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不乖就把你关起来,你已习惯的管教迷思
当孩子大吵大闹时,你是如何管教孩子?”你怎么这么坏,等一下你就知道!”、”再不乖,我把你关起来!”、”不打你,你永远学不乖!”、”再不乖,就不能吃糖果了喔!”。
爸妈的管教处罚方式,不外乎唠叨、吼叫、贿赂、被骂批评、被打、被禁止剥夺与隔离等。
唠叨吼叫以上这些你已习惯的管教与处罚方式,孩子真的学到教训了吗?有让孩子从中学习到是非对错,减少危险行为,更有规矩吗?来了解这些管教与处罚是否真的有效,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妈妈大多容易爱碎念与唠叨,当你发现唠叨完孩子仍不听话,通常就开始大吼大叫,孩子才发现你生气了!每天总是如此循环着。
妈妈若习惯唠叨碎念,或经常大吼大叫的管教方式,孩子很快就养成选择性忽略的习惯,一定等到你大吼大叫才会行动,是你养成孩子叫不动的习惯。当个少说多做的父母吧!
“坏小孩!”、”都教不会,你怎么这么笨!”、”男生这么没胆!”等,你习惯用责骂批评来管教孩子,小心你无意的人身攻击,将造成孩子自我认知扭曲、自信与自尊心低落问题,最后容易养成孩子习惯对你顶嘴回话、故意使坏来挑战你。
父母的肯定与爱,才能建立孩子正面的自我形象,让孩子学会正向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批评请对事不对人,着重在行为正当性而非批评人格。
责打虽然有效阻止当下情况,但孩子内心却充满恐惧、怨恨、愤怒,却学不到为何被打。常被打的孩子易出现越打越皮,因为他认为你打过他等于已付出代价,孩子渐渐的对作错事不会感到内疚,认为”反正被打打就好了!”
未来可能衍生更多负面行为问题,如情绪挫折用暴力表达的习惯,特别是男孩子,因此父母请避免用暴力来管教孩子!
“你乖乖吃饭,给你一颗糖!”、”你去洗碗,给你十元”,这样的贿赂,看起来好像很有效的,但是你阻止了孩子的自律,需要立即性满足才能主动。孩子将无法从完成任务与工作中得到自我成就感,事事变得被动,包括学业与就业。
未来将无法面对现实社会,无法坚持理想,更无法成功。父母能用奖励来增强孩子,但不是先拿出奖励来贿赂孩子有行动,而是表现好行为时,才考虑给予奖励,而且口头奖励胜于实质奖励。
“又再抢玩具了!”,这时妈妈大骂的再多,也不如拿走争吵的玩具,剥夺他们玩玩具的权利。但剥夺的权利若与他错的行为无关,如”又再抢玩具了!晚上不准看电视!”,这样孩子是无法理解被剥夺的原因,孩子更无法理解什么是对的行为。
家长你可以给2-3次警告后,就彻底执行,别光说不练。家长最好能订好家规,预防永远胜于处罚,禁止剥夺的执行才会更有效!
“你进房间反省一下!”,这样的隔离法,重点在于立即制止不对行为、离开现场,给孩子与家长双向冷静的时间,帮助大孩子学会冷静与控制情绪。但许多家长过度滥用,却造成小小孩的对黑暗和被孤立产生过度的恐惧。
不要动不动使用隔离法,请在严重行为才出招,如打人或破坏,不然孩子将会渐渐不在乎。特别是面对3岁以下的小孩,若真要使用隔离请开着灯陪伴孩子在房间,或给张椅子或隔离角落即可,隔离是为了让彼此冷静,而不是用关起来吓孩子而已。
无论你如何管教与处罚孩子,请避免打骂教育,同时记得处罚只是阻止不对的行为,并没有敎会孩子怎么做!
管教的重点在于,让孩子理解不对行为与如何修正行为。当父母的,随着孩子的成长,必须重新评估且不断修正自己教养的方法,别只是因为习惯了,就重复用无效的教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