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综合 > 大班教育 > 正文

课程故事|我和蜗牛一起成长

课程故事|我和蜗牛一起成长收录于话题缘起:拯救蜗牛 初夏时节,下过雨的早晨潮湿又闷热,许多小动物都悄悄地溜出来和我们见面了。下午起床后在孩子们正在骑小车,骑着骑着昕昕发现了地上有一只小蜗牛,她拿起小蜗牛跑过来:“老师,

课程故事|我和蜗牛一起成长

收录于话题

缘起:拯救蜗牛

初夏时节,下过雨的早晨潮湿又闷热,许多小动物都悄悄地溜出来和我们见面了。下午起床后在孩子们正在骑小车,骑着骑着昕昕发现了地上有一只小蜗牛,她拿起小蜗牛跑过来:“老师,地上有一只蜗牛,它怎么没有头啊?”

课程故事|我和蜗牛一起成长

这时候宸宸听到了,骑着小车过来了:“它是不是害怕呀,所以把头缩起来了。”

看孩子们这么着急我回答他们:“小蜗牛肯定是怕你们骑车压到它所以才很害怕。”

昕昕有点着急了:“老师,可不可以带它回教室,我好怕它被压死啊。”

“可以啊,但你要照顾它哦。”

于是昕昕把小蜗牛先放到骑车不会经过的地方,等回教室的时候再把它带回去。

NEW TERM

这时候轩轩也发现了一只蜗牛,它把这只蜗牛和昕昕捡到的放在了一起,他说:“这些都是‘流浪蜗牛’,等会我们一起带回教室。”

梓铭手里也捡了一只蜗牛,边骑车边把它放在这块暂时的“安全营”。不一会小朋友们一共捡到了六只“流浪蜗牛”,打算骑完车带回去照顾它们。

ZHONGYUAN FESTIVAL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蜗牛的出现让孩子们很感兴趣,激发了他们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展现大班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在这个情感的驱使下,也能培养他们照顾小动物的能力,在照顾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探索,蜗牛需要怎么照顾?他们的生活习惯是什么样的?你能照顾好它吗?

蜗牛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探索对象,当他们主动提出要照顾小蜗牛,教师应该尽量创造条件帮助并引导孩子尝试探究,了解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初步的保护意识。

蜗牛朋友请进班

骑完车以后孩子们都急着要把小蜗牛带回教室,这时候昕昕发现刚才她捡到的小蜗牛头还没有伸出来,着急地说:“这只小蜗牛为什么没有头,它会不会死了啊?”媛媛听到后说:“说不定是睡着了呢?”清清说:“蜗牛是这样睡觉的吗?”带着疑问他们准备带蜗牛回教室了。

这时候发现没有盒子装蜗牛,这要怎么拿呢?于是他们想到把蜗牛放在树叶上带回去。

一人一只小蜗牛,开启一段蜗牛之旅。

初探蜗牛

1.给蜗牛洗澡

在外面风餐露宿的小蜗牛身上都脏兮兮的,我们既然要照顾好小蜗牛,首先当然要给它们洗个澡,变得干干净净的。

辰辰:“妈妈给我洗澡的时候就是这样用手搓搓的我的背,

我也这样给小蜗牛搓搓背吧。”

哇!洗干净的蜗牛好漂亮呀,它的壳上有花纹呢!原来每个蜗牛壳上的花纹是不一样的呢!

蜗牛洗完澡后我们给这六只蜗牛暂时安了个家,洗干净的蜗牛好像放松了不少,有的爬在了别的小蜗牛身上,有的则爬在了盒子的顶部,分别找到了自己舒服的位置休息呢。

2.蜗牛的便便

第二天早上孩子们早早地来园观察起了小蜗牛,轩轩大喊一声:“哇!小蜗牛拉了好多便便啊!”孩子们听到后都好奇地围了过去,想看看小蜗牛拉的便便是什么样子的。

宸宸说:“小蜗牛的便便是黑色的哎。”

玥辰说:“怎么是细细长长的,还卷在了一块。”

APRIL

FOOL‘S DAY

由于小蜗牛拉了很多便便,宸宸自告奋勇地说:“老师,我帮它们洗个澡吧,拉了便便肯定很臭。”好朋友玥辰听了以后也帮忙一块给蜗牛洗澡了。

3.蜗牛吃菜叶

早上来的孩子渐渐变多了,他们来了以后都围着刚洗干净的小蜗牛讨论着。

昕昕

“这只是我捡的。”

“这只是在睡觉吗?怎么一动也不动呀?”

玥玥

妮妮

“他们现在没有食物,我明天要给它们带点菜叶了。”

由于我们还没有讨论过蜗牛喜欢吃什么,所以我问妮妮:“你怎么知道蜗牛要吃菜叶呀?”妮妮说:“我猜的,我猜它要吃菜叶。”帆帆和轩轩听到后都说自己家里有菜叶,明天要带过来喂小蜗牛。

第二天在门口值班的时候,就看到帆帆和轩轩带了菜叶,检查完小手就着急进教室喂小蜗牛了。经过孩子们一天的观察,发现早上放进去的菜叶到下午就已经被吃掉一些了,这也验证了孩子们的猜想:蜗牛吃菜叶。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指南》指出幼儿要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以及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当把小蜗牛从外面带回来之后,孩子们就提出了要洗澡,首先他们是具备一定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其次在帮蜗牛洗澡的时候也体现了大班幼儿的生活能力,通过学习和模仿,掌握了一些照顾他人和照顾自己的能力。

观察是一种学习的手段,孩子们通过观察了解到蜗牛的便便是黑色的,形状是细细长长的。又通过孩子们的假设猜想以及亲身实践,了解到蜗牛是要吃菜叶的。在他们与蜗牛的日常相处中,慢慢地对蜗牛有了新的认识,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识。

生活即教育,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建立起来的,教师的引导,家长的支持以及社会的正面导向对孩子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帮助。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探究中,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获得的经验使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兴趣和好奇,也能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经验。

把蜗牛带回家

很快就到周五了,明天就是周末啦,这几天小朋友们与小蜗牛的相处,都已经有感情了,所以在我提出周末小蜗牛该怎么办?你们都在家里,那谁来照顾它们?这些问题之后,孩子们都主动提出要带回家去照顾,但小蜗牛只有六只,所以我们决定请六个表现好又能照顾好蜗牛的小朋友带回家去。

经过一致同意并且答应全班小朋友会照顾好小蜗牛的前提下,我们请这六位小朋友带蜗牛回家过周末。

通过爸爸妈妈的照片记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六位小朋友周末是怎么照顾小蜗牛的吧!

陈礼瑾:“我这只小蜗牛叫龟龟,我帮龟龟清理它的家,又喂了点菜叶给它吃。”

任子轩:“我的蜗牛叫喵喵,它在家里太无聊了,把它拿出来和我一起玩吧。”

陆梓悦:“球球,你拉了好多便便呀,我帮你清理一下吧,再帮你洗个澡。”

潘玥辰:“我这只蜗牛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小火,我每天都给它洗的很干净哦。”

钟骏宇:“小白,爷爷种了很多菜,我去地里摘点菜叶给你吃吧。”

金馨语:“花花好可爱,它爬过的地方会有粘液。”

小朋友们不仅把蜗牛照顾的很好,也给它们起了好听的名字,还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了一张蜗牛调查表,用了文字和图画的方式记录,通过调查和周末两天的观察,孩子们对蜗牛有了更多的发现和认识,周一来园的时候也和班里其他小朋友们分享了他们的发现。

蜗牛故事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平时都是爸爸妈妈照顾我们,这次是我们小朋友独自来照顾小蜗牛。通过这六位小朋友对蜗牛两天的相处和观察,他们对小蜗牛的饮食习惯和居住习惯都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也看到了孩子柔软的内心世界,他们在与小动物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更多的是学会了关爱。

孩子们与蜗牛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已经很自然地把蜗牛当成自己的小宠物,当成自己的新朋友,每天都会细心呵护,照顾并且观察它们。家长的支持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指南》指出“引导5岁以上幼儿和思考动植物的外部特征、习性与生活环境对动植物生存的意义。”在对蜗牛一步一步的了解和探究中,能让孩子逐渐懂得热爱、尊重、保护自然。

再探蜗牛

1.蜗牛换新家

由于班里没有大的盒子来装这几只小蜗牛,所以暂时用小盒子装,但是小盒子太小,分开装小蜗牛可能会很孤独,所以小朋友们就从家里带了大盒子,给他们搬个新家。

第一次陈礼瑾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一个快递纸箱,如果将小蜗牛都放在纸箱里会怎么样呢?

希希

“用这个纸箱我们怎么给他们清洗呢?”

“用纸箱我们就看不到小蜗牛了。”

清清

航航

“这个纸箱会不会把小蜗牛闷死呀?”

“我觉得这个箱子还是有点小,蜗牛要爬来爬去的。”

涛涛

经过一番讨论,小朋友们认为纸箱不方便处理便便和清洗,而且小朋友们无法从外面观察小蜗牛,如果把盖子打开,蜗牛还会爬出去。所以最终我们决定不用纸箱。

第二次是瑶瑶小朋友带了一个透明的收纳箱,看到这个收纳箱,孩子们一致认为这个可以当作小蜗牛的新家。

媛媛

“这个可以哎,我们可以从外面看到小蜗牛。”

“这是塑料的,也方便清洗。”

馨馨

颜颜

“小蜗牛可以住在一块啦,他们有新家啦!”

在决定用收纳箱以后,小朋友们把箱子洗了一下,又放了点菜叶进去,以后我们每天都可以通过这个箱子观察小蜗牛啦。

SUMMER

2.绿色的便便

第二天早上孩子们围着蜗牛的新家观察小蜗牛,瑶瑶说:“老师,为什么蜗牛的便便变成绿色的了?”我走过去一看,果然是绿色的便便,那蜗牛为什么会有绿色的便便呢?为此我们展开了讨论。

清清:“是不是它们吃了绿色的菜叶所以拉了绿色的便便。”

宸宸:“它可能拉肚子了。”

昕昕:“是不是菜叶坏了,它们吃下去就这样了。”

媛媛:“可是它们之前也是吃菜叶啊,为什么不拉绿色便便呢?”

诺诺:“老师,你要不要上网查一下呀?到底是为什么呢?”

于是,我找了一些资料查看,原来蜗牛拉绿色便便是因为食物没有充分消化导致消化不良。孩子们这下知道了,蜗牛也是个小宝宝,它不知道自己已经吃饱了,看到菜叶就吃,所以一下子就吃多了消化不良,以后我们的菜叶要放少一点了,不能一下子给太多。

SUMMER

3.蜗牛受伤了

有一天早上辰辰和媛媛在帮小蜗牛们洗澡,因为小蜗牛太滑了,辰辰一不小心把蜗牛摔到了地上,媛媛大喊了一声:“老师,不好啦!小蜗牛摔到地上了!”我闻声赶去,辰辰已经捡起小蜗牛,一脸歉意地看着我:“老师,我不是故意的,小蜗牛太滑了。”我安慰他:“没关系,先看看小蜗牛有没有事。”仔细看了看小蜗牛,发现蜗牛背上的壳碎了一块。这下辰辰更难过了,他很着急地问我:“老师,这怎么办啊?小蜗牛会不会死啊?”孩子们知道这个消息后一起想办法帮助这只小蜗牛。

家怡:“老师,用双面胶给它粘一下行不行?跟我们修书的方法一样。”

我:“可这是一个小生命啊,它现在就和你受伤破了皮一样,能用双面胶吗?”

轩轩:“用螺丝的壳给它补上一点,它们长得有点像。”

我:“这样的话螺丝不会痛吗?”

蕾蕾:“那用贝壳行不行?”

我:“贝壳也一样啊!贝壳也是个小生命。”

航航:“老师,那你再上网查一下吧。”

最后我们只能找百度帮忙,网上说要把受伤的小蜗牛与其他蜗牛分开,以防别的蜗牛爬到它身上导致细菌感染。如果壳碎的小它自己会长好,如果碎的大有可能会死掉。我们对照网上说的观察了受伤的小蜗牛,碎的壳不是很大,应该可以自己长好。于是我们先拿个小盒子将它们分开,让它独自呆着养伤,再观察一下它的情况。

our graduation day

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里小朋友们经常帮蜗牛们洗澡喂菜叶, 每天都看看受伤的小蜗牛有没有长出新的壳。一天早上,媛媛洗蜗牛的时候发现这只小蜗牛长出了一点与它本身不同颜色的壳,它果然在自己长新壳呢!小朋友们都非常兴奋又觉得很神奇。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蜗牛换新家,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也存在着许多的教育契机。当小朋友带来了纸箱、塑料收纳箱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是这个合适还是那个合适,而是在孩子与蜗牛几天的相处下来,他们就会发现蜗牛会乱爬,没有盖子是不行的;我们每天都要观察,不透明也是不行的,所以这些问题孩子们自己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在养蜗牛期间,必然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和疑惑。蜗牛的便便为什么会变成绿色?蜗牛壳碎了该怎么办?这些问题可能老师也答不上来,但老师可以引导孩子积极思考,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最后我们求证得知原来蜗牛消化不良才会拉出绿色的便便,壳碎了蜗牛会自愈。用通过观察得知蜗牛长出新的壳会和原来壳上的花纹不一样,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实际都是孩子们宝贵的经验。

《指南》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明显的关联。”孩子们通过自己认识进行分析猜想,再结合老师有意的引导,最后获得了新的认知和经验,从而提高他们今后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SUMMER

结语:在与孩子们一起照顾蜗牛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我们就像小蜗牛一样,一点点的探索未知的世界。与我,与孩子,都是一种成长的过程和经验的积累。

文稿:厉佳欢

From: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