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摘要:音乐教育在培养艺术修养、提高科学素养、锻炼良好的意志品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音乐教育事业逐步成熟,其教育事业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方面人士的;本文通过分析少儿音乐的教学现状,对少儿音乐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现状分析;兴趣教学;教学创新
一、音乐现状分析
1.各方面阐述音乐的重要性
在个人方面,音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在工作学习之余,能够获得充足的精神食粮,增加生活乐趣,提高生活质量,丰富自身对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在社会方面,社会艺术考级现象蓬勃发展,各类综艺选秀节目相继诞生更是使得多数人们对艺术的追求越来越激烈,新“艺术”媒介的迅速发展,以音乐为例,新“艺术”媒介通过荧频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给观众以更为直观的视觉冲击,让更多的观众可以通过电视屏幕了解艺术。在某种程度上,一方面利用大众媒介传播快速的特点,增加了艺术在大众中的传播和影响力;另一方面电视媒介的过度娱乐化特点,也会消解大众对本体的漠视,近些年热播的《中国好声音》等综艺节目,通过大众媒介传递声音、传播艺术,带给更多观众以视觉的冲击和听觉的享受。在国家方面,我国越来越重视艺术在教育方面的影响,全面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形成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一整套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同时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且时代的需求对从事艺术方面的工作者的文化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2.音乐教学存在的弊端分析
在少儿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艺术教育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孩子的各方面成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当前社会中,培养孩子学习音乐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但是,由于很少有家长自身真的了解艺术,多数家长在重视的同时,只是将孩子送入培训机构中交由老师教学,自身并没有投入多少精力参与儿童的学习过程中,且大部分家长将孩子学好音乐的标准放在了他们想见的成果中,甚至有些家长在孩子的学习成果没有达到其满意的程度下,一味加大对学生学习压力的施加,忽略了学生对音乐兴趣方面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着压力与煎熬,无法享受真正的学习乐趣,学习音乐的初衷以及方向发生偏颇。目前各类考级的出现及盛行,更是使得少儿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掺杂着严重的功利性,家长为了验证孩子的学习成果或是出于家长间的攀比心理,对孩子的期待值不断上升,不断向孩子输入家长对孩子的期盼,使得孩子的学习压力不断上升;部分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或是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经常采用“拔苗助长”式教学,一味地灌输知识技能,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得到基础的沉淀,难以得到进步;而这种为了考试成绩所进行的不合理教学,严重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正确培养方向,使得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渐降低,有些学生开始厌倦学习,学习音乐的自信心逐渐缺乏,对音乐学习产生恐惧与抗拒心理,随后放弃学习。
二、针对现状分析做出相应的培养方案
1.“兴趣教学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每个人生来都有自己的音乐潜能,然而,音乐潜能的激发则离不开正确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少儿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家长要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过程,要能够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和孩子一起听、一起唱、一起弹等,以轻松舒快的学习方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学习热情,让孩子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在生活中得以收获成长。少儿在学习过程中,家长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多陪孩子一起去看音乐演出或多和孩子一起去参加比赛,利用音乐会、比赛活动等媒介来为孩子提供更好地学习辅助,使得孩子能够在各类活动能够受到熏陶,从而使孩子能够加强对音乐的理解,也能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固步自封,对音乐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思维,提高创造力;且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各类音乐活动,更能够使孩子在音乐学习中处于放松以及安心的状态,家长在旁的随时引导及与孩子间的交流探讨,也能大大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得音乐素养的提高。
2.合理运用“发现教学法”
音乐是极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艺术,是以声音的形式存在于时间中的听觉艺术,它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以显现,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倡“发现教学法”,强调学生是主动地、积极地探究者,强调直觉思维在学生学习上的重要性。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而究其核心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这就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艺术学习的普遍规律。在开展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孩子的学习主体性,避免一味性的输出教学,例如教师在引出一个知识点之后,让孩子先进行独立地思考,可以鼓励孩子进行小组讨论学习,使孩子在自我探索与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能够自我分析学习,并通过老师引出的一个点来想象创造出一个新的出发点,从而进行再度创作;孩子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不但能够锻炼自身思维能力、激发内在潜力,同时也能够提高自信心、收获学习方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起到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开拓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被动到主动、互动,促进个性化发展。
3.科学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其一,“大班式”与“一对一”模式相结合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目前,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一是“大班式”教学,即在教学中,一名老师对多名学生进行教学,二是“一对一”教学,即是在教学中,一名老师对应一名学生进行一对一教学;两种教学方式各有各的优点及缺点;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应科学有效地针对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取精华,去糟粕,相结合,相促进,为音乐教育的培养创造一个优良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环境。在“大班式”教学过程中,多名学生一起上课,能有效地避免学生学习的封闭性,使其看到自身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区别与差距,增加学生之间的竞争力与学习动力;且“大班式”教学因学生人数相对较多,更有益于课堂气氛的活跃与思维的开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对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等量搭配,使教师能够更有效地把控课堂节奏,针对单个学生进行细致教学,有利于课内外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音乐教育的培养中,应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使音乐教育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其二,开展实践创新活动。多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例如社会实践活动、文艺展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掌握专业上的技能与相应的理论知识,也能懂得实际的技能操作以及对于专业技能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对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再运用,实现对知识技能的更深入理解,在实践中提升自己。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多样性,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应该重视音乐实践活动带给学生的愉悦性与感染性,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而不是单一的重视音乐活动的表现技能及技术技巧;教师在音乐实践活动的选材上,不仅要选择课程上所学习过的内容,使少儿能够在实践中巩固课内知识,更要懂得创新,懂得在教学过程中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能够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学习、演绎,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熏陶及知识获取。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多方面互动,使得师生能够共同获得思想上、精神上的良好共鸣,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结语
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应只在于对音乐技能的掌握及对知识的堆积,更应在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发现艺术的美,感受艺术的美,增强对艺术方面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培养中,要注重学生的各方面教学,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相互融会贯通,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家庭等各方面教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马淑慧.音乐教育心理学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年7月第一版2015年8月第三次印刷.
[2]李咏云.浅谈如何开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J].黄河之声,2018年第14期.
作者:朱争鑫 单位: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感谢您的,欢迎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