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综合 > 大班教育 > 正文

家园共育|手足口不可怕 正确防治有妙招

家园共育|手足口不可怕 正确防治有妙招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等皮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性强

家园共育|手足口不可怕 正确防治有妙招

手足口病

家园共育|手足口不可怕 正确防治有妙招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等皮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性强。

为加强手足口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有效控制手足口疾病在园流行,确保幼儿身心健康,近期,市实幼高新区分园开展了一系列预防手足口疾病的防控工作。

一、加强宣传:

通过晨间谈话、小组活动等开展有关手足口病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对幼儿家长各开展预防手足口病的卫生知识宣传健康教育,让家长知道该病可防、可控、可治,了解和掌握相关预防知识,让家长和我们幼儿园共同筑起一道安全保垒!

宣传主要内容:1、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戒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4、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6、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7、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二、环境整治

1、做到“三清、三灭”:“三清”,即清垃圾、清污水、清厕所;“三灭”,即灭鼠、灭蚊、灭蝇。

2、活动室、午睡室保持良好的通风,无人环境下定期用紫外线灯消毒;教玩具定期消毒;幼儿个人用品按要求定期做好消毒工作;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板凳台面、水龙头、便器扶手以及其它可能触及的物体表面用消毒液擦拭,作用15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3、加强园内食堂、饮用水管理。

三、每日晨检

1、每天进行晨检、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及时掌握幼儿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幼儿有手足口病等疑似症状或传染性疾病症状,要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并送医院检查。2、对缺勤的幼儿,老师要及时进行调查,摸清原因,并进行跟踪追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向园领导报告。3、经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4、因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幼儿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资质的医疗单位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开具健康证明后方可入园进班复学。

小贴士得了手足口病,并不能终身免疫,所以预防很关键。

1、6个月-5岁的孩子尽早接种EV71疫苗。

2、讲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

3、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4、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5、玩具、衣物、床单等要及时清洗、消毒。

6、二胎或多胎家庭中有孩子感染,务必严格隔离。

预防手足口病儿歌

手足口病会传染, 做好防控是关键。

严格控制传染源, 传播途径要切断。

易感儿童要保护, 合理饮食多休息。

公共场所需防范, 人多容易被感染。

流行季节常通风, 室内空气要新鲜。

坚持消毒不放松, 卫生死角要常清。

保证晨午晚三检, 病假追踪不怠慢。

饭前便后要洗手, 养成卫生好习惯。

多吃蔬菜和水果, 增强体质要锻炼。

手足口病不可怕, 认真防范靠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