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娄烦县为解决财政支持人员比例失衡、人员浪费等突出问题。
通过统一的措施,实施了“瘦身”行动。
“瘦身”行动围绕“减机构、减人员、减经费、减等级”四减展开,大大简化了压缩运营商的编制,实行大部制。
从具体实施效果看,效果明显。
无论是组织数量还是公务员数量,无论是节约财政经费还是服务基层,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
从公务员人数来看,将超过3000名的编制精简为341名。
精简机构设置工作后,将原来的35个机构精简为22个,事业单位从133个削减到104个。
从节约经费和办公面积来看,距今每年可节约约3410万元,运行经费990万元,同时也减少了约2.8万平方米的办公大楼。
这栋2.8万平方米的办公楼出租的话,可以增加很多利润。
位于太原市西北部的娄烦县总人口1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6万人。
下图是娄烦县美丽的夜景,在璀璨的灯光中仿佛进入了大城市。
实际上,像娄烦县这样的“人口小的县”开展机构改革,是从2020年4月开始的。
到目前为止,许多“人口小县”开始试行“大部制”,使“机构优良、效率好、成本低”变得容易。
例如,同在山西省的石楼县组成部门从26个精简为16个,据初步测算,改革后人员经费将减少2200多万元。
作为一个户籍人口9.7万的小县,全县每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21亿元,这些收入主要来自于上级转移支付。
精简机构有利于更好地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基层工作效率。
同样实行“大部制”改革的还有青海果洛州玛多县,这个总人口14490人的小县城上个月刚刚召开人口小县机构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玛多县人口小县机构整合试点人员转隶方案》。
随着该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推进玛多县“瘦身强身”,促进行政资源和人口分布的协调和配置,降低财政负担。
马多县的设置机构如下。
党委机构6个,政府工作部门14个,党政机构由改革前的25个精简为20个,5个领域执法队伍由5个精简为1个,“四人以下局”减少8个。
海峡网表示,改革的最大变化,可能是农业、林业、水利、渔业等多个县级部门合并为一个农业农村局,局领导由原来局里的七八个副局长变成一两个。
当然,可以在这些成功案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对人口规模不足10万的内陆小县先行合并试点,减少行政资源浪费。
目前,不到20万的小县有400多个,如果全面启动“大部制”,乍一看节约成本不少。
县里试点实施“大部制”,既是顺应时势的措施,也是自我强化的对策。
大部分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高效服务型政府,使人民工作更加便利。
有利于行政成本的大幅降低,也有利于提高审批效率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