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由北京市教委高等教育机构主办,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与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承办的北京地区高校一流课程与教材建设研讨会在北京泰山酒店召开。
北京地区50多所高校的校领导、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教务处处长及院系负责人、教师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处长刘霄主持。
教育部高教司理工科教育处处长高东锋发表了演讲并做了主题报告。
高东锋以时间脉络为主线简述了新工科的由来和发展,从系统化、结构化、要素式等方面介绍了新工科的改革与实践。
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新工科在整体与局部、个性与共性、传统与现代、基础与热点、常态与新常态、传承与超越的关系方面面临的新要求。
刘霄强调,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材是课程的重要支撑,各高校要抓好课程和教材建设,充分利用教材实时更新的优势。
及时将最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建设一流的本科课程、优质的教材和课件。
承办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校长张琳致欢迎辞。
张琳指出,课程和教材的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要结合国家最新政策,进一步探讨和交流未来课程和教材的改革与创新,深入探讨如何让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和教材建设中去。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我们必须持续转变观念创新理念,以新理念引领一流本科课程和教材建设。
承办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市场与教育服务部主任冯拥军致欢迎辞。
冯拥军表示,高等教育出版社将推出大量优质教育资源,今后将加强与北京市教委和各高校在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会议邀请了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陈克正、北京理工大学教务部部长栗苹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事业部主任张龙等专家,分别在新时期“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建设途径建设、人才培养和一流课程教材建设、数字课程出版和一流教材建设方面作了大会报告。
会议开设理工类专业和文科类专业两个分会场进行交流研讨,分别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处长曹庆华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米洁主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曹庆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包景东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嵩天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李洪海主任、中央美术学院郑勤砚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赵雪媛教授分别是工科人才培养、本科教材建设新发力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美育学科与课程建设、新时期会计专业建设
两个会场分别围绕一流课程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
其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李洪海老师以“新工科新文科时代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建设思考”为主题,将专业教学与美育实践相结合,分享了提高工科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学校在未来人才培养体系中,探索构建美育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眼光开阔、胸怀全面发展的人。
此次研讨会聚焦高校一流课程、数字化课程和教材建设,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最新文件精神,紧跟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加强北京各高校交流合作,得到广大教师积极响应。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推进“双万计划”背景下的一流课程建设和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教材和数字化课程建设,促进优质、特色、共享的北京大学课程体系建设。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表示,将以北京地区大学一流课程和教材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为契机,引领学校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能力的指导意见》和“十二五”本科教育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学校一流课程和教材建设总体规划。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和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