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工作|班级家长群是把双刃剑,管好了这个群,家长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还记得自己刚刚学会用微信的时候,周围的亲人、同事、朋友,手机上有微信、会用微信的屈指可数,大多数人不知道微信是什么,可以做什么。可几年后的今天,这些人不仅有了自己的微信,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家庭群、同学群、工作群等等,微信已经进入了亿万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平时,随便一个有点往来的人都会掏出手机要求加个微信,即使加了之后再无任何交集。在学校,微信家长群自然也成了家校沟通的有力平台。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微信家长群这把“双刃剑”在发挥着它的交流便利的同时,也在强调着它的负面影响。
1.成了部分家长的广告平台
部分做生意、搞微商的家长利用平台推广产品,让其他家长不胜其烦,作为群主的班主任有心想将这部分人请出群,又怕以后群里发的活动通知这些家长再也看不到了,影响了班级活动的正常进行,还担心博了家长的面子,家长因此闹情绪,只能一遍遍地发警告。
2.投票集赞时热闹一番
今天发一个“集齐二十个赞,就能收到一份意外大礼!”,明天发一个“请朋友们帮忙投票,我同学的儿子参加最美童声大赛”……每当这时候,群里就会热闹一阵,有人发“支持!”有人发投票截图,但是并不是每位家长都愿意参与这种活动。几次下来后,群主班主任又会接连接到家长投诉:“我们又不认识他同学儿子,也没听他唱歌怎么样,不想投票?”“**老师,你得管管了,这是什么群啊?天天拉赞、投票的!”
3.逢年过节下个“红包雨”
每到儿童节、教师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时间,总有家长以各种名目发红包,数额虽然不大,但有的学校明确规定教师不能在家长群里抢红包。很多教师也明白,有些家长发红包,是明着想讨好老师,你不抢,会一遍遍地骚扰你,你抢了,又怕有的家长背后说风凉话。于是只能装作没看见。
4.家长晒娃的专属阵地
既然是班级家长群,晒晒自家孩子总可以吧?于是,“我家玉玉能背10首古诗了!”随后,孩子背诗的小视频上来了;“我家航航会弹钢琴了!”,一张图片上来了;我们家小敏暑假去九寨沟了!“数张照片上来了。这个家长恭维几句,那个家长叹息一声……,有的沉不住气的家长转头便训斥起自己家里那个不争气的娃。
5.”舔屏式“恭维老师
还记得,我曾经在家长群里公开表扬了班里的一位一直很挑食,每天都剩饭的小朋友,那天中午她吃完了所有分给她的饭。我在群里说:”瑶瑶小朋友今天表现很好,一点也没挑食,把饭都吃完了,为她点个赞,“瑶瑶妈妈马上回复:”都是老师教育的好,俺家瑶瑶没让老师少操心,谢谢老师。“接着发了一个拥抱的表情,我回了拥抱。可能我的单独表扬与交流,引起了其他家长的心理不平衡:“嗯,咱班老师就是耐心!”“孩子说,太喜欢**老师了!”“丽丽也说,她就喜欢**老师”……恭维得你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因为属于管理,各种乱象在家长群里不断,如果不是因为孩子是一个班级的,有的家长甚至想退群。班级家长群俨然失去了家园有效沟通的本意。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应该尽早给班级家长群立一个“规矩”:
1.建立家长微信群管理团队,制定群规
找几位有威信、有责任心的家长组建成微信管理团队,共同制定班级家长群群规,对全体家长公布。
(1)群里所有家长采用实名制(孩子的名字+家属称呼,如刘洋爸爸)
(2)群里只发布班级活动通知、班级活动计划、内容和过程,以及平时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有疑问可以提出具体问题,禁止灌水刷屏。
(3)教师不在群里单独表扬或批评某个家长或小朋友。家长也不得在群内发布影响班级团结和有损幼儿园形象的文学、图片和视频。
(4)教师和家长一律不得在群里发布广告、拉票集赞和发放红包。
(5)群里晒娃要有度,不晒外表不晒特长不露富。
(6)群内家长提的意见和建议提交当天的值班群主。充分利用微信群交流育儿经验和发布育知识。
(7)晚十点后闭群禁聊,早晨七点开群。
(8)违反群规经提醒仍不改正者,群主可以将其清理出群。
2.管理团队轮流值班制度
每天确保有一人管理家长群,负责检查有无违反群规者,并收集群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老师。这样也可以让老师在下班之余可以安心休息。
3.管理团队定时召开会议,完善群规。
群规试运行一段时间后,根椐其间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完善。
4.学期末评出“优秀群主和成员”
在信息时代,教师的班级管理并不只存在于班级中,还存于虚拟空间里。用好班级家长群这把双刃剑,对家长放心但不放任,引领家长以正能量参与交流,为家园有效沟通助力。
1.家长一焦虑,短信滴滴响
“儿子第一次上幼儿园,好想看他在园里的直播”、“孩子第一次离开家人一整天,不知道他在学校有没有哭闹……”这些心情是许多新生家长的共同体验。为了让家长减少担心,许多小学、幼儿园开通了家长微信群以便互相交流。不过,在便利之余,一些微信群每天动辄几百上千条的信息,让家长们直呼受不了。
一开学,家住漳州市区的吴女士就紧张了。家长微信群很热闹,手机一会儿响一下,一小会儿就有几十甚至上百条未读信息,“怕老师通知事情漏了,还要一条条往上看,真的好累”。
2.跟风点赞,其实我是拒绝的
青青妈(化名)说,前几天,有妈妈在班级群发了一条微信,说孩子回家唱了一首在学校学的英文歌,真是太惊喜了,感谢老师。老师回了一个大拇指后,就引发了一波集体点赞高潮,“我们三班的孩子都好棒啊”、“老师好辛苦啊”、“孩子回来后,总说今天又学了很多的新知识”……
但青青妈妈坦言:“看着家长纷纷跟风‘点赞’,我的内心其实也挺纠结的。我们工作也很忙,确实没有那么多情感需要抒发,但不随大流,又会显得过于高冷,不合群。”
3.班群变成曝光台,家长脸上挂不住
“今天班上同学吃中餐,XX同学倒了饭菜,其他人全部吃完了”、“XXX上课和同桌说小话。” 在常女士的QQ群聊天记录中,班主任经常会在群里留言批评,谁倒了饭菜,谁上课玩尺子……
常女士说,她明白老师是出于好心,但一点小错误就要放到班群上让所有家长都看到,这让孩子也很受伤。希望老师可以私下将孩子的情况通报给家长,而不是在群里公开点名批评。
4.家务事搬进班级群,老师挺为难
近日,某幼儿园大班群,天天妈(化名)向老师“投诉”,爷爷每天抢着接孩子,但不与老师沟通,也不帮老师传话,还包庇孩子,导致孩子近期在幼儿园表现不好,家长却一无所知。尽管自己多次与爷爷沟通,但他仍“一意孤行”,甚至与外婆打起了“夺娃大战”,每天早早地抢在外婆前来接人。天天妈请老师插手此事,务必等外婆来了才能放人,不要将孩子交给爷爷。
微信群里,什么样的家长最惹人烦?
老师发条很重要的信息,很快被没用的闲聊给刷屏,重要信息都给淹没了。
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小争执,家长护子心切,常常在群里就开战。
一些家长紧跟潮流,从集赞换礼品,再到为孩子拉票,全都发进了孩子的家长群.
除了炫耀孩子的成绩,还要晒各种到国外旅游的照片。
1我们不该这样做——家长篇
每日N次在班群中询问老师孩子的情况,生怕孩子在学校出现新“状况”。
一个孩子,三代人都要加入班级群,只因都想看到孩子的点滴变化。
时不时把小孩得到的小贴画、完成的作业、写得工工整整的字贴上来,骄傲地请大家点赞,最重要的是希望老师给予。
老师一发话,马上回应:“您辛苦了,保重身体”;老师一公布“有事需要帮忙”,立刻被抢,没抢到就急得不得了.
集赞、代购、投票……班群成了“市场”,鱼龙混杂。
你说好我跟一句,你说不好我也踩一下,一条信息几十人回复同样内容,很快一条重要的信息就这样被“淹没”了。
2我们应该这样做——家长篇
做好自我调节,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并对班主任充满信心。
晒娃要适度,毕竟班群是一个公共交流平台。
理性对待班级群,只与自己相关的信息,避免盲目点赞。
晚上尽量不要在群里聊得太晚,以免影响他人休息,有重要事情可以跟老师直接联系。
3我们不该这样做——教师篇
在班级群中点名批评孩子、公布成绩、排名等信息,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同时也会让家长感到不舒服。
每次只发布优等生或表现优异的学生的照片,有些家长永远也看不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出现在班级群中。
过度依赖班级群,学生日常的一举一动都要发布到班群中给家长过目,却忘记了其实面对面交流才是最好的沟通。
在班群中“募捐”,小到学生的学习用品,大到奖品、演出的服装道具……
不经考证随意转发网上信息,造成家长不必要的担心。
“发号施令”式的说话方式,交代完家长就撒手不管了。
4我们应该这样做——教师篇
如果个别学生有问题可单独与家长沟通,普遍问题可以在班群中与家长交流。
在班群中晒照片要注意公平看待每一名学生,多表扬,少批评。
试着在每一条通知后加上“不用回复”几个字或类似的话语,可以避免大量不必要信息的骚扰。
做班级群中的引导者,对于一些不适合发在班级群里的内容,要学会婉言提醒。
有了这份“班群守则”,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每天被大量冗余的信息所打扰,再也不用被这样一个小小的班级群所绑架了。
互联网时代,班级群的确是加强家校沟通的重要渠道,但是如今这“变了味”的沟通平台,怎样才能回到正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还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家长们也应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把握分寸。
感谢您的,欢迎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