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综合 > 中班教育 > 正文

中班社会教案《生活中的垃圾》

活动目标:1、认识生活垃圾,知道垃圾应该扔进垃圾桶,初步产生环保意识。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3、愿意大胆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垃圾,知道垃圾应该扔进垃圾桶,初步产生环保意识。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活动准备:和幼儿同收集塑料瓶、纸盒、包装袋等废品,收集幼儿当天做手工后的废纸、吃点心的包装纸、水果皮等。活动过程:1、出示收集的各种生活垃圾,引导幼儿认识、讲述。提问:这是什么?它从哪里来的?我们应该把它放到哪里去?小结: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会产生很多垃圾,这些垃圾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污染,我们不能乱扔,应该把它扔进垃圾桶里。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1)出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引导幼儿认识。提问:你们认识这两个标志吗?它告诉我们它能回收什么样的垃圾呢?(2)讨论: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小结:有一些垃圾,他还可以回收循环使用,如:纸制品、塑料制品、废金属物品、废旧电池、废旧衣物纺织品等,都叫做“可回收垃圾”。还有一些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这些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不能循环使用,叫做“不可回收垃圾”。3、游戏:动手乐幼儿和教师一起将收集起来的垃圾分分类,送进垃圾桶。活动反思:在此次活动中,幼儿都知道垃圾要扔进垃圾桶,但是对“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并不熟悉。这一点跟生活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在孩子们身边的小区垃圾桶都是不用分类的,上面也没有分类标志。家长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孩子也没有更多的了解。基于对这些情况的了解,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将分类垃圾桶、分类标志呈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直观形象地看到,这样比没有图片一味空谈更能让幼儿接受。幼儿在活动中不仅认识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同时还了解了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图文来源:网络

中班社会教案《生活中的垃圾》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