空城”的图片。

“小朋友们,现在星姐姐住的太空里来了很多新朋友,有各种人造卫星、太空飞船、卫星空间城,等到不久的将来,我住的太空也将变成一座美丽的太空城。你们看,这就是我设计的“未来太空成”,这里也有学校、工厂、商店、娱乐场所、街道,到了那时,你们就可以天天和星姐姐住在一起了,你们高兴吗?”

(3) 幼儿大胆想象“未来太空成”

“那星姐姐请你们帮帮忙,帮我再设计几座太空成好吗?”幼儿自由设想、构思,并相互讨论交流。

3、 建造太空城。

(1) 教师帮助幼儿分组,让幼儿开动脑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建造。

(2) 幼儿分工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3) 请几名幼儿代表说说自己建造的太空成,共同欣赏美丽的太空成,并给它取名,挂牌,然后幼儿和星姐姐一起在太空城前留影。

4、听音乐坐飞船回到地球,和星姐姐再见,结束活动。

我是小问号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开动脑筋,找出问题,有对科学事物询问、探索、求知的兴趣。

2、喜欢当个小问号,会用“为什么”、“什么”等表示疑问的词提出问题。

3、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解答问题,体验一问一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认知准备:了解动画片《聪明的一休》及一休的提问;认识“?”符号。

2、物质准备:布置科学宫场景(动脑筋爷爷画像,有关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科学图片、卡片、图书、实物,地球仪、小实验操作用具,及时贴问号符号,小问号娃娃胸饰);有关神秘的地球录像资料,《聪明的一休》音乐磁带、录音机、白磁带。

活动过程:

一、激发求知兴趣,争当小问号娃娃

1、介绍动脑筋爷爷和科学宫。

小朋友看,这里是科学官,动脑筋爷爷是最有学问的人了,今天,他要请我们大班的小朋友到科学宫来玩,你们高兴吗?

动脑筋爷爷说来这里玩的小朋友发现不懂的总会提出许多的问题,你们如果发现有不懂的该怎么办呢?

2、 幼儿争当小问号娃娃,自己佩带小问号胸饰。

动脑筋爷爷叫爱提问题的小朋友是小问号,你们谁愿意当小问号?以前,总是老师提问题,今天,是小问号来提问题了。请你们赶快戴上小问号娃娃的标志,自己去看一看,你有什么问题。

3、幼儿自由观察图片、实物,找出问题。

二、讲解提问方法,学习提出问题

1、 引出地球仪,观察其名称及外形特征,学习用表示疑问的词提出问题。

提问:(指出地球仪)你们认识它吗?不知道它的名字该怎样提出问题?

2、幼儿观察周围不认识的事物,提出问题。

引导幼儿对不认识的事物或它的外形特征,就要用“什么”、“为什么”等表示疑问的词提出问题。

3、 观察地球的作用及与人们的关系,学习对不懂的或不明白的该怎样提出问题。

三、寻找多种途径,共同解答问题(1)看录像和翻阅有关地球的资料,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大胆发表已有的经验,展开对问题的讨论,求得问题的解答。

(2)以动脑筋爷爷的口吻帮助幼儿解答一些不懂的或不明白的问题。

教师小结:只要你肯动脑筋,多提问题,向周围的人请教或看书、看电视,就能知道许多不懂的事情和知识,明白许多道理。

四、认真观察思考,大胆提出问题

1、自由观察图片和操作实物,对提出的问题贴上问号。

科学宫里还有许多小朋友想知道的知识和许多不明白的事物,你们再去看一看,找一找,动手试一试,不懂的就贴上一个问号,再来给动脑筋爷爷提出问题。

2、 幼儿对“动脑筋爷爷”提出自己的问题。

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对有疑问的就在相应的地方贴上一个问号,并依次在录音机前说出自己的问题。

3、互相探讨问题,已求得解答。

小问号提了这么多的问题,请小朋友动脑筋想想有没有我们自己能回答的问题,能回答的就请你告诉大家。

五、游戏:“提问——回答”

1、幼儿自由找同伴俩人一起游戏,一人说“提问”,另一人说“回答”,相互进行一问一答的游戏。

2、放音乐《聪明的一休》,边唱歌边体验一问一答带来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设计意图:

《乌鸦喝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孩子们通过故事都知道乌鸦是通过在有水的瓶子中加入了石子后使水位升高的办法来喝到水的,但是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和水量的多少有没有关系呢?和材料的不同有没有关系呢?我想这可以让孩子来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正确答案的,而不是仅仅靠故事来知道结果,所以我就选择了一个内容让孩子进行小实验,在探索中了解真相。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了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以及材料的不同有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熟悉乌鸦喝水的故事。

2、四人一组:每组三只瓶子,瓶子中的水分别是少,半瓶,大半瓶(各两份),一盆石子,一盆沙子,三支筷子,三把勺子,三只漏斗。

3、实验记录纸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听了乌鸦喝水的故事,那你们知道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呀?

小结:原来在有水的瓶子中加了石子后水位上升了,所以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那老师今天准备了三瓶水和石子,请你们看看这三瓶水有什么不一样?

师:有没有发现每个瓶子上都有一条蓝色的线,这个是水位线,如果加了石子水能上升到水位线说明乌鸦可以喝到水。

师:那是不是这三瓶水中加了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呢?(幼儿猜测)

师:那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吧!四个小朋友一组,合作完成这个实验,三个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瓶子做实验,另一个小朋友负责观察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等一会儿你们自己商量谁做实验、谁记录。

师:那记录的小朋友怎么记录呢?

师:那我们就采用打“√”和打“×”的方法,在能够喝到水的瓶子后面的格子里打“√”,不能的就打“×”,在实验过程中,边做实验边观察,看看会有什么发现,等一组小朋友都做好实验了,那请你们把实验的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上,好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去找一张桌子开始实验吧,不用搬椅子。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完成实验的小组把记录纸交给老师,其他的小朋友把你实验的瓶子拿到前面的桌子上。

师:(和幼儿一起看记录纸)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记录纸上的结果。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在什么瓶子中加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师:那你们想想,为什么红水中加了那么多的石子水还是没有升到水位线,乌鸦还是喝不到水呢?

三、第二次实验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师:那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来做第二个实验,还是和刚才一样的三瓶水,但是里面放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把石子换成沙子来做这个实验。

师:在实验之前老师还有一些要求,请大家听仔细:还是和刚才一样四人一组,因为沙子比较细,所以老师请了小漏斗还有沙子和筷子来帮忙,注意不要把沙子洒出来,用筷子时要注意安全,而且这次要请小朋友自己来取材料了,老师已经帮大家分配好,请每组负责记录的小朋友来拿沙子,其他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瓶子,拿好就开始实验,请第一组的小朋友先来拿(一组一组跟上)

师:巡回观察指导,直到完成实验

师:请负责记录的小朋友把记录纸交给老师,其他小朋友和刚才一样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上,注意不要把水泼出来,慢慢走。

师:我们一起来看记录纸,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在什么瓶子中加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次的记录纸和第二次的记录纸上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师:为什么刚才在红水中加了石子水不能上升到水位线,而现在加了沙子却可以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出示图片)我们请小图片来帮个忙,看一看,是不是和小朋友说的一样的呢?

师: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师:对呀!石子之间的缝隙大,所以水量少的红水瓶子中加了石子后水都流到缝隙里了,乌鸦就喝不到水了;而沙子比较细,缝隙很小,虽然水也流到了缝隙里,但是还能够上升到水位线,乌鸦还是可以喝到水的。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材料,课后请大家和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尝试一下,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好吗?

物体间的空隙

一、活动题目:物体间的空隙

二、活动目标:幼儿通过操作,感知物体的内部是有间隙的;同一容器内的物体与物体间也是有间隙的。培养幼儿科学、有序、合理安排空间的思维方式。

三、适用对象: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每组一个托盘,盘内有一个空广口玻璃瓶、一碗石头(10块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矿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记录纸和笔、指偶小兔。

五、活动过程:让幼儿观察桌上摆放的实验用品:石头、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纸和笔。

说一说,石头、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动,石头、小石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摸起来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头比小石子儿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无味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闻起来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来的。

探究的问题:你能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都装到一个瓶子里吗?

试一试。幼儿用两种方法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装到一个瓶子里。

(1)先装大石头,再依次装小石子儿、沙子和水。

(2)先装水,再依次装沙子、小石子和大石头。

记录实验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先装了大石头,因为大石头占的地方大,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这样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给填上了。后来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间的缝隙填上了。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装沙子、小石头和大石头,没有成功。

六、注意事项微信公众号id:youjiaoluntan

1.实验前教师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装满瓶口为准,课前应预先操作几遍。

2.本实验先装大石头,再装小石子、沙子和水,这样装得较多。

3.实验前教师应讲明注意事项:拿石头时要轻拿轻放,舀沙子时应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儿应边做实验边记录。

5.实验前应让幼儿知道,应把物品都装进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败了。

6.为幼儿多准备几份相同的材料,以备幼儿再次探索时使用。

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

教学目标:

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体下落有直线和曲线之分,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不同物体按下落方式进行记录。

3、探索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情况也不同。

教学准备:各种糖纸、羽毛、报纸、塑料积木、球、绳、沙包等,记录纸、笔,白纸人手两张

教学过程:

一、 引题

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落下来,树叶落下来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讲述)

二、 幼儿探索并讨论。

1、幼儿猜想并尝试:你桌上东西落下是怎么样的?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

2、引导幼儿和同伴比较,发现物体下落时的异同。

“请你找一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你们手里的东西落下来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交流:(1)你有什么发现吗?(幼儿自由交流)

(2)为什么有的物体落的快,有的物体落的慢?

4、小结: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的,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5、师演示一张皱纸和一块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体下落路线是不一样的。

三、 幼儿分组探索,按照物体下落的路线进行归类记录。

1、请幼儿分组实验,观察桌上的物体的下落方式,并商量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请你再去试一次,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你这些东西按照落下的路线记在纸上。”

2、每组派一个孩子交流各组的发现,并介绍自己的记录方法。

“你是怎么记录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3、教师简单小结:不同物体下落的路线不一样,有的是直线的,有的是曲线的,直线的落地快,曲线的落地慢。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同样的东西形状不同,落下来的情况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两张纸)幼儿猜想: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让他们落下的时候不一样?

2、幼儿自己尝试,教师引导幼儿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

3、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

五、延伸:让幼儿回家用手帕或塑料待做降落伞,观察其与其他物体下落的不同。

小飞艇变小汽艇

重点领域:科技、语言

活动方式:集体 小组

活动目标:1、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空气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并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2、通过小飞艇变小汽艇的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幼儿在玩中不断探索,体验科技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幼儿操作的小飞艇若干过。

2、大水盆6个、餐巾若干。

3、火箭升天的图片、人游泳的图片。

活动重点:感知空气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活动难点:通过小飞艇变小汽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过程:一、小飞艇

1、出示小飞艇让幼儿观察。

2、提问:

它的名字叫小飞艇,谁能知道它是怎么飞的?

(让幼儿充分的说)

3、动手操作

(做成功的幼儿来给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是怎么做的然后再继续操作)

二、小汽艇

1、这个小飞艇可神奇了,他不仅可以飞起来,他还可以变成小汽艇,在水里游,我们来一起试一试!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引导)

2、请做成功的幼儿来讲述自己是怎么做的,然后让其他幼儿在试一试。

三、总结

1、提问

小飞艇为什么可以在空气里飞?

小汽艇为什么可以在水里游?

2、总结

气球时有弹性的,当气球里的气像外排时,和空气或水盆里的水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就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出示图片,其实就和火箭喷射燃料的同时向上飞,还有人们游泳时把水往后推的道理是一样的。

小飞艇变小汽艇重点领域:科技、语言

活动方式:集体 小组

活动目标:1、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空气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并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2、通过小飞艇变小汽艇的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幼儿在玩中不断探索,体验科技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幼儿操作的小飞艇若干过。

2、大水盆6个、餐巾若干。

3、火箭升天的图片、人游泳的图片。

活动重点:感知空气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活动难点:通过小飞艇变小汽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过程:一、小飞艇

1、出示小飞艇让幼儿观察。

2、提问:

它的名字叫小飞艇,谁能知道它是怎么飞的?

(让幼儿充分的说)

3、动手操作

(做成功的幼儿来给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是怎么做的然后再继续操作)

二、小汽艇

1、这个小飞艇可神奇了,他不仅可以飞起来,他还可以变成小汽艇,在水里游,我们来一起试一试!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引导)

2、请做成功的幼儿来讲述自己是怎么做的,然后让其他幼儿在试一试。

三、总结

1、提问

小飞艇为什么可以在空气里飞?

小汽艇为什么可以在水里游?

2、总结

气球时有弹性的,当气球里的气像外排时,和空气或水盆里的水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就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出示图片,其实就和火箭喷射燃料的同时向上飞,还有人们游泳时把水往后推的道理是一样的

小鸟的死因

课题生成:

在《可爱的鸟》的主题中,孩子们对鸟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班饲养了几只可爱的小鸟,但是一天午睡起床后孩子们发现放在草地上的画眉鸟死在鸟笼里。孩子们围着死去的小鸟除了悲伤叹息之外,很多孩子都对小鸟的死因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有的认为是画眉鸟是被野猫咬死的,有的认为是关在笼子里闷死的,有的认为使吃坏了东西……看着孩子们有如此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活动。通过活动引发孩子们探索鸟儿的死因的兴趣,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理,萌发孩子们爱护鸟类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寻找、分析,了解容易使鸟儿死亡的原因,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

2、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猜测,并乐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萌发幼儿爱护鸟儿、保护鸟儿的意识。

活动准备:

1、保护好画眉鸟死亡的现场。

2、供幼儿记录的纸、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话题

师:刚才我们班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班的画眉鸟死了,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二、讨论猜测小鸟的死因

1、上午的时候小鸟还是活着的,我们午睡的时候它就死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小鸟死掉的呢?(幼儿自由探讨)

2、幼儿自由猜测发言,师在黑板上帮助幼儿记录

三、实地侦察,寻找小鸟致死的原因

1、请幼儿做小小侦探,一起来到户外草地上观察画眉鸟的死亡现场

2、师生一起观察死掉的画眉鸟、画眉鸟呆的笼子和周围的草坪上有无可疑的迹象。

3、询问幼儿园内的保安叔叔,昨天晚上以及上午巡视班级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

四、交流自己的发现,进一步探讨引起小鸟死亡的原因。

1、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并推荐一个组长简单记录

2、请每组的组长说说本组的发现以及小鸟死因的猜测。

3、师生共同小结户外的侦察结果,用排除法得出几种可能使画眉鸟致死的原因,并记录在黑板上。

五、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可能使鸟儿死亡的原因?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鸟?

六、延伸活动:

1、一起安葬小鸟。

2、课后寻找科学饲养鸟儿的方法。

3、利用查阅资料、上网等方法,寻找保护鸟类的方法。

小实验 自制再生纸活动目的:

1、让孩子体验自制再生纸的快乐。

2、学会同伴合作。

活动准备;同上,废纸、清水、胶水、细筛网、水盆、木棒。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纸是怎么来的?

2、提出活动目的。

二、教师示范实验步骤:

1、把废纸撕碎放入水盆中浸泡。

2、用木棒将纸片捣碎,制成糊状纸浆。

3、用细筛网将纸浆捞出。

4、将捞有纸浆的细筛网放在干毛巾或布上,再用一块木板压挤。

5、将纸轻轻撕下。

6、将纸浆平铺在湿布上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即成再生纸。

三、幼儿操作实验,教师指导。

1、幼儿按步骤操作实验。

2、教师巡回指导。

3、鼓励幼儿学习合作。

四、分享交流

1、共同欣赏自己的实验作品。

2、交流分享实验中的体验。

大班户外科学活动:小小运水工一、设计意图:

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研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

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水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常接触的物体,每一次的玩水活动,他们总是饶有兴趣地聚集着一起摆弄水、将玩具丢进水中玩耍;但孩子对于水的兴趣仅限于玩水,对于水的特性孩子并不清楚。水的流动、水的搬运常识孩子知之甚少,为了让孩子充分运用感官,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运水工具,如何提高运水的速度和效率,让孩子们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探究水的特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尝试开展了《小小运水工》的户外科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地尝试在不同情况下选择适宜于运水的工具和材料,解决运水中遇到的问题。

2、初步掌握统计的方法。

3、了解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索欲望,在动手中动脑。

三、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各种运水工具(瓶子、杯子、漏斗、有孔的瓶子、勺子、碗、汤匙、茶叶罐、海绵、洗碗巾、毛巾),人手一块围裙、雨鞋、袖套。

(二)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运水工具,对水的流动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四、活动流程:徒手练习,激发兴趣——使用工具,探索体验——学习合作,提高效率——层层深入,挑战困难

五、活动过程

(一)徒手练习,激发兴趣

1、师以问题引入活动,提出第一次的运水要求:

⑴运水时要很小心,尽量不让水漏出来,看谁最棒。

⑵不要把水泼到小朋友的身上和脚上。

2、幼儿尝试徒手练习,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

3、教师提问:刚才你们用手运水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捧起来的水能不能全部运到森林里去呢?

鞋底的秘密(大班)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鞋底的秘密。

2、在体验活动中感知鞋底的摩擦力及其作用。

3、通过设计鞋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布置“鞋子展览会”(各种大小、材料、形状、颜色、花纹的鞋子若干);摆放马蹄形座位。

2、律动“问候舞”及优美欢快的背景音乐。

3、每个幼儿事先穿一双丝袜。

4、事先制作好的彩泥鞋底人手一个,辅助材料若干(牙签、小棒、吸管、锥子、木板、彩泥、豆子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比较鞋底,发现鞋底的秘密。

1、教师带领幼儿在活动室门口:“多功能厅里正在举办‘鞋子展览会’,你们想去参观吗?”“请你看看、摸摸、比比,再和小朋友讨论一下,找找鞋底有什么秘密。”

2、幼儿观察鞋底,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鼓励幼儿观察不同的鞋底,引导发现鞋底是各种各样的。(材料、颜色、大小、形状、花纹等)

3、提问:“你发现鞋底的秘密了吗?”“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小朋友?”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教师小结。

4、了解各种鞋底的作用。

1)提问:“叔叔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作各种各样的鞋底,这些鞋底有什么作用?”

请幼儿讨论、商量,教室巡回指导。

2)请幼儿讲述。(保护、美观、方便、干净、防滑等作用)

二、感知鞋底的摩擦力及其作用。

1、 引导幼儿感受丝袜很滑。

1)教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鞋底的秘密,还有小朋友说到了鞋底有花纹,那你知道花纹有什么作用吗?”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教师不作结论。

2)教师:“要是鞋底没有花纹会怎样呢?让我们把鞋子脱掉,只穿丝袜跳段舞蹈好吗?”教师与幼儿跟着音乐跳舞。

教师:“穿着丝袜跳舞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教师与幼儿第二次跟着音乐跳舞。

3)幼儿回到椅子上,教师提问:“只穿丝袜跳舞的感觉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讲述。

2、感知鞋底的秘密。

1)教师:“让我们穿上鞋子也来跳段舞蹈,试试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请幼儿穿上两只鞋子跳舞。

2)提问:“为什么穿上两只鞋子跳舞,两只脚都不那么滑了呢?”

3)教师小结:鞋底有花纹,鞋底的花纹会增加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起到防滑作用。

三、设计防滑鞋底。

1、提出要求:“让我们用灵巧的手指和各种辅助材料来设计一个防滑鞋底,比比谁的设计最与众不同?”

2、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设计和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

3、讲评活动。

1)请先设计好的幼儿给客人老师或是小朋友欣赏,并讲述自己设计的理由。

2)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讲述。

四、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了解减小摩擦的鞋底。

教师出示溜冰鞋,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鞋子?”“溜冰鞋的鞋底有什么秘密?”“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有什么鞋底是故意减小摩擦力,使它更滑?”,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讲述。

2)请幼儿回家继续思考、寻找答案。

大班科学教案:鞋底的秘密

活动目标:  

1、感知鞋底花纹的多样性和对称美,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2、初步了解鞋底花纹的作用,通过多种活动表现自己的理解和创意。  

活动重点和难点:  

感知鞋底花纹的多样性及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双干净的鞋子。  

2、鞋底印的美丽图案。  

3、幼儿创作材料:水彩笔,纸。  

活动过程:  

一、给鞋子配对。(鞋子散放在地上)  

师:这么多鞋子都想回家,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要求:每个小朋友只能拿一双鞋子送回家并和鞋子在一起(“鞋子的家”是地上粘贴的剪好的鞋印)。  

幼儿每人配好一双鞋子,坐在地上(成半圆形)。  

二、观察鞋子引出鞋底,初步了解鞋底的秘密。  

师:鞋,这个朋友每天都陪着小朋友东走西跑,可是我们好像从来都没有注意过它,今天让我们看看鞋上有什么?(幼儿自由观察并大胆表述)  

如:我发现鞋上有鞋带,我发现我的鞋里有鞋垫,我的鞋底有一道一道的。  

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鞋底有什么?(幼儿观察鞋底的秘密)  

如:我的鞋底中间有一个奥特曼,周围也是一道一道的花纹,我的像鸡蛋一样的花纹,中间一个圆点,像蛋黄。  

师:原来鞋底藏着这么多美丽的图案,真是没想到。  

三、幼儿再次观察,发现鞋底的多样性和对称美。  

请小朋友再看看你的鞋底花纹有什么特点?  

引导幼儿发现两个鞋底的花纹是对称的。  

师:今天,小朋友不但发现鞋底花纹是那么美丽好看又各不相同、千姿百态,而且还知道一双鞋的鞋底花纹是对称的。  

四、了解鞋底的作用。  

教师提问:设计师叔叔为什么要给鞋底设计漂亮的花纹呢?  

幼儿:为了漂亮,为了小朋友喜欢,为了小朋友跑起来不滑倒。  

小结:鞋底有了花纹,不仅美观,还能防滑。  

五、设计鞋底花纹。  

1、教师:我想,鞋底除了花纹漂亮、防滑,能不能有别的功能呢?比如,我爬山时很累了,不想那么费力,鞋底能不能有什么办法帮我?怎样才能更容易下山?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创意。  

2、幼儿设计鞋底花纹。  

学习活动 能站住和不能站住的物体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探索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2、交流探索结果,增强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能“站住”的和不能“站住”的物品多种,如:盒子、瓶、笔、纸、直尺、羽毛、书、水彩笔、积木、牙签、吸管(粗、细)等,每组一份。

2、辅助站立的物品,如:插塑积木、橡皮泥、米、沙子、胶带、剪刀、皮筋等。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1、根据生活经验来说说哪些东西能站住,哪些东西不能站住?

2、实际操作,区分哪些东西能站住,哪些东西不能站住?

3、提问:为什么有的东西一站就站住了,而有的东西不容易站住呢?

(二)、尝试用多种方法让不能站住的物体站起来。

1、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那些不能站住的东西站住呢?

2、幼儿尝试操作。

3、陈列展览,相互交流。

(三)、在没有辅助物的帮助下,尝试让纸站起来。

1、要使纸站起来有多少种办法呢?

2、引导幼儿尝试用自己的办法使纸站住。

3、陈列展览,相互交流。

总结:今天小朋友想到了许多好办法让不能站的物体站起来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物体也想站起来的,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找一找,想个办法帮帮它,好吗?

学习活动 小小测量师

设计意图:这是由“高老鼠和矮老鼠”的故事活动而生成的活动内容,那次活动后,我发现幼儿对高矮的现象很感兴趣,由此我也想到大班幼儿应该通过学习测量来识别物体的长高宽。因此,我设计了这次的活动,让幼儿自由探索各种测量工具,不同的测量方法,并学习正确的记录方法。也让幼儿懂得所有的物体都可以测量,除了无边无际的天空。

学习活动:小小测量师

目标:让幼儿学习运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物体。

知道天空是无边无际的,不是一个测量的实体。

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

准备:三角尺、小棒、绳子、筷子等工具、记录纸和笔。

重难点:学习测量并正确地进行记录。

设计:

1、引起兴趣。

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最近学了好多本领,今天就来考考你们,好吗?

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第一次尝试测量。

让幼儿自己选择工具对某一物体进行测量。

交流:说说自己用什么工具进行了测量,测量的方法结果怎样?

3、第二次的测量。

幼儿再一次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引导幼儿不借用工具进行测量,如用自己的手的虎口、脚步、自己的身体等方法。

再次交流,分享结果。

4、量天空。

有群小鸟知道我们小朋友有那么大的本领,想请你们帮个忙,愿意吗?

请幼儿动脑帮小鸟来量天空,看看能不能量出天空的大小?

幼儿讨论,最后让幼儿悟出天空是个无法进行测量的物体。

一切都在变活动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幼儿感知“和原来的不一样就是变”。

2、初步了解“一切都在变”的初浅道理,对周围物质世界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水粉颜料及量杯;

2、面粉和水;

3、气球人手一个

4、冰块若干

5、白糖、盐、温开水、一次性透明杯

6、电池、电线、电珠若干

7、微波炉一台,玉米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气球:看看我带来了什么?你们想玩吗?(幼儿自由玩气球)

A、提问:你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往气球里吹气,气球就变大了,气放掉了,气球就瘪了)

B、小结:这就叫“变”。我们吹气,气球就从小变到大;把气放了,它又从大变到小。

2、教师变魔术:(变色)猜一猜,它怎么会变的呢?原来,红色加一点黄色会变成橘黄色。等会儿,你们也来试一试,看看还会发现什么,好吗?

3、这儿还有那么多的东西,请你们想各种各样的方法让他们也来变一变。而且,要把变的方法记住,等会儿介绍给大家。

(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尝试,并启发幼儿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它们变一变)

4、谁来介绍一下,你用了什么方法让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

5、你们想了那么多的办法,我也要变一样东西来奖赏你们。

出示玉米: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变呢?

6、在我们身边,还有什么东西会变呢?(讨论、回答)

7、原来,我们周围的一切都会变。只是有的变化很明显,有的是悄悄地在变,有的需要人去帮忙才会变。让我们边尝爆米花,边和朋友们谈谈还有什么会变。

优秀科学教案 神奇的蛋壳

【设计意图】

本设计试图借助蛋壳这样一个孩子们熟悉的物品作为媒介,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操作活动中,让孩子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对于孩子来说,活动结果的获得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学习探索的方法,并享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3.简单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勘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蛋壳(分成两半)、铅笔、水、吸管、透明胶带纸、纸条(三条,长短相同)、河流模型(可固定纸条)、小积木若干。

2.教师操作材料:桌面教具一套、记录表、投影仪,有关桥梁、隧道、圆屋顶等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导幼儿操作感知。

(1)故事《小鸡出壳》引出问题:小鸡是怎么啄破蛋壳的?

(2)启发幼儿用铅笔尖代替小鸡的尖嘴巴,来模拟小鸡用尖嘴啄蛋壳的过程;发现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时,蛋壳很容易被啄破的现象。

(3)师:试试用笔尖啄蛋壳的另外一面,看看会怎么样?引导幼儿通过操作,验证相同力分别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产生的不同现象。

2.实验: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1)将水分别滴落在蛋壳的凹面和凸面,引导幼儿观察两种不同的现象,初步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2)幼儿操作:将水滴落在蛋壳的凸面,再次感受力的分散现象。

(3)教师出示图l,作简单小结:我们作用于蛋壳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样,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凝聚在一起,作用力大;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流到四周,被分散,作用力就变小。

3.知识迁移,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像“︿”的物体?

(2)运用实物投影仪,向幼儿介绍有关拱桥、圆屋顶、隧道等的图片,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4.幼儿继续探索,并学习用简单统计魄方法记录探索的结果。

(1)给幼儿一个河流模型和三张纸条,启发幼儿尝试建造不同弧度的拱桥,用小积木代替拱桥所受的力来进行测量,并记录观察的结果。(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录。)例:(图2)

(2)帮助幼儿比较分析几种桥的受力程度,让幼儿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3)师:你觉得什么样的拱桥才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帮助幼儿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利弊,发现新的问题。

5.延伸扩展: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1)启发提问:古人利用蛋壳的这种原理建造了许多的拱桥,有的到今天还在使用,都好几百年了。你能用蛋壳的这种原理来建造什么样的建筑呢?

(2)请幼儿用笔画出自己设计的作品,并相互交流。(此部分可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找找现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建造的,如斜拉索大桥、高架桥、立交桥、铁路公路两用桥等,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

【设计评析】

大班幼儿已有较强烈的寻求问题答案的意愿,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原有的经验会受到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就要寻找合适的媒介物来成为连接幼儿原有水平与潜在能力之间的桥梁。在该活动中,教师巧妙地借助了蛋壳这样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利用蛋壳凸面受力和拱桥桥面受力原理相同的特点,让幼儿把在蛋壳受力实验中获得的经验自然地迁移到拱桥上去,从而弄清拱桥受力大的原因。[幼教论坛]youjiaoluntan

操作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形式。让幼儿在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操作活动中,大胆尝试,逐步深入,体验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获得结果的快乐。

教育活动应重视活动本身对孩子的现实意义。在孩子发现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地进行引导,并用思辨性的语言去启发孩子,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索兴趣。如在幼儿建造拱桥的实验中,老师问:“你觉得什么样的拱桥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你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实用性的分析。

应该注意的是,因为本次活动是老师预设的,所以在活动中,老师不能被预设的东西所束缚,应启发幼儿生成各种问题,并用灵活的策略给予回应,使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有机融合,让预设的目标更突出、鲜明,使活动更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

有趣的弹簧玩具(省特级教师大讲台展示活动)

【设计意图】

幼儿园科学教育与美术教育整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科技教育研究生长点。美术活动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我们试图让幼儿在蕴含科学的艺术创造中获得发展与快乐,在轻轻松松的做做玩玩中明白科学中的艺术、艺术中的科学。本次活动尝试让幼儿在自制弹簧玩具的过程中接触各种材料,探索弹簧的弹性与材料、制作方法之间的关系,懂得如何比较和寻求验证,并在此过程中训练幼儿的艺术创意,获得审美与成功的快乐。

主要领域科学活动目标

相关领域美术1.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用多种方法了解弹簧的弹性。

2.探究弹簧的弹性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体验发现的乐趣。

3.尝试制作好玩有趣、有创意的弹簧玩具。

活动形式集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35分钟

重点难点l 重点:在尝试制作弹簧玩具的过程中了解弹簧的弹性。

l 难点:保丽龙球、橡皮泥与弹簧的连接。

活动准备l 经验准备:初步掌握用电线做弹簧的基本方法。

l物质准备:幼儿每人1个小箩筐,内装一样长的毛根、电线、扎丝,保丽龙球、水笔芯、橡皮泥各一;剪刀、不同长度的毛根、电线、扎丝以及不同大小的保丽龙球备用。教师用多媒体设备,设计示意图PPT,放音设备。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引出原有经验。(2)

教师:“今天,我们要来设计好玩的弹簧玩具。昨天我们用电线做弹簧宝宝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幼儿回答。教师强调要点:做弹簧的时候,电线一圈一圈地绕,绕完后拿住最里面的一圈,小心地拉出,要保持它的弹性。

二、制作各种弹簧,探索比较它们之间不同弹性的方法,验证假设。(15)

1.教师出示毛根和扎丝,“请小朋友们猜一猜,用这些材料做的弹簧,跟电线弹簧宝宝比,谁的弹性最大?”幼儿猜测。

2.幼儿制作各种弹簧,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电线、扎丝、毛根弹簧的弹性。

①操作要求:

第一,把箩筐里面的电线、扎丝、毛根都做成弹簧宝宝,动脑筋比一比谁的弹性大谁的弹性小,还要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发现的。

第二,做好的弹簧和不用的东西,都放在箩筐里。

②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提醒幼儿注意做弹簧的要点,必要时轻声指导个别幼儿。

3.集中分享:“你发现哪个弹簧宝宝的弹性大?你是怎么知道的?”(演示验证的方法)

让幼儿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在做弹簧宝宝的时候还发现什么问题吗?有问题的请举手。”

请幼儿小结:不同材料做的弹簧弹性是不一样的,电线弹簧宝宝的弹性大,毛根弹簧宝宝的弹性小。

三、设计制作弹簧玩具,展示自己的创意。(18)

1.明确任务。教师:“刚才小朋友们的学会了做弹簧,还发现了弹簧的许多秘密。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程序:用橡皮泥、保丽龙球和各种弹簧宝宝做有趣的弹簧玩具。”

2.请幼儿说说想做什么样的弹簧玩具,弹簧安装在哪里。根据幼儿的设想,教师出示几幅设计图及幼儿作品PPT,启发幼儿打开思路。

3.幼儿制作,教师提供幼儿所需材料,适当指导。

注意事项:第一,把刚才做的弹簧都用起来,如果还要做其他弹簧,材料可以向老师要。第二,做出好玩、牢固、能够站起来的弹簧玩具,而且跟别人的不一样。

4.集中:展示特别有创意的弹簧玩具作集体表扬。互相欣赏、交换玩弹簧玩具,说说自己的弹簧玩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延伸活动】

“小朋友设计的弹簧玩具都很不错,下课后,我们把做弹簧玩具的材料放到美术角,你们可以在自由活动的时候继续做。平时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注意看看哪里有弹簧,研究研究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有趣的复制(水果系列)(大班)目标:

1.通过画、做、说等活动了解复制的概念。

2。培养其观察力及对科学的兴趣。

准备:

教具:复制本(两张白纸、一张拷贝纸、一张印蓝纸)、录音笔、音箱、电脑(四幅孙悟空和怪兽图片)

学具:人手一个复制本、铅笔和水彩笔一枝、方形玩具板一块、一盘饼干;一组一盒橡皮泥、一筐模具。

重点:通过活动理解复制

难点:幼儿的互动

过程:

引子:1.出示孙悟空图片

提问:(1)这是谁? 孙悟空碰到了许多怪兽,它要再变一些小猴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复制)

小结:我用电脑把孙悟空又变出了几个一模一样的,这个过程叫做复制。

(2)那怪兽呢?看一看是怎么复制的?(操作)

(3)这个过程叫做什么呢?(复制)

小结:那我们今天就来复制一些东西,好吗?

一: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你跟前的小本子,一共有几张?有什么不一样?(4张、厚薄、颜色)

二:表演魔术

1:教:我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魔术表演。名字叫做〈草莓三胞胎〉

小结:我通过拷贝纸和印蓝纸一共变了两个一摸一样的草莓,这个过程也叫做复制。

2:幼儿操作

教:请你们也变一个喜欢的水果宝宝吧!(巡回指导)

三:做饼干

教:你们想让水果宝宝变成饼干吗?那就要先看一看小熊饼干是怎么做出来的?

提问;他们长的一样吗?

那你们猜猜她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请小朋友也用这些水果模子来复制一些饼干吧!(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作品、听录音内容

教:我这儿有一个录音笔,可以复制你们的声音。谁来接受我的采访?

小结:刚才我们说的话已经被录音笔复制到了录音机里了,这个过程也叫做复制。

五: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复制

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能想到哪些关于复制的例子?(了解幼儿的已知情况,核实目标)

待会回班后和别的小朋友一起想一想吧!

有趣的鸡蛋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记录,获得有关鸡蛋在盐水中变化的具体经验。

活动重点:幼儿能通过商量等分工、合作,共同探索。

活动难点:能通过猜测、实验、记录,感受盐的多少与鸡蛋变化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大油瓶、熟鸡蛋、筷子、小勺、记录纸、盐各六分;

纸板、小瓶、小竹篮、纸、泡沫、木板、塑料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实验主题

师:前两天,我们玩过沉与浮的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呀?

(出示鸡蛋),请幼儿猜猜鸡蛋在水里会怎样?(教师把它放入水)。

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浮起来呢?

二、实验(一)

1、师:刚才你们想了那么多的好办法,想不想试一下?

2、请幼儿自己找朋友一起做实验

3、交流: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让鸡蛋浮起来的?

三、实验(二)

1、 出示盐,师:盐能不能让鸡蛋浮起来呢?

要求:三个好朋友在一起分工合作,进行实验b每放一次盐就要做一次记录,还要记录好鸡蛋的变化

2、 幼儿实验,教师提醒幼儿作好记录

3、 交流 (记录纸全部出示)

(1) 每组的鸡蛋都浮起来了吗?

(2)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教师小结:在我们小朋友的一起努力,相互配合下,我们发现鸡蛋在盐水中会渐渐地浮起来。

四、 鸡蛋在盐水中会浮起来,那么还有其它的蛋呢,它们在盐水中会浮起来吗?我们下次再来实验

大班活动设计——有趣的蜡烛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各样的蜡烛,说出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能主动参与到自制活动中,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对此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准备:蜡烛若干、透明玻璃瓶若干、玻璃口杯一个、蜡烛幻灯片、自制蜡烛模具若干、蜡芯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欣赏烛光,引起兴趣。

1. 教师带领孩子进入教室,一起感受美丽而又温馨的烛光。

2. 引导幼儿观察点燃的蜡烛,说说自己看到的有趣现象,如:滴下来的蜡烛油像眼泪,而且有点烫;小火苗会随风“跳舞”。说一说小火苗像什么呢?(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阳、像萤火虫……)

3.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烛火的样子。

     二、通过观看幻灯片以及各种各样的实物蜡烛,让幼儿了解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 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幻灯片,欣赏美丽的蜡烛。

2. 教师请幼儿共同来欣赏各种各样的蜡烛实物。

3. 引导幼儿说出蜡烛的用途,谈谈自己在什么时候用过蜡烛?(停电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打灯笼的时候……)

     三、教师与幼儿共同自制蜡烛。

1. 教师介绍材料:溶化的蜡、蜡芯、模具。

2. 教师介绍制作过程。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模具。

(2)幼儿取一根灯芯放入模具内。(要求:蜡油不能高于蜡芯)

(3)将溶化的蜡用勺子舀入模具内,凝固即可。

     四、游戏:《蜡烛的熄灭》。

1. 请幼儿讲一讲应该如何点燃蜡烛。(火柴、打火机……)

2. 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蜡烛熄灭。(用手扇或用嘴巴吹)

3. 教师用另一种方法将蜡烛熄灭。首先点燃一根蜡烛,固定好,然后用一个玻璃口杯罩在蜡烛上,看看结果怎样?(熄灭)

4. 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桌面上的玻璃杯罩在点燃的蜡烛上,瓶口紧贴硬币,看一看与教师刚才做的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相同之处:蜡烛熄灭了。不同之处:瓶内有上升的水柱)

5. 小结: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杯内的空气烧完了,蜡烛也就要熄灭了,就像我们人一样,同样也需要空气。

     五、欣赏自制的蜡烛。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皮影戏

活动目标:  

1、欣赏皮影戏录像,感知皮影戏特殊的艺术风格。

2、观察《幼儿用书》和实际操作活动,发现光和影之间的变化,初步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

3、细心观察,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皮影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收集一段皮影戏表演影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3、制作或收集表演皮影戏的剪影,例如《孙悟空空打妖怪》儿歌中的角色剪影。

4、白色的布,强光。  

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皮影戏录像,初步感知皮影戏这种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

2、开展讨论活动,进一步感知皮影戏的表现手法。

——教师:你喜欢看表演吗?这种表演手法叫什么?(皮影戏)

——讨论:你觉得这种表演眼我们过去看过的表演比较,它什么地方比较特别?

3、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感知皮影戏后面的秘密。

——教师:画面上有什么?人们在做什么?

——教师:为什么要有光?光源在什么地方?他们是怎样皮影戏的?

——教师:你发现表演皮影戏需要哪些材料?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摆放材料吗?

4、引导幼儿戏表演的道具和后台表演现场,初步了解皮影戏表演的光学原理。

5、演示操作皮影戏的方法,感受特殊的艺术效果。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先请两个小朋友在前面把白布拉起来,再请2—5位小朋友手拿剪影,边念儿歌边在白布的后面摆弄,教师在剪影的后面打开强光,让幼儿面观察感知皮影戏的基本特征。

——根据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可以分批让幼儿上来试进行操作活动。  

有趣的头发

有趣的头发

  [活动目标]

  1、利用多种感官,感知头发的基本特性,知道头发的作用和种类。

  2、通过设计发型,发展动手能力及想象力。

  3、初步知道一些保护头发的方法。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重量的瓶子(装饰成不同大小的鱼)、筐。

  2、各种颜色的假发,图片若干。

  3、人手一盒操作材料。

  4、绿发娃娃、剪刀、辫线、可乐瓶娃娃、橡皮泥、乒乓球、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钓鱼”,激发幼儿兴趣。

  请幼儿上来逐一从小大到玩“钓鱼”的游戏,当鱼线断了后,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会断?看看钓鱼线是用什么做的?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头发受到过大的拉力,就会断的。

  二、感官感知。

  1、将盒子里头发与线取出放在白纸上,比比哪个粗?

  2、比一比盒子里的头发一样长吗?为什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头发变长?变短?

  3、你们知道头发有什么用呢?(鼓励幼儿发散想象)

  4、头发在我们人身体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它呢?(梳头、剪发、洗发、戴帽子、抹头油等)

  5、出示图片,提问:他们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小结:人老了,头发会慢慢变白的。

  6、我们的头发是什么颜色?还有其他颜色的头发吗?(出示假发,图片)。

  小结:中国人的头发是黑色的,但很多人喜欢染发,让头发变得五颜六色;外国人的头发有黄色、咖啡色、红色、金色等。

  三、动手设计发型。

  1、出示图片:古代妇女的发髻造型、嬉皮士的发型、普通辫发、短发等。

  (1)图片上有些什么发型?

  (2)你喜欢自己的发型吗?为什么?

  (3)头发还可梳成什么样子?

  2、请你做一位“发型设计师”,为自己或别人设计一款发型,你想设计怎样的发型?为谁设计?

  3、介绍分组活动材料。

  (1)用剪刀为魔发娃娃剪出发型。

  (2)用辫线为可乐瓶娃娃设计不同的发型。

  (3)以乒乓球代表头部,用橡皮泥在球上捏出发型。

  (4)在纸上画出发型。

  4、设计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给予肯定,启发和引导,鼓励他们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5、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讲他的创意设计?为谁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

  四、延伸活动。

  1、将幼儿的设计作品丰富到角色游戏的“理发店”里。

  2、在区角活动中组织幼儿看有关头发的趣闻。

  (1)各种新奇的发型、发色。

  (2)基尼斯记录中最长的头发及其他趣闻轶事。

有趣的线(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电线站起来)

活动目标:  

1、任意弯折电线,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造型。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电线站起来。  

3、培养幼儿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粗细、长短不同的彩色胶皮电线若干  

2、透明胶带、橡皮泥、积木、瓶盖、米土豆、泡沫、黄沙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口袋,你们猜猜里面装了什么呢?  

2、小朋友猜了这么多,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3、请幼儿从口袋里摸出电线,提问:这是什么?像什么?电线有什么用?  

二、看一看,引导观察想象  

1、电线会传电,有了电线可以使灯亮起来,可是今天老师要用电线来变魔术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一、二、三”  

2、教师将电线弯曲成“o”形,问:看看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像什么?  

3、电线真好玩,可以根据我们的想法把它弯曲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你们想不想来变魔术呢?你们想变成什么呢?  

三、玩一玩,鼓励创造表现  

1、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既安全又好玩的电线,下面小朋友也可以用电线来变魔术。  

2、幼儿自由结伴弯曲电线,教师观察指导。  

3、师:你把电线变成了什么?  

四、做一做,启发思考探索  

1、师:我们的小手真能干,把电线弯一弯、绕一绕,做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可电线悄悄地告诉我,它除了想躺着摆出各种姿势外,还想站起来摆出各种姿势呢!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它站起来呢?  

2、幼儿自由讲述让电线站起来的方法。(如借助胶带、插入彩泥等)  

3、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橡皮泥、积木……你们可以试试这些材料,看看能不能让电线站起来。  

4、幼儿尝试操作,让电线造型站立起来。  

五、评一评,保持探索兴趣  

师:今天小朋友真聪明,想了许多办法让电线摆出了各种造型,其实除了今天小朋友变的各种造型外,还可以变更多有趣的造型呢。小朋友回去以后还可以再试一试,变一变。  

有趣的旋转 大班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及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2、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

材料一:风车、陀螺、飞机、地球仪、时钟、穿着绳子的木珠、各种会旋转的塑制玩具、儿童玩具等;

材料二:手绢花、草帽、杯子、筷子、薯片罐、工艺伞、水车、装水的烧杯、竹蜻蜓、线、纽扣、塑制玩具、硬币、草裙等;

2、课件、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重点:激发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及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难点: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

活动流程:感知发现——尝试探索——实践归纳——拓展体验

活动过程:

一、感知发现(出示材料一)

1、 指导语

请小朋友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老师带来的玩具,你会有什么发现呢?

2、 幼儿感知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你在玩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让它转动的?

重点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旋转的现象。

3、 集中交流自己的发现:说说你的发现。

(分析:这一环节让幼儿通过自由地感知、探索、交流,发现了这些玩具有一个共同的秘密:都会转动,初步激发了幼儿探索的兴趣。)

二、尝试探索(探索材料二)

1、 指导语

你去试试这些玩具会不会旋转?

可以用什么办法?

2、 幼儿再次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你用了什么办法?它绕着什么在旋转?

重点引导幼儿探索使不同物体旋转的方法。

3、 集中交流、演示自己的发现:说说你的办法。

(分析:带着疑问,幼儿开始进行有目的地探索:这些玩具是不是都会转动?可以用什么办法?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建立起事物之间的联系,形成自己对周围事物和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索者。同时让幼儿相互交流或演示自己的发现和使用的办法,可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并从同伴那里获得更多的经验。同伴间的相互学习是本次活动幼儿所掌握的最主要的科学方法。)

三、实践归纳

1、 指导语

请小朋友去玩没有玩过的玩具;

你可以试试刚才大家介绍的办法,也可以想想其它办法。

2、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进一步尝试使物体旋转的多种办法。

3、 交流归纳。

(分析:幼儿从同伴间获得了更多的科学经验,但还不全是自己建构的经验,安排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再一次实践、验证,继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逐步地引导和一次次深入地探索中,幼儿才形象地感知到了什么样的转动是“旋转”。)

四、拓展体验

1、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会旋转?

(结合课件)

2、试试你的身体会旋转吗?

(分析:结合课件,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扩散了思维,拓展了生活经验。

最后在音乐声中,让幼儿尝试让自己的身体旋转,既是对探索旋转的延伸,又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感,使活动达到了知情意形的有机整合和前所未有的高潮。)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叶子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激发幼儿想象,创编叶子飞舞的动作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活动准备:  

  带幼儿参观植物园或附近的公园,收集落叶。

  录音机、音乐磁带,线、纸条、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

  (把幼儿分成三组,每组摆放一篮叶子供幼儿自由选择)

  1、观察叶子的形状及颜色。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叶子都一样吗?”给幼儿自由谈论的时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叶子的形状像什么?同时让幼儿在白板上用线条画出叶子的轮廓,进一步熟悉叶子的外型。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串叶子,做挂饰。每个幼儿拿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固定在纸条或线上,挂在脖子上。  

  二、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

  教师交代游戏的规则:游戏开始,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进行时,幼儿可拍手自由动作,去寻找与自己有同形状叶子挂饰的同伴,当音乐停止时,相同叶子挂饰的幼儿要站在一块,可两人一组,也可三

  人、四人一组,游戏进行2—3次,每次可鼓励幼儿寻找更多的同伴。  

  (教师也可参与此游戏,并与全体幼儿一起检查游戏的结果,找到相同叶子人数最多的一组为胜)  

  三、创设情境,随音乐的旋律,表现叶子的飞舞:

  1、教师:“一部分树木和植物在秋天时,叶子会伴着秋风渐渐的飘落,你们见过飘落着的树叶吗?那是什么样的?”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来模仿被风吹起的落叶。

  2、欣赏音乐《水族馆》,感受其旋律的优美,幼儿自由表现。

  根据幼儿的能力教师可用语言情境随机启发幼儿表现各种动态的叶子(如:轻轻用手或身体的摆动表现叶子随微风忽忽悠悠的飘落,急速的扭动或打圈表现叶子被大风吹的乱舞,静止的造型表现叶子静静的躺在地上……)  

  3、听音乐《水族馆》进行角色表演。一部分幼儿做风,一部分幼儿做叶子,随音乐的起伏,鼓励幼儿有创造性的表演。可交换角色。教师评价。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有趣的转动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筷子、轮子、塑料玩具、伞、圆纸片、牙签、木片、盖子。

2、学具:陀螺、电风扇、法条玩具、录音机、磁带、钟表。

3、视屏展示仪、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转动的经验。

1、幼儿猜谜:“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猜猜什么?(风车)

出示风车,请幼儿讲讲是怎么猜出来的?

2、师幼小结:有了风,风车就转动。

二、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方式。

1、是:你能让自己的身体转动起来吗?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哪些部位能转动。

2、幼儿探索绳梯部位的转动。

3、幼儿交流:

(1) 幼儿交流;你让身体的哪一部位转动起来了,请你试一试。

(2) 师: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不能转动,行不行?

4、师幼小结: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三、探索使物体转动的方法。

1、师:你能够想办法让桌上的东西转动起来吗?玩的时候动脑筋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2、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的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在视屏仪上演示.

3、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许多的办法让篮子里的东西转动起来,而且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三、拓展生活经验

1、请小朋友到周围找一找那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

幼儿交流:哪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2、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幼儿园大班常识学习 寄信

大班常识学习:寄信

作者: 王菊梅 单位:奉贤区江海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尝试寄信,了解寄信的过程。

  2、能够根据已有的加法口算经验,计算出邮资。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制邮票,面值分别为1元、2元、4元、6元、8元、10元若干。

  2、中国地图一张。动物图片大熊猫、麋鹿、马、骆驼、金丝猴、藏羚羊等。

  3、邮编、邮资表格一张。

  4、信封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我们的幼儿园为什么打扮的很漂亮?

  2、对新年快到了,我们邀请动物们一起来参加我们的新年舞会吧!

  3、请了谁?他们的家乡在哪里?(出示中国地图)

  (1)谜语:四腿长长脖子弯,背上驮着两座山,吃饱水和草,几天不饿口不干,驮着重担走沙漠,不怕烈日和风寒。——骆驼(2)中国的国宝是谁?

  (3)谜语:身披一件金丝绒,美丽聪明蹦跳跳。手是脚脚是手,爬山攀树称英豪——金丝猴

  (4)出示图片藏羚羊,他是谁?他的家乡在哪里?请孩子把藏羚羊放到他的家乡。

  (5)哪个动物的家乡在内蒙古的?

  (6)鹿马驴牛它不像,人称它四不像。他是谁?(麋鹿)麋鹿的家乡在哪里?

  4、这些动物住在全国各地。有的动物离我们远,有的离我们近。

  价值分析:通过邀请动物来参加新年舞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信的特点

  1、提问:我们要把邀请卡寄到动物的家怎么寄呢?

  2、出示邮编、邮资表格

  (1)邮编:不同的地方邮编是不同的,但它们都有6位数字。

  (2)邮资:为什么有的地方邮资高有的地方邮资底?

  3、原来寄信要有信的内容,有邮票,有邮编,还要有信封。

  4、出示信封,了解信封

  (1)信封上有些什么?

  (2)左上角的方格内写上收件人的邮政编码。右上角贴邮票。信封的中间写收件人的地址和姓名。在信封的右下角写寄信人和寄信人的邮编

  价值分析:通过师生互动了解信的基本常识。

三、寄信

  1、出示骆驼图片,教师示范寄信

  如果我要给骆驼寄邀请卡,把邀请卡放入信封内,看看骆驼的家乡在哪里,写上骆驼的家乡的邮编,收件人地址里贴上“新疆”把骆驼图片贴在收件人里。下面写上我的姓名,和我的邮编。贴上邮票。

  2、集体操作

  重点指导贴邮票,邮票的面值和张数可以不同,但邮资总价必须相同。

  3、交流验证:寄给谁的信,邮编对吗,地址对吗,邮资对不对。重点验证邮资,算一算邮资的总价是否准确。

  4、互相检查。和朋友交换检查。

  5、小朋友的本领真大,既细心有会动脑,真是聪明的孩子。

  6、现在我们一起去给动物们寄信吧!将信投入邮箱。

  价值分析:尝试寄信获得寄信的基本经验,提高口算的能力。

四、延伸活动

  在区角活动中投放寄信的材料,复习巩固寄信。

幼儿园大班教案 动物之间的联络

幼儿园大班教案:动物之间的联络

来源:济南市经五路幼儿园 王 倩

【活动目标】

  1、愿意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

  2、提高观察、分析及口语表达能力。

  3、学习了解动物主要通过声音、行动和气味三种方式传递信息。

【重难点】

  重点:了解动物主要是通过声音、行动和气味三种方式传递信息。

  难点:了解动物运用气味的联络方式。

【活动准备】

  知识:课前请幼儿搜集有关动物间联络方式的知识。

  物质:各种动物的图片、展板、头饰、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教师口技表演(小鸟叫声),激发兴趣。

  过渡语:小鸟虽然不会说话,但它可以用叫声来联络伙伴,那你们想知道其他动物是怎么联络伙伴的吗?今天我就给你们带来了动物交流联络时的录像,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2.观看两种动物的联络方式,引出主题。

  提问:蜘蛛遇到危险时,是怎样联络伙伴的?

蜜蜂是怎样跳舞的?我们一起来学学。(摇摆舞,八字舞)

你知道其它动物是怎样联络的?

  过渡语:动物之间的联络方式有很多很多,下面就请小朋友和你的小伙伴边看着大图片边交流讨论:其它动物都是怎样联络的。孩子们,请到这边来!

(二)展开:了解动物的三种主要联络方式。

  1.幼儿自由观看讨论动物图片,发现学习。

  2.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主要的三种联络方式。

  (1)幼儿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的联络方式。

  (2)幼儿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动物联络方式的归类。

  A.通过模仿动物叫声,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的“声音”联络方式。

  B.观看蚂蚁联络时的动画,引导幼儿了解“行动”联络方式。

  C.演示科学小试验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气味”联络方式。

  3.幼儿操作图片,练习巩固。

  (1)幼儿每人自由选择一张动物图片,与同伴相互交流联络方式。

  (2)幼儿自己判断再将手中的图片贴到相应的板子上。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检验。

  4.开阔视野,粗浅懂得动物与人们的关系。

  (1)了解动物的其它联络方式。

  (2)观看课件,知道动物的联络方式还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蝙蝠(超声波联络方式)——发明了雷达

  海豚(超声波联络方式)——对治疗脑瘫患儿非常有效

  狗(气味联络方式从中延伸介绍很多动物像狗一样具有两种或三种的联络方式)——搜救犬。

(三)结束:表演动物的联络方式自然结束

  设置情景,带领幼儿表演蚂蚁的“行动”联络方式,自然结束。

幼儿园大班科学 认识小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小麦

来源:寿光市羊口镇中心幼儿园 杨秀珍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麦的特征及用途。

  2.知道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3.幼儿通过观察、想 象、动口、动手及语言表达,进一步加强对小麦的认识,教育幼儿爱惜每粒粮食。

【活动准备】

  小麦生长期图片,实物麦子一小捆、麦粒一盘、面粉一小袋。

【活动过程】

  1、出示小麦生长期图片,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2、出示实物麦子,让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知道小麦生长在土地里。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麦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象针一样的麦芒,麦穗上的麦粒整齐地排列着,小麦未成熟时呈绿色,初夏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发给每个幼儿一个麦穗,让幼儿看、摸,了解麦粒是椭圆形的,知道麦粒磨成面粉可以做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油条、面包等等。

  4、让幼儿知道麦秸可用来烧饭、烧水,也可用来盖房子、造纸,还可编各种用品,如:草帽、扇子、凉席子、草包等等。

  5、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农民伯伯收割麦子的情景。

  教师讲解炎热的夏天,农民伯伯收割麦子、捆麦子、搬麦子时汗水直淌,满脸是红的、衣服是湿湿的,腰酸悲痛,让幼儿从中感受收割麦子是辛苦的,应当尊重农民伯伯的,爱惜粮食。

  结束部分:智力游戏《看谁说得快》

  教师提问:

  1.小麦的茎叫什么?(麦秸)麦叶是什么形状的?(狭长)茎的顶端长什么?(麦穗)小麦未成熟是什么颜色?(绿色)初夏成熟时是什么颜色?(金黄色的)面粉可以做什么?(馒头、油条、饼干等等)麦秸可以做什么?(草帽、扇子、凉席子等等)。

  2.以回答速度快,正确的小朋友为胜。

【活动延伸】

  1、启发幼儿到有面粉厂的地方看麦粒如何磨成面粉的

  2、引导幼儿回家观察妈妈加工馒头的过程。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神奇的尾巴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尾巴

来源:寿光市文家街道南马幼儿园 张宁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

  2、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活动准备】

  歌曲《小画家》磁带、故事《神奇的尾巴》磁带,各种动物身体和尾巴分开的图片(金鱼,松鼠,猴子,燕子,老牛,壁虎)

【活动过程】

一、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咱们来一起听一下吧!(歌曲《小画家》)

  提问:1.歌曲中的小画家是谁啊?(丁丁)2.丁丁画的什么?画的怎么样啊?(螃蟹四条腿,鸭子小尖嘴,兔子圆耳朵,大马没尾巴)3.丁丁是不是一个优秀的画家?

  教师小结:丁丁做事不认真,没有认真观察,只说大话,所以没有画好,我们小朋友可不要向他学习。

二、找尾巴: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宝盒”呢!你们来猜猜里面有什么?(教师故作神秘状)“宝盒宝盒魔力大,里面到底都有啥?”孩子们,猜出来了吗?现在我让一个小朋友来把宝物拿出来!

  出示动物尾巴:(一个小朋友拿一个)

  金鱼的尾巴:什么颜色?像什么?(嘴唇,花瓣)金鱼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啊?

  松鼠的尾巴:什么颜色?像什么?(桃子,雨伞,小船)

  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剪刀,岔子,牛角)

  猴子的尾巴:像什么?(蛇,蚯蚓,绳子)

  老牛的尾巴:像什么?(勺子。气球,蝌蚪)

  出示每种动物尾巴的时候给幼儿讲讲尾巴的用处。

  师:“魔法盒里还有啥,让我再来摸摸她”,幼儿继续摸出动物的身子。

  咦?这是谁啊?它怎么了?(引出尾巴没有了)它的尾巴去哪了?我们来帮它找找吧!(让幼儿自己去帮各种动物找到尾巴,把它们连起来)

  最后出示壁虎的尾巴:咦?这是谁的尾巴呀?它的身子去哪了?(课前把壁虎的身子藏好)咱们来帮它找找吧!这时放故事《神奇的尾巴》

三、欣赏故事:

  提问:

  1、故事里都有谁啊?

  2、它们发生的什么事?

  3、它们的尾巴断了怎么办了?(知道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长出新的尾巴,蚯蚓的尾巴断了,可以长成新的蚯蚓)

【活动延伸】

  游戏《揪尾巴》

  动物的尾巴可真神奇,现在我们也来变成小动物,一起来玩揪尾巴的游戏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神奇的纸桌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桌

来源:淄博师专附属幼儿园 张燕燕

【活动目标】

1、尝试制作纸桌,在模仿、观察、比较中发现纸桌的秘密。

2、喜欢手工活动,乐于探索与实践。

【活动准备】

泡沫垫、长方形纸、篮子、积木、篮子、长方形纸、胶棒、黑板、盛满水的杯子等。

(孩子人数、坐形、折纸试孩子、操作要求)

【活动过程】

说说纸的用途 --初步尝试两张纸变纸桌,鼓励幼儿制作各种造型的桌腿--探索不同造型的纸桌腿对桌面承重能力的影响-- 尝试改进桌腿造型,提高桌面承重能力--师生共同小结。

一、说说纸的用途。

小朋友,你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两张纸,那谁来告诉老师,纸有什么用呢?(小结)可是今天,张老师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软软的纸,来做一张能站起来的一条腿的桌子!

二、初步尝试两张纸变纸桌,鼓励幼儿制作各种造型的纸桌腿。

1、讨论:如何做一张一条腿的纸桌。

小朋友都知道,桌子由哪两部分组成?桌子腿一般有几根?一根腿的桌子怎样才能站的稳呢?你准备怎么来做这条腿呢?(讨论:除了用卷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制做桌子腿呢?)

2、尝试制作:现在就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来做一做、试一试,看看谁的桌子最先立起来,做的又稳当又牢固!

3、探索各种形状的桌腿:现在很多小朋友都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那谁愿意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做的桌腿,让它站起来呢?你的桌腿是什么形状的呢?

集中讨论:“我的纸桌站起来了”。(用语言表述或结合实物表述)

用折的方法:将纸对折立起来变XX型

用折的方法:将纸三折变成XX型

用折的方法:将纸四折变XX型

用折的方法:将纸卷成XX型

三、探索不同造形的纸桌腿对桌面承重能力的影响。

1.、小朋友的作品都已经完成了,那现在老师来检验一下谁的纸桌最牢固!

2、请小朋友轻轻的在纸桌上平放积木,看那种造型的纸桌放的积木最多!

3、幼儿报数:你的纸桌放了几块积木,它是什么形状的?讨论:为什么他的桌子上能放这么多积木?我们来看,他的纸桌是什么形状的?小朋友,你们发现那种形状的纸桌更结实,放的积木更多一些?

四、尝试改进桌腿造型,提高桌面承重能力。

1、小朋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让纸桌腿变得更牢固、更结实?放上更多的积木呢?我们还可以怎样来制作纸桌腿呢?

2.、小朋友又想出了很多好办法,就让我们再来试一试!

3、小结:纸的本领真大,通过折圈的方法,改变它原来的形状后,软软的纸竟然可以站起来,变成一张结实的桌子!而且在制作中,我们也发现了圆柱体的桌腿比其他形状的桌子腿更牢固,桌面上放的积木更多,承受重量的本领最大。还有什么形状的桌腿也像圆柱体一样,有一个支撑面,在桌子可以放更多的积木呢?(老师演示)下课以后,小朋友可以想一想,试一试,看还能不能制作出更结实的纸桌,能放上更多的积木,我们把纸桌的形状和放积木的数量记录下来,下一个星期咱们进行纸桌大力士比赛,好不好!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树叶找家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树叶找家

作者:庞金霞 来源:寿光市文家街道新世纪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并喜欢探索自然奥秘。

  2、进一步加深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能通过树叶的不同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 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树干各一棵、树叶若干 《小树叶》磁带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小树叶》

  1、师:“天气好冷啊,北风老头鼓起腮帮子使劲一吹,小树叶会怎么样?小数叶都离开了妈妈,飘呀飘,飘呀飘……”师幼随音乐一起自由游戏. “小树叶,你要飘到哪里啊?”“小树叶转了圈,飘到了滑梯上、蹦蹦床上、草地上……”大风吹来了,小树叶是怎么飘的?风渐渐小了,小树叶又怎么飘了?风停了,小树叶怎么样了?

  2、组织幼儿入座。师:“小树叶飘呀飘,有点累了,它们都轻轻地飘到了小凳子上。”

  3、师幼谈话:“小树叶为什么要离开妈妈?”

二、认识落叶树

  1、引导孩子回忆对落叶树的认识。“秋天,天气渐渐变冷了,小树叶会怎么样?会慢慢变黄,冬天一到,小树叶会怎么样?纷纷离开了妈妈。树妈妈变成什么样子了?一直是这样吗?什么时候不是?会变成什么样?”

  2、教师小结:“冬天过去,天气会渐渐变得暖和起来,春天来了,树妈妈就会长出新的叶子来。像这样春天树叶发芽,秋天树叶变黄,冬天树叶全部落光的树,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你猜一猜叫什么?叫它——落叶树。”

  3、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见过的落叶树。“想一想,你见过的落叶树叫什么名字?”(柳树、杨树、梧桐树、法桐、石榴树、柿子树、合欢、莲子树、玉兰、槐树、银杏树、樱花树……)

三、认识常绿树

  1、师:“小朋友见过这么多的落叶树,是不是所有的树都是落叶树呢?你知道什么树不是?(冬青、松树、柏树……)”

  2、教师小结:“对!除了落叶树之外,还有一种树一年四季都有绿叶,它在落叶的同时长新叶子。人们也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你知道吗?对!叫——常绿树。”

四、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树叶的不同

  1、引导孩子观察树叶的不同。师:“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落叶树的树叶全部落下来,常绿树的树叶不全落下来呢?它们的树叶一样吗?落叶树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常绿树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老师收集了这两种树的叶子,我们来仔细的看一看、摸一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蜡质。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

  2、教师小结:无论我们在马路边看到哪些树,即使我们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树叶的样子来判断它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请小朋友让你的树叶宝宝躺在小桌子上睡一小觉。

  3、出示魔术盒(各种叶子),引导孩子判断它是什么树上的叶子,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

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小树叶,请小朋友看一看这片树叶像什么?它是什么树上的叶子?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也请个别孩子来取叶子,魔术盒,告诉我,这片树叶是什么?魔术盒怎么不说话不告诉我?小朋友谁来告诉我?

五、游戏:《树叶找家》

  (声音:小树叶,你在哪里呀?)

  (1)、出示一棵落叶树的树干,“我是落叶树,我的树叶宝宝又大又薄,表面没有蜡质,天气变冷了,北风把小树叶都吹跑了,我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了。我的脚好冷啊!小朋友你能帮我找到树叶宝宝吗?(音乐响起,幼儿把落叶树的树叶放在落叶树上。)“”

  (2)、出示一棵常绿树的树干,“谢谢小朋友。我还有一个好朋友,它是常绿树,它的树叶宝宝有的很厚,有的像针一样细,上面都有一层蜡质,保护着树叶中的水分。宝宝不怕太阳晒,也不怕被风吹。一年四季都是油亮亮的。小朋友你能帮它找到树叶宝宝吗?(音乐再次响起,幼儿把的常绿树的叶子放在常绿树上。)

六、 根据树叶的特征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1、师:“谢谢你们!小朋友真厉害,帮树妈妈把宝宝都找到了。不知道树妈妈高兴吗?你问问她。树妈妈说很高兴,谢谢小朋友,我还有很多朋友呢,不过我不知道它是落叶树还是常绿树,请小朋友帮我判断一下吧”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判断。“这是什么树?它是落叶树还是常绿树?为什么?”

  七、了解树叶的用处

  师:“小朋友现在能根据树叶的不同来判断见过的树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了。树叶的用处不小呢!你知道树叶还有什么用处吗?(树叶为大树制作养分,为人类释放氧气、提供食物、挡风遮阳、做树叶面具、烧火、书签……)”

  八、欣赏树叶粘贴画

  1、师:“原来树叶的用处这么多呀!我知道它还能变成非常有趣的图案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出示树叶粘贴画,引导孩子欣赏。

[活动延伸]

  师“你觉得这些画漂亮吗?那我们到院子里捡自己喜欢的树叶,让我们用能干的小手把树叶打扮的更漂亮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水的溶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

来源:济宁市直机关幼儿园 毕凤娟

【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以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幼儿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然而水又有许多特性,比如: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冲击力 、水的沉浮、水的溶解性等。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现象,提出了很多关于水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设计的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知道水具有溶解性,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能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并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2、通过幼儿同伴之间对实验现象提出异议,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态度。

  3、幼儿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他幼儿倾听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一组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油、方糖、果珍适量。

  小勺、筷子、小网各四个。

  2、被污染的水的若干图片,其他可溶解于水的物质,如:咖啡、奶粉、感冒颗粒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们可以走到实验桌前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摸一摸,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师:请大家轻轻地回座位,谁愿意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材料?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这四样实验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果珍、****和油。

  (教师直接出示实验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继而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激起了幼儿浓厚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感知实验材料,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1、引导幼儿围绕“把这些实验材料放到水中会怎么样?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个问题进行猜想和记录。

  师:老师准备这四样实验材料,是想让小朋友们用它们来做个实验。我们要把这四样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四个杯子中,然后搅拌,充分地搅拌,再看一看,谁还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里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小工具,请小朋友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发放表格)

  师: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2、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师: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幼:试一试。

  师: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在做实验之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们的记录表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观察完后,请幼儿讲自己看到的现象。)

  (本环节通过发放表格,请幼儿评选出一位小小记录员来进行记录,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幼儿观察万现象之后,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试验中看到的现象,既培养了幼儿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其他幼儿倾听能力。)

三、交流各自的猜想,再次实验来验证猜想结果。

  1、请幼儿交流一下自己的猜想,通过各自猜想的不同,激起幼儿用实验来验证的想法,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师:我请小朋友来说说你对这四样实验材料的猜想,到底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

  2、幼儿再次实验验证猜想并进行交流。

  师:现在我要请你们接着做实验,刚刚介绍了这里有许多小工具,有小勺、筷子、和小网,现在你们要用这些小工具,看看刚才放进水里的这些材料,哪些还能取出来,哪些取不出来,用同样的方式记录下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在本环节中,幼儿积极主动地实验,认真地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热情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观点。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也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四、针对幼儿提出的异议,请个别幼儿再次实验,充分理解溶解的概念。

  师:做完的小朋友谁来讲一讲?你想讲四个中的哪一个实验结果?你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是不是一样?(有异议的小朋友单独做试验,使幼儿意见达成统一)

  教师小结:今天通过做试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石头放进水中,沉下去了;油放进水中,浮起来了;果珍放进水中,使水改变了颜色;****放进水中,最后看不见了。****和果珍经过充分的搅拌后,利用各种小工具能不能取出来?

  幼:不能。

  师:对,而且它们还改变了水的颜色和味道。这种现象有个词表示,叫做“溶解”,果珍和****“溶解”在水中了。石头和油 ,我们用工具还可以从水中取出来,它们不能溶解在水中。谁能告诉我,你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幼1:白糖

  幼2:咖啡

  幼3:盐

  幼4:醋

  师:刚才小朋友还说了很多物质,那这些物质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小朋友知道,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会有不同,那我们现在再猜一猜,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大家好不好?

  (这一环节,通过让有异议的幼儿再次做试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的概念。幼儿猜想生活中可能会溶解的物质,老师提前准备了一部分,老师做试验,幼儿在观察地过程中,更加充分地理解溶解的概念。)

五、观看被污染的图片和录像,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师:小朋友看这些图片,看看河流上飘着什么?

  幼:塑料袋。

  师:老师经常看到有些河流中有许多的塑料袋,你们说它能溶解在水中吗?那样我们的水就会怎样啊?

  幼:被污染了。

  师:被污染的水都不能用了,地球上可饮用的淡水越来越少了,我们要怎样来保护水资源啊?

  幼1:节约用水

  幼2:不往河流里扔垃圾

  幼3:制作标志,提醒别人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啊,你们真是环保小卫士!那让我们在区角活动时,一起制作环保标志吧!

  (教师通过物质能否溶解在水中,来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并把节约用水和幼儿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幼儿知道环保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通过动手做环保标志,使幼儿的想法付诸行动。)

【活动点评】

  这次活动贴近孩子生活,所用的实验材料也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在生活中,孩子们喝过果珍、糖水和各种饮料,也见过石头和油。只不过孩子们从未仔细观察、比较过这些材料在水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用孩子们并不陌生的活动、内容和熟悉的材料,引发孩子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比较和深刻地思考,符合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学”的思想。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积极主动,有很高的探究热情和交流的愿望。孩子们至始至终都积极投入,积极地进行猜想,主动地投入实验,认真地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的结果,热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并能提出自己与同伴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这一活动向我提出了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关于溶解的概念怎样分成不同的层次,设计有内在逻辑的一系列活动,引导和促进幼儿的概念由低级到高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呢?如:发现有些东西能溶于水中,有些不能;物质溶解后,其外观变了,得到的混合物状况不同—混浊或清澈;初步理解物质守恒的原理。因此,怎样引导幼儿沿着概念的箭头和线索前进,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共同研究和学习的方向。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小小气象员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气象员

来源:山东省农科院幼儿园 吴 茜

【设计意图】

  自从班内开展观察天气,画气象、预报天气一系列活动后,孩子们的兴趣与日俱增。那么如何保持孩子们的兴趣并深化这一活动?我想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因为有些动物在天气变化前有着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到预报天气的作用。因此我将在本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推断、预报天气的本领。使幼儿懂得一些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我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下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提高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2、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象牌(人手一份)

【活动重难点】

  1、重点: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2、难点:

  (1)能举一反三并通过个别动物的表现归纳出下雨之前的天气具体变化特点;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通过游戏,引出课题,引起幼儿兴趣。

  导入语:孩子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森林动物园的小动物们送给我们大一班一份特殊的礼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快来找一找……对,一台大彩电,让我们一起欣赏电视节目吧!

(二)基本部分

  1、向幼儿展示礼物,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了,它们在向我们打招呼呢,我们也来问候一下吧!“你们看它们玩的高兴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幼儿讨论)

  2、与幼儿谈论天气,“你们看今天的天气怎样?那明天呢?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呢?”(引导幼儿说出观看天气预报)

  3、师:“电视台里的气象员是怎样播报天气预报的,谁能来模仿一下”,鼓励幼儿大胆模仿,教师给与肯定。

  4、我们一起来听听电视台里的叔叔阿姨是怎样播报天气预报的?

  5、向幼儿提出问题:

  (1)刚才你们听到哪几种天气情况?(今天小动物给大家带来一个游戏,先来观察周围图片上的环境,然后贴上对应的气象标志,教师对幼儿的操作给与及时的肯定。)

  (2)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情况?(幼儿说教师出示气象图标)

  (3)“刚才气象员在播报天气预报,那他们又是怎样知道的呢?

  “气象员能根据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可是农民伯伯不用气象仪器,不用收看天气预报也能知道明后天的天气如何,他们是怎样知道的,是谁告诉他们的呢?(幼儿充分讨论)

  6、看一看——教师播放课件

  (1) 播放[蚂蚁上树]

  老师:“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听听小蚂蚁自己来解释。”点击[蚂蚁],“蚂蚁怎么说的?它们为什么要搬家?”

  (2)还有一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点击四幅[图片](鱼儿上浮/蜻蜓低飞/燕子低飞/乌龟“冒汗”)。“它是怎样来预报的呢?”幼儿回答后,教师点击[动物的头部],检验幼儿的回答。

  教师小结:“刚刚看了那么多小动物的表现,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气候总有一些变化。有那些变化呢?(幼儿回答,如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空气很闷等)一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

  7、听一听

  “农民伯伯不仅能通过看小动物的表现来判断气象,他们还能通过听小动物的叫声来判断气象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①播放[青蛙知了]

  “知了青蛙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教师用儿歌小结图片内容。点击[知了]学念儿歌。“天晴青蛙捉虫静悄悄,树上知了声声叫。天雨知了无声响,青蛙塘边呱呱叫。”

  ②播放[蜜蜂]学学小蜜蜂的歌“蜜蜂晴天去采蜜,早出晚归忙得欢;阴雨天气不出门,在家酿蜜不停工。”

  ③播放[鸡]“天要下雨,鸡不进窝”

  8、学说心情预报,体验成功的快乐,争做小小气象员——通过听听、想想、说说心情预报,帮助幼儿理解他人情绪。

  师:“心情预报真是太好了,老师这儿还有几位小动物,请你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些天气情况来表示?”

  请个别幼儿到电视机前做心情预报,体验小动物的心情。

  师:“森林电视台不仅有天气预报,还有心情预报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请配班教师播报心情预报: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森林电视台的主持人小机灵,现在播报心情预报,今天森林里大部分小动物心情晴天,只有狮子心情雨天,并伴有八级脾气。心情预报播送完毕,谢谢大家收看,再见!

  师:“现在老师请你也来当回主持人,预报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心情吧!赶紧和你的小伙伴先说说吧!”

(三)结束部分

  教师向幼儿提出要求:我们这有几个小动物,一起来预报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心情吧!(幼儿表演,教师给与鼓励)

(四)延伸活动

  让幼儿到户外,看看天、花草树木、小蚂蚁等,猜猜明天的天气,说说自己的理由。

(五)活动反思

  我想从活动设计上的几个特点和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自我分析一下。

  本次活动将天气和心情结合起来,巧妙地将幼儿感受别人情绪与天气预报联系起来,同时设计提出问题,让幼儿投入到情景中去,更好的体验和感受。

  在设计此活动时,我考虑到这是个偏重语言领域的活动,于是我把幼儿的“注意听”与“大胆说”作为设计这次活动的重点,力争在问题的设计和提出上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同时,注重了语言、艺术与科学不同领域内容的整合和同领域的不同方面内容的整合以及多种活动方式的整合。

  活动过程中,我注意用我的语言和眼神与孩子进行交流,为他们创设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老师的随机教育能力和指导性语言的运用,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我会在平时的日常教育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结合理论,努力使自己的摸索、实践过程缩短,以便自己不断地、迅速地得以提高。

  这个活动,源于孩子们对天气的研究,但并没有结束在此次活动上。因为在进行这个活动前,我们生成了“小小气象台”“各种各样的天气”等话题的活动;在这个活动后,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孩子们生活中去体验、感受别人的情绪,并学会去帮助别人。所以我觉得要想组织好一次教育活动更重要的是老师把握教育的系统性和主题活动连贯性的能力,及老师掌握心中大目标、控制眼前小目标和随机接受新目标的能力。

深知自己的实践与理论还存在很大的距离,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路线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路线

作者:侯春萍 来源:烟台市芝罘区实验幼儿园

[活动目的]

  1、发现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重量不同下落的路线不同;同一物体大小、形状不同,下落的路线也不同。

  2、能用直线和曲线来记录重的和轻的物体下落时的路线。

  3、仔细观察事物,主动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纸飞机、竹蜻蜓、积木、彩纸、手工纸、蜡笔、作业纸、沙包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1、幼儿自由玩竹蜻蜓和纸飞机,提出问题:竹蜻蜓和飞机开始在哪里飞行?最后又落在哪里?

  2、 讨论:它们飞到天上,为什么会落下来?

  3、 知识点:地球有引力,所以物体会落下来。

  4、 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吗?

  二、幼儿实践

  1、问题:它们下落的速度一样吗?为什么?(重的快、轻的慢)

  2、你可以用不同的线来画出他们下落的路线吗?

  3、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些物体下落的路线?

  三、探索发现

  1、如何让两张一样大的纸走不同的路线(直线、曲线)

  2、知识点: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路线不同。

[活动延伸]

  没有引力会怎样?(观看视频)了解宇航员是怎样在太空生活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小纸片站起来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了

作者:张忠卫 来源: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幼儿园

[设计思路]

  纸,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品,是幼儿所熟悉和喜欢的,但幼儿对纸的认识仅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纸的变法、玩法还不是很深入,扁扁的纸片如何站立起来?纸片变形后会组合成漂亮的模型…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这节教育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能充分探索、尝试、感知的空间,目的是让幼儿在玩纸的过程中,体会到使纸站立的方法是很多的,以激发幼儿探索纸的欲望。

[活动目标]

  1、通过剪、折、粘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思维敏捷力。

  2、让幼儿自主探索使纸站立的方法,激发其对纸探索的欲望。

  3、培养同伴间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幻灯片、 剪刀每人一把 、双面胶每组两卷、 纸篓五个 、展台一个、城堡模型一个、手工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幻灯片出示)

  1、师:来,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

  小纸片生来扁扁的,非常孤独它好想像小鸡一样站起来,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

  2、故事后提问:小朋友小纸片想干什么呀!(站起来)

  (评析:利用幻灯片中的形象画面,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

二、 幼儿讨论

  1、师:小朋友想想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它站起来?

  2、幼儿自由讨论

  3、师:小朋友有那么多好办法,下面大家试一下。看谁的办法最多。

三、幼儿自主探索活动

  1、幼儿第一次探索

  (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分享探索成果。

  2、幼儿第二次探索

  (1)再次投放材料——剪刀和胶水

  师:今天还请来了两位好朋友给大家帮忙,剪刀和胶水,大家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和卫生。好,下面咱们看谁的办法最多。(幼儿操作,师指导)

  (2)分享成果。

  (评析:这两次探索活动的进行,使孩子们自发地感受到了纸片的站立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第一次探索:只投放了纸片,使幼儿感受到用折的方法能使纸片站立;第二次探索:又投放了辅助工具剪刀和双面胶,幼儿感受到可用粘、剪使纸片站立。对这两次探索的结果都做了展示,幼儿间相互分享,使孩子们感受到了成功,使其更有信心进入下一环节,而且两环节后的幼儿小结,幼儿也清楚的表达出来了。)

  3、幼儿第三次探索

  (1)出示城堡,幼儿感受纸的变化。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处美丽的景观,一所城堡,小朋友观察一下它是由什么做成的?

  (2)幼儿讨论。

  (3)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操作。

  师:城堡中的每一个模型都是由一张纸变成的,下面请每一个小朋友来拿其中的一个模型,把它变成一张纸。

  师:你们是怎么变出来的?他们现在变成了什么形状?

  师幼小结:长方体变成了长方型,圆锥体变成了扇形,他们是由几张纸变成的?这样小纸片又扁扁的了。

  小纸片又提要求了,它们说请小朋友再想办法使他们站起来,请每组五个小朋友合作把它们拼成一个漂亮的模型,看哪个组能使纸片站的好,组合得漂亮。

  4、幼儿合作制作成型的纸站立模型,教师指导。(每组投放篮子,篮子里有剪好的圆形和长方形及正方形供幼儿用。)

  5、参观作品。幼儿讲解,相互分享。

  (评析:城堡环节中幼儿通过拆合纸片,进一步感受纸片的变化:一张纸片可以变多种形状,幼儿在拆做的过程中有了亲身的探索体验,而且请幼儿将拆开的纸片重新站起来,请每组五个小朋友重新组合漂亮模型,当时考虑到每位幼儿手中只有一个纸片造型,他们在组合小组模型时有些单一,于是在最后这一环节我又在每组投放了纸,供幼儿组合模型装饰用。在合作制作模型环节,也体现了幼儿间的合作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训练了幼儿在美工方面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小结:

  小朋友们表现真棒,不但想了好多办法使小纸片站起来了,而且还用它们组合了漂亮的模型,纸片站立的奥秘多不多?好咱们去告诉别的小朋友这个秘密好吗?

  (评析:这是一节科学教育活动。整个活动的设计都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紧紧围绕教育目标进行,而且是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一个教育过程。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玩纸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雨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己做小实验,了解“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科学现象。

  2.通过探索“雨”的形成,理解“梅雨季节”的来历。

  3.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火柴等实验工具。

  2.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幻灯片、磁带。  

活动建议  

  1.幼儿边看情景表演边思考: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允许幼儿充分想像和猜测。

  2.幼儿做实验。但要注意安全。  

  (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幼儿仔细观察并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总结:水热了就会有蒸汽,许多水蒸汽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3)讨论:你平时看过“蒸发”的现象吗?  

  3.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1)幼儿观察:热水倒在杯里,用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发现什么?  

  (2)幼儿思考:玻璃片上为什么会有水珠?  

  4.幼儿看幻灯听故事,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  

  教师提问: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又像一个奇怪的炉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到哪里去了?  

  5.引导幼儿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知道雨对人的好处与危害。  

  6.启发幼儿用所掌握的经验解释“梅雨季节”。  

  幼儿思考:为什么在每年的四五月份总是下雨?引导幼儿知道梅雨季节是海洋空气与海洋冷空气相遇形成了一段时间里雨水十分多的现象。  

语常 是谁毒害了小鲤鱼

设计思路:

在乌鸦喝水的活动后,孩子们做起了“使水上升”的小实验,当他们往有水的瓶子里放小石子等东西时,发现水真的会慢慢升高了,乌鸦就喝到水了,这时,有一个孩子说:“水这么脏,乌鸦怎么能喝呢?”“对呀,乌鸦喝了脏水会生病的。”也有孩子持不同意见,说:“乌鸦又不是人,人喝了才会生病,乌鸦是不会生病的。”,孩子们的情感中,有的把动物当人类一样看待,也有的还是有区别地对待我们的动物朋友,我觉得这个话题对于孩子们的情感,知识经验的提升都有着一定的价值,既贴近孩子的生活,又能使孩子及时梳理、提升原有经验,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关心、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于是,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创设环境,提供帮助,引导孩子们开始这一现象。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孩子们的很多经验得到了拓展,我觉得有必要把孩子个体的、零星的经验转化为集体的、共有的经验,于是预设了这次集体活动,引导孩子结合已有经验,猜测表述小鲤鱼生病的原因,从中了解水与动物、人类的关系,从而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初步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日常行为。本次活动采用多媒体故事听赏的形式,在激发孩子兴趣的基础上,以提问的形式调动孩子已有经验,大胆猜测小鲤鱼生病的原因,再从孩子情感出发,帮助小动物想办法,表达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孩子们在交流中分享经验,然后,将孩子想的办法编进故事里,最终故事有了完美的结局,使孩子有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最后,通过创设情景,使孩子们自然地在游戏中模拟保护水资源的行为,激发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相关的垃圾分类的探讨,进一步提升孩子们有关环境保护的经验。

一、 活动内容与要求:

1、在听听议议中,结合已有经验,用连贯的语言说说小鲤鱼生病的原因,从中了解水与动物、人类的关系。

2、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初步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日常行为。

二、 重难点:

重点:结合已有经验,猜测想象小鲤鱼生病的原因,了解水污染的危害。

难点:设想并清楚表述各种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三、 材料准备:

前期经验积累:调查报告“河水为什么变脏了。”垃圾篮三个

多媒体课件、各种垃圾、脏水、手偶、背景图、各种水生动物图片

四、 活动流程:

(一)、情景导入:

操作手偶:小朋友好,我是猴医生,这几天,可把我忙坏了,森林里的很多小动物都生病了,好了,不跟你们多说了,我得赶去医院给小动物看病,再见。

过渡:小动物们为什么会生病呢?我们一起去医院看看吧。

(二)、听听议议:

1、多媒体欣赏,教师讲述故事前半部分,穿插提问:

(1)、小鲤鱼为什么会生病呢?我们一起帮老虎警长想想可能会是什么原因呢?(幼儿猜测、想象)

过渡:老虎警长觉得小朋友讲的都有道理,不过,它还是决定弄个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鲤鱼生病了。

(2)、继续欣赏:晚上----老虎警长想了想,点点头说:“我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

问:小朋友,你们明白了吗?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鲤鱼生病了呢?(幼儿说原因,教师小结:原来是有的小动物不讲卫生,往河里乱扔垃圾,排放污水,污染了河水,小鲤鱼才会生病的)。

你们觉得这样的行为好不好?为什么?

(3)、讨论:如果河水污染了,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么样呢?

(你们喜欢住在被污染的小河边吗?为什么?)

我们能做些什么事情让这个地方和原来一样美呢?

(4)、小动物们都知道自己做错了,可他们不知道怎样使河水变干净?你们有什么办法使河水变干净呢?(幼儿大胆设想、表述使河水变干净的方法。)

2、我们想的办法真多,森林里的这条小河最后会变干净吗?仔细听。(完整欣赏故事)

(三)、操作迁移:

1、我们这里也有一条小河,看看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我们该怎么做呢?

2、我们打捞的垃圾该放在哪儿呢?(引导孩子观察垃圾箱的不同标志。)

3、我们划着小船出发喽,打捞起来的垃圾不要走错家哦。(听音乐,幼儿模仿划船在小河里打捞垃圾,并分类放。)

4、小船靠岸了,我们来看看垃圾有没有走错家。(一起观察、讨论,帮助孩子提升经验。)

大班化学游戏:找动物设计思路:

《纲要》中指出:在终身教育背景下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强调科学教育首先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及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大班科学活动《找动物》是更新观念,勇于探索,把化学实验活动引进幼儿科学教育活动领域的一项实践活动,也是让化学科学走近幼儿所做的一次尝试。因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化学实验活动视为幼儿之“禁区”,认为要创设适合孩子们感知化学科学的条件、环境,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其实并不然,通过我们的尝试发现,任何一个活动,只要老师在活动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和预设,都不会离孩子太远,就如本次活动,我不是追求一种严谨的化学实验程序,而是把侧重点放在让幼儿感知化学变化的奇妙上,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捉迷藏”的游戏形式,贯穿活动始终,不仅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而且让幼儿初步涉入化学的领域,真正感受到世界的奇妙。

活动目标:

1.运用化学小魔术,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

2.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了解酚酞溶液遇到另一种药水(稀碱溶液)会变成红色的现象,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活动准备:

1.稀碱溶液、酚酞溶液、清水。

2.毛笔、杯子、双面胶;

3.水彩纸数张,教师示范画一张(事先均用彩笔画好树林、房屋等,用毛笔蘸取稀碱溶液画狐狸、老虎、大灰狼隐藏在树林中,晾干),白纸数张(事先用稀碱溶液画上小动物,晾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做化学小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一张已用稀碱画了小动物的白纸,问:“纸上有什么?”“有小动物隐身在白纸里,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它请出来?”(幼儿自由畅想)。

2.教师演示:

提问:“老师用什么方法把毛毛虫请了出来?”

3.引导幼儿对水和酚酞进行比较(用试一试、看一看、闻一闻的方法)

教师小结:刚才老师请毛毛虫用的不是水,而是一杯神奇的药水,它的名字叫酚酞。

二、幼儿实验并交流。

1.老师为每位幼儿提供了一张隐藏着小动物的白纸和一杯酚酞溶液,让幼儿自已动手,把小动物请出来。

2.幼儿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3.幼儿互相交流实验结果。

4.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实验过程。

提问:“你请出来的小动物是谁?你是怎样把它请出来的?”

5.引导幼儿归纳得出结论。

提问:“这些小动物都是什么颜色?是谁把它们变成红色的?他们是怎样隐身的?”

结论:酚酞溶液遇到另一种药水(稀碱溶液)会变成红色。

6.老师实验论证。(两种溶液直接反应)

三、游戏:“捉小偷”

1.教师讲故事。

2.教师提问:① 猜猜可能是谁把小鸡偷走了?

② 小偷可能隐身在哪里?

③ 我们用什么办法让小偷显身呢?

(幼儿自由讨论,各抒已见)

3.幼儿运用刚学过的办法,开展“寻找小偷”的游戏。

1.幼儿“搜索”;

2.幼儿讲述自己“搜索”的经过和结果。

四:结束活动

酚酞溶液和另一种药水(稀碱溶液)在一起的时候,会变成红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的变化,只要我们小朋友仔细的观察,还会发现许多奇妙的现象。请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看一看,把你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纸的秘密活动目标:1喜欢玩纸,乐于探索纸的秘密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

3感知几种常见纸的特征

活动准备: 各种常见的不同质地的纸 小盆子装水每组一个

活动过程:

一.介绍所准备的材料.

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

你能说出他们是什么纸吗?

这些纸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二.幼儿交流讨论,在观察中发现纸的秘密.

1.折着玩

2.撕坏玩

3.揉成团

请幼儿说说你是怎样玩纸的?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纸有什么秘密呢?

三.引导幼儿发现纸的吸水性.

把纸放到水里会怎样呢?(请幼儿把纸的放入水中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小结:纸的吸水性

四.到户外玩纸.

利用纸折成玩具(纸飞机等)到户外去玩一玩.

大班共同性活动—纸的世界有益经验:

1、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开展“掷飞机”的竞技比赛。从中让幼儿了解纸的种类、厚薄以及准确判断大与小、远与近、轻与重;

2、引导幼儿积极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在玩中学、学中玩,发现纸的秘密——易撕、易折、易吸水和易揉等特点;

3、发展幼儿言语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学会与同伴的相互合作。

环境创设与材料准备:

1、绳和线若干;

2、各种类型的纸(蜡光纸、宣纸、报纸、皱纹纸等);

3、实验材料(有颜色的水、可乐瓶);

4、大盆一个(装废纸),旧纱窗网一张(过滤纸渣)。

活动流程:激发兴趣——发现问题——自由探索——交流讨论

活动实施:

教师与幼儿交朋友,一起参与各种游戏和活动。

活动(一):体育游戏——“掷飞机”。

让幼儿自由选择纸张,折“飞机”,进行竞技比赛。引导幼儿比较飞机的大小、轻重以及飞行距离的远近。

活动(二):智力游戏——“找朋友”。

引导幼儿按纸张的种类迅速找到相同的朋友,掌握纸张不同的名称。

活动(三):科学实验——纸的秘密。

让幼儿自由地玩纸,发现纸能撕、能折、能吸水等,分散活动后,组织幼儿动脑筋,开展智力大比武“谁的办法多”,一个可乐瓶的肚子能装进多少张纸,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小朋友办法多。

活动(四):废纸再利用

引导幼儿讨论废纸还能干什么?组织幼儿收集废纸,教幼儿纸张制作的简易方法。激发幼儿实验的兴趣,自然结束活动。

科学活动——纸桌

设计意图:

纸是幼儿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东西, 幼儿常常用它来画画、写字、做手工作品。在观察中发现大班的幼儿在创造思维(主要是求异性发散性)上有了明显地发展,他们已不满足于已经发现的几种玩法、用法,而是喜欢去探索新的方法,去重新利用“旧”的事物, 为本次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操作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懂得只要用折叠等方法,改变纸的形状,纸就能承受一定的力。

活动准备:

1、长方形的白纸若干

2、一元硬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 说说纸的用途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说说纸,纸可以用来干什么?(画画、写字、做手工等)

二、 尝试两张纸做纸桌

1、今天,叶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2张纸,请你做一张可以站起来的纸桌。

2、集中讨论:“我的纸桌站起来了”。(幼儿用语言表述或结合实物表述)

我们的纸桌做好了吗?你是怎么做的?这是桌子的什么?(桌面)这呢?(桌腿)你做的桌腿是什么形状的?

三、尝试纸桌的承重力

1、你的纸桌上可以放东西吗?叶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20枚一元硬币,请你试一试,你的纸桌有多少承重力。

2、组织交流:你的纸桌上放了几枚一元硬币?它是什么形状的桌腿?你发现哪种形状的桌腿比较牢,桌面上可放硬币多些?在尝试做纸桌的过程中,你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四、进一步改造纸桌

1、怎么样的桌子是最牢固的呢?我们来试一试,这一张最牢固的桌子吧。

2、鼓励幼儿尝试实验各种形状的桌腿承受力的本领,教师巡回指导。

五、挑战五百枚硬币

1、前些天我的朋友告诉我,他的纸桌上能放五百枚硬币。你觉得这件事,是真是假?为什么你觉得是真或是假?(幼儿明确的阐述自己的理由)

2、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证实这件事的真假?

小结:小朋友想用实事求事的办法来试试。谁说得对,谁说得错?

3、无论是真是假,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叶老师这里有五百枚硬币,谁愿意用你的纸桌来试一试?

4、小结:有时听别人说的话,你觉得有点信、有点不信,最好呢!我们去动手试试,因为事实会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

六、活动延伸:

我们的纸桌上还可以放什么呢?

制作雪雕“小企鹅”

制作雪雕“小企鹅”

一、活动题目

科学活动——制作雪雕“小企鹅”

二、活动目标

通过雕刻“小企鹅”雪雕作品活动,使幼儿感知经过积压的雪很硬,懂得运用各种工具进行雕琢。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三、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录像带、小冰铲、小角铲(自制),笤帚、小锯等。

五、活动过程

探究的问题:怎样雕“小企鹅”。

幼儿讨论。

(1)用彩笔画企鹅。

(2)用彩泥捏企鹅。

(3)用雪坯雕企鹅。

幼儿实验。

(1)用彩笔画各种姿态的企鹅。

(2)用各种颜色的彩泥捏企鹅,企鹅非常漂亮。

(3)在雪坯上用各种工具雕琢企鹅。

试一试,铲雪。

教师在幼儿做好的雪坯上画企鹅。幼儿观察教师画的图样,听教师讲制作雪雕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后,开始选择工具进行雪雕创作。教师引导幼儿从四个角开始铲雪,做大体轮廓。

(1)怎样雕琢大体轮廓?

幼儿铲雪时,教师幼儿掌握铲雪与造型之间的关系,引导提示幼儿在画的轮廓外要留有余量。

(2)小企鹅的翅膀怎样雕?

幼儿互相商量,教师引导幼儿用小雪铲根据图样从前面铲去多余的雪,再到后面,把前后铲通。

(3)怎样雕企鹅的身体?

教师提示幼儿选择角铲铲雪,使翅膀与身体区分开。用小铲雕出企鹅的嘴。

(4)眼睛和脚怎么雕?

幼儿选择工具铲雪,用小铲雕眼睛和脚。

(5)你做的雪雕满意吗?

幼儿不满意。教师组织幼儿统一整理,进行精雕。

(6)修整磨光。

教师启发幼儿使用小磨板,幼儿开始拉、推进行磨雪。实验后发现很平、很光、很美,幼儿对雪的自然特性更加了解了,一边磨,一边清理企鹅身上的残雪,把雪面磨得平平的。可爱的小企鹅终于雕刻成了,幼儿高兴地在雪雕作品前面立下写上了他们名字的牌子。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幼儿记录雕刻的过程。

六、注意事项

提示幼儿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打逗、嬉闹。

大班科学活动:中秋节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活动准备:

  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故事《常娥奔月》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A、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B、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C、老师小结。

  D、分享月饼。

  5、听故事《常娥奔月》。

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的方式,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及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对种子进行分类。

3.乐意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收集了许多种子并在自然角中进行了展览。

2.幼儿收集的各种种子的图片、图书或资料,如各种带毛的、长刺的、带钩的、长“翅膀”的、色彩鲜艳的种子。

3.VCD或录像《种子的传播》,展板。

4.教学挂图:《种子的旅行》。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引发幼儿对种子外部形态及传播方式的兴趣。

1、请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关于种子的图片或资料,教师鼓励幼儿按顺序交流。

2、教师:关于种子,你知道它们的哪些事情?你最喜欢哪类种子?它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同时出示相关图片。)

3、教师:关于种子,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为什么有些种子长毛?有些种子长倒钩?还有些种子的色彩是那么的鲜艳呢?

4、教师引导幼儿自由交流种子的传播方式,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探究。

二.观看VCD,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1、教师播放VCD,帮助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①风力传播;②借助动物和人的活动传播;③借水力传播;④借果实的弹力传播。

三.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

1、教师:这些图片上的种子是靠什么来传播的呢?

2、教师引导幼儿将收集的图片、资料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在展板上进行分类。

四、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身体语言表现种子的传播。

1、教师:种子有着不同的本领,你愿意学做哪一类种子?(教师按幼儿的选择,将他们分成几组。)

2、教师:下面各小组商量一下,分一分工,有的可以扮演种子,有的可以扮演帮助种子传播的外力(如风力、水力、人力等),共同来表现种子的传播过程。

3、各组轮流上演一种种子的传播方式,暂时没轮到的小组做观众。

4、教师请做观众的幼儿,猜一猜每组表现的是哪一种种子,并对各组的表演提一提改进意见。

  

活动建议  

  

1、教学变式:如果没有VCD或录像,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

  

2、区角活动:在图书角中提供关于种子传播的图书,供幼儿查阅。

  

3、环境创设:展示幼儿制作的“种子的传播”展板。

  

4、家园共育: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关于“种子的传播”的资料,陪同幼儿一起翻阅幼儿用书《种子的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