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互联网大学频道9月7日消息,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秋季学期教育教学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和北京市抗疫工作部署,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制定了秋季学期开学计划,坚持“安全防疫和教育教学一手抓”。
该校教务在春季学期结束后,立即投入到秋季学期的教学工作准备中,暑期教务处全体人员召开秋季学期开学教学工作网络会议,详细安排秋季学期各项教学准备,在总结网上教学经验的同时,
加快探索“在线离线”等智力分散型教育新模式,迎接新学期学生全面上学的到来。
通过全面部署协调,确保教育服务到位
报告在线教育信息。
做好教育教学应急预案,优化教学信息统计流程,做好任课教师网上教学信息录入工作,在教务处制作教学信息智能化采集APP。
该程序准确收集和汇总各课程的在线教学信息,包括在线平台、课程群微信二维码、教师联系方式等信息,学生自动查询,保证在线教学的及时切换和无缝衔接。
完成在线学习平台与教务系统的数据对接。
为了方便不同教学需求的授课教师使用,学校继续在优化勤信学堂在线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建设雨教室平台。
完成在线教学平台与学校教务系统的数据对接,实现学校教务系统的课程、学生等信息与勤信学堂、雨教室等在线教学平台的无缝衔接,师生可以登录平台查看教学任务
组织异地同步授课专业培训。
围绕新学期教师对异地同步课的新要求,聘请教育专家对勤信学堂和雨教室进行专题培训,重点讲解如何利用在线平台进行直播教学,以及如何在教室在线进行异地同步课。
广大教师根据在线授课的需要参加了培训,同时在教务处的公众号上发布了可轻松操作的远程同步授课说明,得到了老师们的充分肯定。
全面的研究和测试解决方案,教室设施支持在线混合教学
研究教室在线课程的解决和测试方案。
为了满足线上、线下同步教学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桌面、笔记本进行直播授课,让学生在家、校园、教室同步上课,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制定了便于开展线上同步教学的解决方案。
既能满足教室学员对音响的需求,又能满足教师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输入高质量音频的需求,为异地在线学员提供良好的在线听课体验。
软件和平台的更新升级。
在三个校区160间教室的电脑上安装了雨教室、腾讯会议等6种网络教学软件,开展了全面的设备检修和满足网络教学的设备改造与测试,为全校混合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测试在线教育的音频质量。
8月28日,由教务处全体人员和各学院教育副院长组成的9个教室音频质量测试小组分别对学校3个校区的小营校区、清河校区、健翔桥校区的教室音频设备进行了在线和在线授课的音频质量测试。
做好前期保障,使教师顺利进行在线教育。
优化实践课程在线授课经验,总结实现在线混合教学无缝衔接
各学院精心策划积极准备,通过校企合作、校际合作、教育者培养等方式,充分开发和利用线上实践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做好实践教学在线即时切换、无缝衔接的准备工作
电子信息与控制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实践,实现了教学范围内所有课内外实验内容的实验室在线迁移。
目前,实验教学综合管理系统进行在线授课、考勤,教学系统中储备了各种仿真软件、实验课教学视频、实验指导书等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为在线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信息通信工程学院制定了秋季学期在线实验教学的方案,如采用计划精良的企业实习、远程指导的形式,按照项目制分解任务,采用钉钉等软件进行企业化管理,团队成员分散协作完成项目任务。
对于适合采用虚拟仿真形式的实验项目,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
8月31日,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代管系师生与天津大学精仪学院师生在线联合开展《测控专业综合实践》教学。 这是在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两校第三年开展该课程的合作教学。
两校教师在CDIO上设计了在线混合群、同题群间合作等多种在线合作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该校抗疫常态化下各项教育工作如预期般稳步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方式无缝切换,学校、学院和广大教师做好充分细致、严格认真的各项准备工作。
开启新学期新的“网上下线”智力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