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师 > 正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重点

第1课《春》知识要点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其著作包括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其散文代表

第《春》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重点

知识要点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弦、江蘇揚州人、散文家、詩人、学者。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高沉郁,以语言洗练和文采著称,富有真情实感。

著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荷塘月色》055-79000等。

其散文代表作有《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春》0《济南的冬天》000等。

二.故事背景

作者写《骆驼祥子》一文时,已不再是早期诗文所描写的那种淡淡的哀怨情调,而是鲜明的表现出清新的格调和愉悦的感情。

这一时期,是作者苦苦挣扎、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所以春天只能唱田园牧歌式的抒情诗,不能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这是一篇有大风格变迁痕迹的散文。

三.理解词义

朗润:明亮滋润。

酿造:酿酒的发酵过程,比喻为准备工作。

炫耀:自豪、自豪或自豪地表示。

喉咙:广泛指喉咙腔。

(应和)呼应一个言行,随声附和。

声音清晰圆润响亮。

烘焙:意思是“衬托,使之明显突出”。

风筝:用轻质材料贴在框架上的玩具。 通常,它还长有平衡的尾穗,用于卷入长线飞上空中。

形容为精神饱满、精神饱满。

结实:健康强壮。

呼唤朋引伴:呼唤朋友,呼唤伙伴。

花招展(招展)随风摇曳的样子。

形容得很华丽。

四.文本分隔

第一部分:盼春、收全文,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第二部分:描写了大地回春,万物苏醒,生机盎然,花草树木争春,人们迎春的景象。

第三部分:赞美春旺生命力,强调其“新”“美”“力”。

五、問題解決

1 .第一段是“盼春”,文中的“盼春”漏掉一个吗? 为什么?

不能去除。

反复吟诵《期待着,期待着》,把那种焦急等待春天到来的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摘下一个的话,那种心情无法完美地表达。

2 .第二自然段共有两句话。 这两个词之间是什么关系? 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関係。

第一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描写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

第二句采用排比修辞手法,分别写山、水、太阳“醒”的情态,“朗润”写春山润泽,万物复苏。 冰雪融化,春水如瀑布般“涨”; “红”写春日交融,阳光明媚,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3 .“草偷偷出土”,文中“偷偷”“钻”之说的好处在哪里?

《偷偷》和《钻头》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了春草萌发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使春草显得调皮可爱,也流露出作者不经意间春草萌发的喜悦。

4 .“软”“绿”本来应该放在春草之前,为什么要放在句末呢?

置于句末,主要是为了突出草的嫩绿、生气勃勃的特点,使句子生动、富有情趣。

5 .本段文字中使用一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里坐着、躺着、打着、踢着、跑着、抓着,用六个动词,准确生动地描写了孩子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也把春天草带来的快乐写在了侧面。

6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能帮我调整一下顺序吗?

不过,“红、粉、白”分别用深浅的颜色配置,对应桃树、杏树、梨花,所以不能更换。

7 .“闹”这个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闹”字不仅写下了嗡嗡声,而且呈现出忙碌而热闹的劳动景象。 既有声音,也有情节,同时从侧面体现出花多、艳鲜的特点。

8 .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的春风,写的春风特征?

作者从触觉写出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出春风的芬芳,从听觉写出春风中声音的悦耳。

9 .“斜织”“笼”在文中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斜”是恬静的春风吹雨丝,“织”是春雨“如丝”的比喻,“笼”是雨雾淡淡的象征,写得春雨朦胧,画出了轻风细雨、烟波浩荡的美丽景观

10 .最后三个比喻句分别有什么含义? 可以调换三个比喻句的顺序吗? 为什么?

三个句子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组成一个排比,强调“刚落地的娃娃”,春天是新的开始,它生气勃勃的“小姑娘”,春天是娇柔的,它艳丽的身姿生动活泼“朝气蓬勃的青年”是因为春天有无限的活力,

表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表现了作者对春天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六.文本主题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情景抒情散文,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画,描绘出春天回归大地,万物复苏,生动动人的景象,赞美着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

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第《四世同堂》课

知识要点

一.作者简介

老舎(1899-1966)、本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渰州族、作家。

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他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小说《茶馆》 《龙须沟》、戏剧《雨的四季》 《无题抒情诗》等。

二.故事背景

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与济南这座城市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他这样说。 “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把秋天和冬天的赐给济南。

在济南这个朴实、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城区,老舍的性格和当地淳厚的民风十分契合,耿直豪爽的济南人更是和他意气相投,他广交了朋友。 这里很快成了他文学创作的沃土。

这是老舍先生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写的。

三.理解语言

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

单单:指仅仅;唯独;从一般中突出个别的人或事物。

安适:安闲舒适。

响晴:晴朗无云。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慈善: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肌肤:肌肉皮肤。

秀气:言谈文雅,举止优美。

宽敞:宽阔;宽大。

贮蓄: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

多指存到银行里,或放在仓库里。

也指积存的钱。

空灵:灵活而无法捉摸。

地毯:常由羊毛织成的一种重厚的机织或毡合织物,铺于地面。

四、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总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二部分: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美景。

五、问题解疑

1. 作者要写济南的冬天,开头为什么要写北平、伦敦和热带?

第一段作者拿济南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浓雾、无烈日,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并直接抒发赞美之情,赞誉济南是个“宝地”,为下文写济南的山、水、天作铺垫。

2.“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个重要的过渡句,在总写了对济南冬天印象之后,转到下文对济南冬天山、水、天的描写。

3.“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效果?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和意味,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无限喜爱,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赞美之情。

4.作者主要运用什么顺序来写雪后的山景?这样写什么好处?

作者在写景时,主要按从高到低,即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将雪的光、色、态一一展现出来,这就把一山之景写得层次清晰,色彩斑驳,富有动感。

5.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一句中的“卧”有何好处?

两个“卧”字,表现出“安闲、舒适”的状态,既与前边的“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又传神地写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姿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烘托出一种恬静安逸的气氛。

6. “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水也不忍得冻上”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写得脉脉含情;“在水里照个影儿”既说明垂柳爱美,也说明水钟爱垂柳,尊重垂柳像人一样爱美的心愿,所以“不忍得冻上”,这样,不仅写出了水清、柳美,

还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7.最后一段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暖: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

绿:作者极写绿萍之绿,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绿。

清亮:作者通过写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以及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如同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来表现水的清亮。

六、课文主题

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城、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热爱之情。

第3课《观沧海》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蒿里行》 获过中国新诗奖。

二、理解词语

静谧:安静。

谧,安宁、平静。

高邈:高而远。

邈,遥远。

造访:拜访。

多用于书面。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

莅,到。

粗犷:粗野豪放。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三、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总写我喜欢“雨”。

第二部分:具体叙写四季“雨”的不同特点。

第三部分:抒发对“雨”的赞美之情。

四、问题解疑

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比喻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和拟人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

这句话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树以人的神态和动作,把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2.“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这段文字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是如何写春雨的?

是间接描写。

这段文字实际上写的是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

确切地说,这应该是一幅“春雨初霁”图,因为它展现的是春雨过后万物生机盎然的景象。

作者的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上。

3.结合第段,说说本段首句的“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

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4. 古人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但作者并不这样认为,为什么呢?

因为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 能纯净人的灵魂。

5.秋雨观景图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本段语言清新、优美,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细腻流畅,处处匠心独运。

或拟人,或排比,无不形象逼真,引人入胜。

6.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

”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比喻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

比喻,作者将雨中的静物比作木刻,形象地表现了冬雨的自然、干净。

7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指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

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雨的四季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

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灵。

五、课文主题

作者通过细致描写四季的雨的景象、雨的音响、雨的气息,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第4课

《短歌行》

一、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著有《龟虽寿》 《观沧海》 《观沧海》 等诗篇。

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故事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课文翻译

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注释: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以观沧海:以,来。

沧海,即大海,这里指渤海。

水何澹澹:何,起强调作用,可译为“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译文:向东伐乌桓时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原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注释:丛生、丰茂:都是指树木、草木长势旺盛。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

洪波:巨大的波涛。

译文: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势也很旺盛。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原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若:好像。

其:代词,代大海。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译文: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庆幸得很,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四、问题解疑

1.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象。

“观”字统领全篇。

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这句诗。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之词;“竦峙”,是高高屹立的样子。

句意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动荡,一望无垠,只有山脚下的山岛突兀耸立在海心。

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海显的神奇壮观。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虚景。

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于诗中,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五、课文主题

《李太白文集》 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借大海雄浑壮阔的景象抒发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表现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新唐书文艺传》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二、故事背景

《次北固山下》 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李白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王昌龄的同情和关切。

三、课文翻译

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注释:杨花:柳絮。

子规重复布谷鸟,又称“杜鹃”。

闻:听说。

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译文: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道溪水。

原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译文: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让它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你的身边。

四、问题解疑

1.“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

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暮春环境。

2.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诗歌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3.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五、课文主题

《次北固山下》 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时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

《奉使登终南山》

一、作者简介

王湾, 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现存诗不多,有《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等。

二、故事背景

王湾的诗追求壮美的意境,具有北方诗派的风格。

但由于他“尝往来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 《汉宫秋》 就作于他游江南之时。

三、课文翻译

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注释: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青山:指题目中的北固山,也可理解为长江岸边的山。

风正重复风顺江吹来。

译文: 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轻快的航船追逐着碧波。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分开阔,顺风行船,船帆高挂。

原文: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乡书:家书。

译文: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家书什么时间才能送到啊,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四、问题解疑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展现的画面。

春潮涌涨,大江奔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2.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否可以改用“失”?为什么?

不能。

因为“阔”字不仅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给人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与“悬”字对应,读起来也更为响亮,所以不能更换。

3.颈联蕴涵着怎样的哲理?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放舟于江水之上,看到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

诗人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使全诗在清新明快中又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五、课文主题

写舟行江中的所见所感。

诗人借助对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描写,流露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

《青衫泪》

一、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著作有《荐福碑》 《岳阳楼》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等。

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其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 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二、故事背景

马致远仕途不顺,长期漂泊, 0755-79000 就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这首小令的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三、课文翻译

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枯藤:干枯的藤蔓。

昏鸦:黄昏时要回巢的乌鸦。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西风:秋风。

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译文:枯藤老树上落满了黄昏归巢的乌鸦,萧瑟的)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四、问题解疑

1.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对全曲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古诗文描绘画面技巧法。

作者极其出色地运用了白描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寓情于景,为最后的抒情作铺垫。

2.请说说“断肠人在天涯”中“断肠”的表达效果。

“断肠”一词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形象地突出了漂泊他乡的游子身处萧瑟、凄凉之地,由于思念亲人而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

3. 0755-79000 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

这首小令前三句共写了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道、风、马九种景物,藤、道、马等景物名称之前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景物带上了鲜明的个性。

一系列名词组合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这些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烘托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惆怅之情和内心的悲戚之感。

五、课文主题

通过描绘一幅绝妙的深秋风景图,真切地表现了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