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综合 > 大班教育 > 正文

课程故事 |自来水从哪里来——大一班课程故事

课程故事 |自来水从哪里来——大一班课程故事收录于话题“自来水从哪里来”——大一班课程故事孩子们在每天的幼儿园生活中都有不少需要洗手的环节,在他们进入卫生间洗手的时候,我们发现班级中有部分的孩子在打肥皂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忘

课程故事 |自来水从哪里来——大一班课程故事

收录于话题

课程故事 |自来水从哪里来——大一班课程故事

“自来水从哪里来”

——大一班课程故事

孩子们在每天的幼儿园生活中都有不少需要洗手的环节,在他们进入卫生间洗手的时候,我们发现班级中有部分的孩子在打肥皂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忘记关水龙头的现象,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及时提醒他们要及时关水龙头,要节约水源。

有一天,在午餐前,孩子照常进入卫生间盥洗,这时候我照例像以往一样提醒他们要及时关水龙头,注意节约水源。这时,洗好手的霖霖来到我身边,问我:“老师你为什么天天都要说这句话?为什么要节约水呢?”在边上的几个孩子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水不是一直都有吗?每次打开水龙头,水就出来了呀……”就这样,一场关于“自来水从哪里来”的探秘之旅就在孩子们的一个个问题中展开了……

探秘:水的来源

问题:自来水从哪里来

午饭过后,我组织孩子们坐在一起,对“自来水从哪里来”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

自来水是从我们的地底下来的,我们的房子地下有一个大大的桶,里面有一根管子,连接到了家里。

自来水是天上下雨了,雨落到了河里和海里,然后再通到了我们的家里。

一时间,这个话题引起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在座位上阐述自己的想法,这时,我引导孩子们回到小组上进行商讨,并将小组商讨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便于每组的小代表上台介绍。

小组代表分享

从几组小朋友的介绍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自来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是比较陌生的,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张调查表,请孩子们回去,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家长等方式进行调查,并在第二天开展了一节“自来水从哪里来”的集体教学活动。

小组讨论

教师的思考:

信息搜集,为幼儿开展探究铺垫了前期经验。信息搜集能力,是幼儿重要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幼儿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前提和途径,交流与分享,是幼儿对信息的进一步加工与整合,是幼儿梳理已有经验的重要方法,也是同伴间相互获得关键经验的有效途径。

调查:自来水从哪里来

第二天的早上,孩子们陆陆续续将自己昨天完成的调查表带了过来,有些孩子已经迫不及待地与同伴开始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

在集体活动开展前,我们先请孩子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结果,看一看同伴与你调查的结果一样吗?如果不一样,那有哪里是不一样的?

河里面的水被太阳照着,变成了很小的小水滴,然后就飞到了云朵里,云朵里的小水滴变多了,就变成了雨落到了河里,然后有一根管子会从河里通到我们的家里。

自来水是从河流里面来的,有一根很长的管子,把河里面的水抽到了进水池,然后又送到了加药池,最后送到了沉淀池,接着就要过滤,过滤后就会到了一个清水池,然后就送到了我们的家里。

教师的思考:

通过查找资料、看视频、阅读绘本等方法,孩子们一步步了解了水管里的水是自来水厂经过多次处理后通过水管输送到千家万户。活动推进到这里,孩子们对自来水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我们将和孩子一起探索关于自来水厂的问题。

揭秘:自来水从哪里来

最后,我们集体阅读了一本《自来水从哪来》的绘本,从绘本故事中我们知道了自来水是从哪里来的?怎样来的?

自来水是从河里来的。

自来水要经过处理才能送到我们家里。

教师的思考:

通过查找资料、看视频、阅读绘本等方法,孩子们一步步了解了水管里的水是自来水厂经过多次处理后通过水管输送到千家万户。活动推进到这里,孩子们对自来水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我们将和孩子一起探索关于自来水厂的问题。

聚焦:水的过滤

这时有小朋友提出了新的问题:“老师,故事中说的过滤是什么?为什么过滤了脏的水就会变成干净的自来水呢?”

《指南》中提到:“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教师要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因此,老师们要在日常活动孩子的兴趣点,真诚的接纳、认真倾听,及时记录幼儿的问题。所以,针对孩子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又开始进行聚焦“过滤是什么”。

了解:水的过滤

问题1:过滤是什么意思?

过滤就是有一个大的箱子,里面有一些神奇的药水,可以把脏的水变干净。

过滤就是用一些东西把脏水变干净。

过滤就是在一个池子里放上小石头和沙子,脏水就会慢慢的从这个缝隙里面流下来,然后就会流出干净的水。

教师小结:过滤器就是一个装置,用来做过滤实验,过滤器最好要透明的,这样就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看到实验中的现象。

问题2:过滤器是什么?

过滤器就是一个大大的盒子,里面可以装一些过滤的东西。

过滤器可以是一个饮料瓶,在里面装一些小石头和沙子。

我觉得过滤器可以是透明的,这样子我们就能看见脏水有没有变干净了。

教师小结:过滤器就是一个装置,用来做过滤实验,过滤器最好要透明的,这样就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看到实验中的现象。

问题3:什么东西可以做过滤材料?

我觉得玉米粒和大米也可以做过滤的材料,因为它们也像小的石头一样。

棉花也可以做过滤的材料,因为棉花也是很细很小的水,也可以从棉花里面流下去。

我觉得网也可以做过滤的材料,但是网的洞洞要很小很小,这样子水里的脏东西就不能从小小的孔里面流走了。

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的思考:

孩子们对于“哪些东西可以用来做过滤材料?”这个话题十分感兴趣,讨论的也很激烈,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就请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讨论,并给每一组提供了纸和笔,便于他们进行记录。

幼儿合作学习是指两个以上的幼儿围绕一个共同目标,通过分工协作的形式,在克服一定困难、齐心协力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学习。这是幼儿联合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实现认知、情感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初次实验

收集过滤材料

在集体教学活动后,我们及时的将此次集体教学活动的内容以及孩子们在活动中对过滤产生的浓厚兴趣,与家长进行反馈,并将我们的下一步计划以及每一组孩子商讨出并绘制的过滤材料记录单与家长进行分享。家长们积极地配合了此次活动,在家里与孩子一同收集他们小组商讨出的过滤材料。

(清点材料)

(幼儿记录)

教师的思考:

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不仅仅要追随孩子,还应搭建一个向上发展的“阶梯”,带给孩子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在材料收集期间,我们利用了下午的时间,请每一组孩子将目前小组内收集到的材料以及当时小组讨论出来的所需材料记录单进行了校对。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将已经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了打勾或者打圈标注。通过校对,我们发现已经有三组小朋友率先完成了材料的收集,还有四组小朋友继续进行收集。

(继续收集)

小组实验

各组的材料都收集齐了,我们便开始了实验。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在此次的活动中,我给幼儿提供了相同的过滤器,保证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只有一个变量因素。

每一组孩子收集的过滤材料都有所不同,那么过滤器该如何装置呢?什么材料放在最上面,什么材料放在最下面呢?我们也进行了小组的讨论,并请孩子们绘画了设计图,在组装过滤器的时候按图纸进行组装。

(准备材料)

材料准备好后,小朋友们就开始分组进行组装过滤器,每一组的孩子根据过滤器的完成图进行分步组装。有的小组采用的是分工合作,小组上有的小朋友负责看图片,有的小朋友负责组装,还有的小组是采用了每人轮流组装的方法进行合作。

组装好过滤器后,孩子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收集来的过滤材料该怎么分布呢?第一个管道里面放什么?第二个管道放什么?最后一个管道又放什么?

沙子放在最下面,沙子里面的缝隙最小,水在这一层就会变得很干净。

可以在管道里加点白纸吗?白纸和棉花一样,都可以把脏东西吸住的吧。

不可以,白纸遇到水会烂掉的……

教师的思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鼓励孩子在小组内进行商量、讨论,最终确定一个方案,并请小组成员将自己小组最终确定的设计图绘画下来。

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阐述自己的想法,也要学会倾听同伴的想法,更要尝试同伴认同自己的想法,最可贵的是还要学会接受同伴的想法。这样的小组合作活动不仅发展了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大力的发展了孩子们友好合作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小组协商,绘画过滤设计图)

(按图纸进行组装)

所有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孩子们就开始了最令人期待的实验。每一组的孩子都抢着当小代表,把脏脏的污水慢慢的倒入过滤器中,边上的孩子围在一起,既兴奋又期待的跟随着每一滴小水滴慢慢的流向每一节管道,这时候孩子们自发的开始了讨论,纷纷将自己发现的看到的进行分享。

我们的水怎么流的那么慢?一定是脏东西太多,把网给堵住了。

快看,水已经下来了,现在在第一个管道里!水流下去了以后,我们的棉花上面有好多脏东西。

看来我们的网的孔太小了,水到现在才慢慢的滴到第一个管道里。

你们看!我们第二个管道里的水就已经变得很干净啦

我们的小水滴流到了第四个管道了,但是这个管道里的沙子太多了,小水滴一直都没有流下来,怎么办……

在孩子们激烈的讨论的同时,老师也及时进行了引导:“你们仔细观察,看看水流的慢的地方,水会发生什么变化?流的快的地方,水又有什么变化呢?”经过老师的提醒后,有很多孩子发现了水流的越慢的地方,往往过滤出来的水会更干净,而水很快流下去的地方,往往没有过滤干净。也有孩子指出:一定是这个管道里的沙子缝隙很小,水流下去很吃力,所以就流的很慢。

(实验结果)

我们的思考

实验中,有的小组成功了,有的小组失败了。失败的小组会主动的跑到成功的小组边上,去观察他们的过滤器。成功的小组也会及时的去观察失败的小组,并帮助他们猜测失败的原因。在七个小组的实验都完成后,我们进行了小组汇报,每一个小组派出了一位小代表进行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并分享他们小组的设计图,针对三个没有成功的小组,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小组的过滤材料太少了,所以没有成功。棉花和沙子过滤效果最好,因为水在这两个管道中流的最慢。

我们小组的沙子没有清洗干净,沙子自己也有脏东西,所以没有过滤成功。

我们一组收集的材料都太大了,缝隙也很大,所以没办法过滤脏东西。

教师小结:

通过刚刚的实验,我们小朋友发现了水在有的管道流的很慢,而在有的管道会流的比较快,经过讨论,有的小朋友还发现了,流的越慢的地方,过滤的越干净,而流的比较快的地方,水过滤的效果就不怎么好了。这里的原因就是刚刚几位小朋友说道的“缝隙”,材料之间的“缝隙”越小,水流动的速度就越慢,过滤的效果就会比较好。

(分享实验中的发现)

二次实验

经过了第一次过滤实验后,孩子们对这个实验的热情更加浓厚了。成功的小组不满足于现状,想要将水过滤的更加干净清澈。失败的小组想要挑战成功。所以,我们在今天的活动后进行了第二次的材料收集,并于下一周进行了第二次实验。

收集新的过滤材料

在这一轮的材料搜集中,孩子们也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有的孩子在第一次实验中观察到了别组小朋友的一种白色透明石头过滤的效果非常好,所以这一次他的目标就是要收集白色的透明石头。

有的孩子在第一次实验中发现,细细的棉花过滤效果也十分好,所以这一次他也回家进行了收集棉花。

还有的孩子上次发现自己小组带来的沙子比较脏,所以这一次他将沙子进行了清洗。

我们也鼓励孩子回家去调查什么材料过滤的效果更好,并进行收集。

(介绍新材料)

(调整过滤器)

第二次的实验,孩子们都是有备而来,从他们这一轮收集的材料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新的材料,比如石英砂,活性炭,火山岩等。

这一次的实验要比第一次更成功,两个小组过滤出来的水比第一次更加清澈。当然也还是有失败的小组,但是小组上的小朋友经过观察和分析,他们也找到了自己小组失败的原因。

那么,这一次成功的几个小组,为什么他们带来的新材料能让我们的污水过滤的更干净呢?

(实验中的发现)

孩子们通过查阅网上的资料,发现原来石英砂、活性炭和火山岩都是一些特殊的材料。这些材料是比较专业的过滤材料,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自来水过滤器中就有这些材料的存在哦!

石英砂和火山岩是用来吸附于水中比较大的杂质,所以一般会放在过滤器的上面两层,活性炭是用于去除水中的异色和异味,所以会放在下面几层。也正是因为第二次实验,有了这些专业的过滤材料,才会使我们这一次的污水过滤的更加清澈。

宣传: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幼儿绘画节约用水宣传图)

(幼儿张贴节约用水宣传图)

(水的二次利用)

我们的收获:

在“自来水从哪里来?”这个项目活动中,孩子们从提出问题出发,依次进行了:猜测→问题调查→收集材料→第一次实验→发现问题→提出调整策略→再次收集材料→第二次实验→总结,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在这个活动中,不仅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污水过滤的方法,提升了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还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大力发展了彼此的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在面对失败的时候,孩子们也能及时的调整情绪,具备了初步的自我调节情绪能力。

END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相城实验幼儿园

名师课堂|线上直播精品课(支持回看)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专栏合集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6)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5)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4)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3)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2)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1)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一)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欢迎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