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综合 > 大班教育 > 正文

幼教论文|探讨人本主义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幼教论文|探讨人本主义对幼儿教育的启示收录于话题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  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指向学生个人的创造性、目的和意义,是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人本主义主

幼教论文|探讨人本主义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收录于话题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

幼教论文|探讨人本主义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

  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指向学生个人的创造性、目的和意义,是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人本主义主张教育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马斯洛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发展人的个别性。协助个体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人来认识,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潜能。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式,是人总能够达到的或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自我实现意味着他真正成为了他自己,更完善地实现了他的潜能,更接近他存在的核心,成为更完善的人。罗杰斯也明确主张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有独特的人格特征而又充分发展的人。人本主义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目的时,无不重视人性的培养,普遍关心教育对培养儿童独立人格所起的作用。人本主义者追求的教育目标,不是知识渊博的人,而是具有独立判断、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他们对儿童的社会化远没有对儿童的个性化重视。他们的教育目的体现着个人本位论的思想。虽然在某些场合下,人本主义教育没有明确提出“自我”,而是用“个体”、“个性的人”等概念,但个体只是“自我”的客体性表达,“自我”是“个体”的主体性表现,在现实的运作过程中,个体就落实、认同为“自我”。概言之,人本主义教育是一种强调以自我为核心,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理论。

  (二)人本主义的教学论思想

  1.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人本主义教育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这是其自我实现的教育目的的必然产物。在教学实践中,人本主义教育学家提倡“非指导性教学”,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必要向学生灌输知识材料,如果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压抑学生先天潜能的自我实现。教师所要做的是强调每一个学生的独一无二性,尽可能让学生顺其天性的要求去学习,鼓励学生运用其内在的潜能,并创造一个最适合学生发挥潜能、拓展个性资源的环境,这样一来,教学就从“教师中心”转移到了“学生中心”。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什么,怎样学,学得怎么样,都应由学习者自由讨论决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是人本主义教育的方向和核心原则。只有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每个儿童才能自由地、充分地发展他的潜力,愉快热情地汲取知识和形成人格,达到完满人性的实现。

  2.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有意义的学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因为有意义学习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打动学习者的情感,以至将整个心灵置于学习之中,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罗杰斯推崇有意义学习是基于对学习者如下状况的分析:第一,人天生有好奇心、求知、发现和探索的欲望,甚至不惜痛苦或危险(如探险者)。因为个体在学习和实现自身潜能过程中获得的满足感超过了学习中产生的痛苦体验;第二,当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之间的联系被学习者发现时,学习效果最好;第三,对学习者自我结构改变较大的学习,会对学习者构成一种精神威胁,如高考前的复习。对学习者自我结构改变较小时,学习容易进行,这时学习者会以分化的方式感知经验,知觉更为细致;第四,学习者认真参与学习过程可以促进学习;第五,学习者整个身心灌注其中的自发学习(即认知和情感均卷入其中的学习)。学习效果最为持久和深入。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评价居于首位,他人评价居于第二位时,学习者的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就会增长;第六,最有用的学习是对学习的学习。这种学习易导致经验的持续开放,促进成长,在变化成长中保持自我、完善自我。总之,罗杰斯强调,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这时学习速度和效果都会明显提高。为了使学生主动活泼地进行意义学习,教师的任务应是创设问题情景,创造学习条件,提供学习资源,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的学习尽量赋有个人意义,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罗杰斯甚至讥讽认知学习理论所描述的学习是一种“颈部以上的学习”,它把学习者的身心劈开了。学生的心到了学校,身体和四肢也跟着进来,但他们的感情和情绪只有在校外才能得到自由表达,必须使学生整个人都进入学校,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发生。近年来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也证明,情感对学习的作用远远超出我们对它的日常认识,因此不应处于附属地位,更不应被忽视。

  3.强调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存在主义大师卡缪说:“请不要站在我的前面,我不会跟随您;也不要站在我后面,我不愿领导您;请站在我旁边,让我们做朋友。”要维持师生之间平等、朋友式的关系,就要营造好的课堂氛围。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沿用了该思想,他们认为,在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而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即教师要把学生当人,而不是当作物来看待;把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自己主动地探索,而不是把学生看成一个对象,需要外界的导引和灌输知识。人本主义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从如下努力:第一,真诚: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以诚相待。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将他们自己的真实想法、情感坦露出来,去掉一切假面具。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自我意识和对他人的理解。教师将他自己的内心情感向学生敞开。可以帮助学生将他们的内在情感向教师敞开,这就达成了师生之间的有益交流和相互促进;第二,认可: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生有根本的信任和认可,即教师对作为具有自身价值的一个独立个体的学生的完整性应予以充分的尊重。认可不等于赞同或同意,而是承认某个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在他自己的立场上看有存在的权利和理由,承认学生的思想、情感同他人、同教师的思想、情感有同样获得尊重的权利。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才有可能同学生一起分享与体验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第三,移情:在人本主义教育者看来,移情是一种从学生的角度去揣摩学生的思想、情感及对世界观的看法和态度。这种态度是“我理解你错在何处”这样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我们常用的那种结论性的评价,不是对学生做定性的判断,而只是对学生的思想、看法表示理解和尊重,尽管学生的想法有时是肤浅的、不成熟的,但这对于他们而言已经足够了。

  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当今幼儿园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传统教育持激进的批判态度,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传统教育具有极大的冲动,并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教育、教学问题的心理学视角。

  (一)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人本主义理论中的教育思想以“完整的人”的发展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罗杰斯认为教学应对学生整个人产生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要重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塑造。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是一种无形的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学生的知识经验相异,兴趣、爱好有差别,对学习的重点、所获得的体验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尊重学生个性,也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在某些教学的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在学习内容、方法上给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纲要”的基本精神“以幼儿为本”。我们要贯彻“纲要”精神,幼儿教育应以培养“完整儿童”为目标,应着眼于幼儿的身体素质、社会情感、知识技能的完整培养,达到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所谓“完整儿童”是指一个和谐平衡全面发展的儿童,是指其身体的、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和道德的整合性发展。对儿童进行“完整儿童的教育”,其主要特点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主要包括把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儿童作为教育目的,重视素质培养;把儿童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指导下,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组织知识,构成教学体系;用以儿童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相适应的方式呈现知识,组织学习过程,即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每一个幼儿发展个性、舒展自我,达到人的“自我实现”。

  (二)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正如罗杰斯认为的:“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即人本主义教育家主张学生的“自主学习”,即就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者独立地、自由地按自己的意愿,有选择地、主动地进行学习的过程。幼儿的自主学习,即指孩子在幼儿园中按自己的想法和心意,选择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水平、自己的行为方式,独立地来接触信息,获得经验,提升认识,自主地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选择有效的组织活动形式,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在头脑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要求教师从只重视教材转变到重视教育对象上来。要认识到幼儿虽小,但也是一个独立的能动的个体,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善于挖掘幼儿的潜能,不失时机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以幼儿为活动主体的前提下,幼儿所出现的各种行为,不是在教师指令下进行的,而是受教师言语、行为的启发、暗示,自己高兴主动地去做的。教师要牢固树立目标意识,在制订计划时要从幼儿的发展水平出发,多研究幼儿,制定切合实际的教育目标,把目标实施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同时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行为及产生的原因,思考如何引发孩子学习的内动力,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有的放矢地促进幼儿发展。其次,要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是要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抹杀其主导作用。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应充分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个主导者,充当的是参与、促进和支持的角色,即教师支持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幼儿自己动脑,善于思索。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幼儿自觉的能动性,启发幼儿积极动脑。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育者,教师更多的是作为知识的启发者,而非灌输者。新课程改革提倡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根据幼儿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提供更多的选择,发挥幼儿在学习与发展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加强教师对个别幼儿的了解。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互动和教育。因此,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三)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和睦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和人格充分发展的条件。因为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自发主动、热情活跃地投入到意义学习中,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促进作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培养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可见,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是幼儿学习的倾听者、观察者、促进者、支持、合作者、学习者。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人际交往关系,是幼儿园人际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师幼关系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平等指的是幼儿在人格和地位上与教师平等,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教师不因自己年长、阅历丰富而处于主导地位,幼儿也不因年幼处于从属地位;民主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允许幼儿以民主的方式参与活动,通过互相合作、共同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而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威与幼儿的绝对服从,只有在这种氛围下,教师和幼儿的关系才能是一种和谐的关系,教育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因此,良好的师幼关系是促进课程实施开展的有效保障,不仅对幼儿知识、技能、情感、心理、社会性发展及性格形成起重要作用,而且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实践证明,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师要热爱幼儿。爱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师幼沟通的桥梁。热爱幼儿,这是幼儿教师的工作前提,也是调整教师和幼儿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教师道德规范。只有热爱幼儿,教师才能设身处地理解幼儿,才有了解幼儿各方面情况的愿望,才能热情地主动地引导和帮助幼儿,真心诚意地尊重幼儿。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幼儿园应以培养“完整儿童”为教育目标,幼教工作者应始终坚持“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热爱幼儿,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的主动学习,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善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知识经验进行重组,以适应新的发展变化和成长需要。在幼教改革的道路上,师幼携手,共同成长,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积极的健康的环境。

  作者:巫俐群 刘林涛 刘忠苑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欢迎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