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综合 > 大班教育 > 正文

学前教育宣传月 | 关于幼小衔接 这篇文章全说明白了!

学前教育宣传月 | 关于幼小衔接 这篇文章全说明白了!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是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让我们一起了解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吧!“

学前教育宣传月 | 关于幼小衔接 这篇文章全说明白了!

学前教育宣传月 | 关于幼小衔接 这篇文章全说明白了!

学前教育宣传月

今年是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让我们一起了解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吧!

“学前教育宣传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自2012年起,教育部将5月20日至6月20日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是第11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

今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什么?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如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为孩子上小学做好准备,这是我们家长朋友们所关切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学前教育宣传月”,来聊一聊关于幼小衔接的话题。

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从幼儿园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过程。由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条件、生活环境都存在差异,初入小学的幼儿必然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因此需要学会适应。如果进行了适宜的幼小衔接工作,这个适应过程会更加顺利,幼儿今后的发展也会更健全。

幼儿园从何时开始幼小衔接?

其实,幼小衔接从孩子的入园之际就开始了,幼儿园的教育重点是“养习惯”。

比如小班,鼓励小班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如把自己小储物柜里的衣物折叠好,把油画棒、彩笔等物品摆放整齐,认识自己的水杯、毛巾,午睡时把鞋子、衣物摆放到指定位置等。

比如中班,鼓励孩子帮助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老师收拾玩具、材料,自己会制作收纳摆放的标记并尝试进行归类摆放,就餐时能够自主取餐用餐,做好值日生等。

比如大班,鼓励孩子尝试探索整理书包、认识时钟等。

如此循序渐进,帮助孩子在幼儿园的三年时光中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那么等幼儿进入小学后也能自主地收拾文具、书包。

幼小衔接“接”的是什么?

一、生活习惯培养

小学和幼儿园相比,比较大的变化是每班孩子数量增多,教师数量减少,一些简单的事情必须让孩子自己去做,这就要求孩子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1.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孩子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理能力,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

例如: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教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文具和玩具,让孩子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学会削铅笔等。

2.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

例如:会开关门窗、扫地、擦桌子等,在游戏或就餐前后,拿出或放回玩具、图书、餐具和其他用具等。

3.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例如:明白一分钟、十分钟、半小时等时间段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二、行为习惯培养

1.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良好的坐姿显示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个人修养,而且良好的坐姿对孩子的身体也有益处。

2.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例如:养成做事有计划、有准备的好习惯,从课前准备工作开始培养。爸爸妈妈可以在进行学习活动前,给孩子十分钟的准备时间,让孩子完成喝水、上厕所等准备工作,当学习开始后,就需要要求孩子专注于当下的学习。

3.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例如: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打招呼,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在公交车上碰到老人、孕妇要主动让座,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在家与孩子交流时,需要到孩子的文明用语。

4.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讲卫生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座城市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特殊的疫情时期,我们更应该向孩子传递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让孩子勤洗手、戴口罩,不轻易用手碰鼻子眼睛、不吃不干净的东西等。

三、学习习惯培养

1.良好的倾听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能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还是孩子应该具有的一项重要学习习惯。想要孩子在学业上走得长远,就必须培养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这是所有好习惯中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

2.正确的读写姿势

读写姿势要正确,身体坐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三个“一”字要牢记。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边有一拳,在读书写字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保持规范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四、良好的心理准备

1.对小学生活感兴趣

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千万不要用“这么简单都不会,进入小学怎么办?”“上了小学就要吃苦头”等话来吓唬孩子,这将让孩子感受到学校的压力,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会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积极的情绪会帮助孩子克服很多问题。

爸爸妈妈在家和孩子们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了解孩子们对上小学的困惑及担心,及时帮助孩子克服相关困难。

2.和哥哥姐姐聊一聊

虽然不能走进小学,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和上小学的哥哥姐姐视频聊天,采访一下哥哥姐姐们,向他们问一些关于小学各个方面的问题,这也是孩子了解小学生活不错的方式。

3.查阅小学的各种设施及环境

孩子们对于小学一定充满着好奇感和新鲜感,疫情当下,直接带孩子参观小学可能不太方便,爸爸妈妈可以上网为孩子们收集一些小学的图片、视频,带孩子们来一次“云参观”。参观结束后,可以让孩子用画笔记录下他心目中的小学。

幼小衔接不等于“小学化”,不能简单地将幼小衔接理解为“知识经验的衔接”。成功的幼小衔接,不是小学知识的提前传授,也不是小学教育模式的超前进行,而应该专注于学习能力的准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能力的发展才可以让孩子的学习长久受益,能力准备是幼小衔接的根本,相比于知识的学习,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是更为重要的内容。111

幼小衔接“课程·共同体”

学前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

关于小学,你还想体验什么?

我想体验小学的楼有多高,教室有几层

我想继续体验课间的游戏

我想体验小学老师和我一起玩

我想体验小学的班长

启航入轨,迎接机遇挑战

自实幼全面启动“大班年级组幼小衔接课程项目”以来,我们秉承“问题导向—行动实践—反思性审议—二次行动研究—总结提升”的研究路径,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的转变及教师对课程的领导力和组织力,以研究课程项目共同体为引领,推进本次课程项目深入开展。

躬行实践,演绎课程精彩

把项目作为实践推进的抓手,把解决问题作为实践的目标和导向,在客观上要求我们的课程项目求真务实,在“教育实践”上落地,我们教师作为课程编制的重要层级,需要切实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提供依据,成为一个共思共行的共同体。构建课程是一个行动的过程,在本次第一阶段课程的实施中,项目组已从“你好小学”“探秘小学”和“体验小学”三个主题下生发出“小学探究”“上学路线”“课间十分钟”“小学运动会”“竞选班干部”等班级课程故事,实施过程中老师们深刻体悟到课程的核心就是孩子们经验的获得,是他们经历挑战的过程。在“体验小学”中,长达一周的“小学运动会”“竞选班干部”活动里,课程的组织者孩子们,积极参与、充分投入、充满兴趣、蕴含挑战,我们的课程就出现了。

儿童视角、倾听儿童、儿童本位,是本次项目中老师们多次强调的词语,除了要给孩子们以知识、应发展的能力和品质外,还应让孩子们感到发自内心的幸福和快乐。课程故事里,时间只属于孩子们,他们抛开了成人的见解,无视老师的存在,在故事里宣泄、合作、分享、发现、诉说、同情、享受,他们用自己的逻辑让游戏不断重复、丰富和发展,这是孩子们真实状态的写照,让老师看到了他们精神世界迸发的力量。

回顾反思,赋能双向成长

虞永平教授指导广大教师在幼儿园课程中要利用好实习场,实习场的核心特质就是让幼儿行动起来,这是我们课程最重要的实施方式,也是老师们努力寻求的一种状态。但课程实践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老师们大胆行动、小心求证、历经挫折、持续探索,虽是一路挑战,却也悄悄助推了我们课程领导力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助推孩子们良好实习场的过程中,老师们深切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比如课程进程中预设与生成的把控,关键价值点的选取,教师间的协作分工,都让我们的实践屡屡碰壁,经过年级组审议,大家达成共识,不是争胜负和比高低,而是通过审议对实践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找到切口,引发老师们的反思,形成新的思想和策略,真正助推每位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我们深知,课程故事,不能以项目的推进节点结束而中止,而是要把这种研究问题的策略、路径和方法带到日常的工作中,使之常态化,根植于活动中,根植于老师们的心间,根植在孩子们成长的时光里。

-故事,还在继续-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欢迎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