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当下幼儿园中开展的语言区游戏活动形式枯燥,材料单一,教师重视幼儿的语言表达结果而不重视过程性的学习。致使表达能力强的幼儿越来越自信。能力弱的幼儿越来越不敢说。长此以往,将导致幼儿的语言发展不均衡、提升空间有限。一、材料投放的目标
《指南》中指出“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教师在创设环境上要跟着孩子的兴趣、想法走,从而帮助他们梳理学习过程经验。”幼儿的阅读观察经验主要有三个阶段,教师从目标、材料投放相应的内容。
1、学习观察图画书中的关键画面形象,能够从中发现人物、动作、背景。教师出示大书、挂画等材料。便于幼儿观察图画书中的关键画面形象。2、学习观察图画书关键情景画面变化,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教师投放情节图片,请幼儿拼摆,回忆故事。3、 学习观察关键细节表情,能敏锐地观察图画中的细节。粘贴符号、表情。教师帮助幼儿细致观察关键细节。
(一)故事板、手偶、棍偶
结合幼儿园制定的幼儿发展目标,为了幼儿提供优质的班级阅读环境,使幼儿逐步获得自主阅读兴趣、习惯和能力,扩大幼儿的图画书阅读量。在故事教学中接触多种操作材料,初步获得多元表达的基础。我们对班级的语言区进行了调整。
在调整前的语言区中材料多是各类图书、手偶。但幼儿往往不是安安静静地看书,而是喜欢自言自语或和身边伙伴玩弄图书。
孩子们喜欢的故事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看到故事板的成功,我又有了继续制作故事棍偶的欲望。到底哪一种材料孩子们更喜欢呢?我抱着好奇的心情制作了故事“小猫钓鱼”“小红帽”棍偶。游戏时孩子们围着我问:“老师,这个怎么玩呀?你来给我们讲一讲吧!”。于是,我边示范边讲故事。乐乐、泡泡高兴地坐在了小椅子上专心的倾听。每天语言区都会聚集着很多孩子,其他区域的幼儿也会侧耳倾听。不爱说话的乐乐主动尝试着自己拿着棍偶讲上两句。语言区的材料不再单一,平时不爱说的幼儿也得到了发展,提升了自信。
(二)可操作故事墙
通过投放材料故事板、手偶、棍偶发现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发展了人际交往能力。《纲要》指出,应“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在设计材料的同时,教师一定要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然后对材料加以调整。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帮助幼儿自主适宜的学习。
《好饿的毛毛虫》这本书非常适合小班幼儿阅读。于是,我为孩子们进行了学习前的准备,制作了毛毛虫手指偶。幼儿了解完整故事后,我把图书投放到了语言区中。但是这样还不够,我需要用材料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幼儿对于毛毛虫长大了变成蝴蝶很感兴趣。于是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制作了能够移动的墙饰内容“毛毛虫长大了”。刚开始孩子们对材料“又爱又恨”,不知道怎么玩,有些幼儿直接把移动的果子取下,放到了娃娃家的盘子里。我并没有过多的干涉幼儿。“我们多吃点苹果长得就像蝴蝶了。”看着孩子们吃的有滋有味,我知道了,孩子们的游戏可比老师们想象的要更加丰富有趣。
就这样,我在语言区观察孩子们的游戏,发现墙饰上可移动的材料毛毛虫、果子、蝴蝶。“你看,星期一吃了一个苹果,星期二吃了两个梨……”。康康边说边移动手里的水果粘贴在墙上了。这些材料真的“活”了起来。
(一)解决幼儿提出的问题
《好饿的小蛇》第一次投放图书,敖敖对我说“老师这里面有树叶苹果还有小树丛,还有一个虫子。”我问:“这是什么?”他看了看说:“这是蚯蚓。”这时玥玥过来看了看说:“不对这是蛇。”我追问:“为什么呢?”玥玥说:“因为我见过呀,小蛇是橘黄颜色的。”我又问:“那蚯蚓是什么样子,身体是什么颜色呢?”玥玥大声说:“蚯蚓是黑色。”敖敖听了我们说的话点了点头。
通过第一次投放我发现宝宝对书中的主人公小蛇平时并不经常见,也没有很多的前经验。于是,针对幼儿发现的问题,我准备了小蛇和蚯蚓的图品挂在了图书区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两种动物的外形并不同,大小也不一样。接下来又为感兴趣的幼儿投放了多种颜色的小蛇图片,增加了幼儿的认知经验,及时解决了幼儿发现的问题。
故事书中的“饭团”对于孩子很陌生,有的幼儿说饭团像包子、有的说像粽子。只有仙仙认出了书中的饭团。我问宝宝怎么知道。仙仙说:“我家里红袋鼠的书里就有饭团,我还吃过呢!”就这样,我邀请家长们从家中带来饭团品尝。同时又在娃娃家准备了饭团的玩具,幼儿通过多种感官体验认识了饭团。
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都会有新的发现和不同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通过投放材料如图片、玩具等,激发了孩子们思考。过程中,孩子们的语言得到了输出。并很好的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书中的内容也有了更深层的认知。
(二)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愿望
孩子们看到了老师制作的玩具后,自己也有了制作的兴趣。通过谈话我们确定了需要制作的背景内容(毛毛虫和太阳等)。作为故事背景墙,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弱,我们根据孩子们的不同能力制作。教师剪出太阳草地的形状,幼儿用涂色、剪纸、捏泥等形式制作小花、小草、食物等。最后由幼儿负责粘贴出背景。
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我们还制作了“茧”、蝴蝶翅膀等表演区的道具。我向幼儿提问:“蝴蝶翅膀长什么样?它像什么?”有的孩子说像扇子、有的说像大象的耳朵、还有的孩子说像说像芭蕉扇。小班幼儿很难画出两边完全对称的翅膀图案,所以我们选择了拓印的美工方法完成翅膀的涂色。在表演时,翅膀需要随着幼儿的动作扇起来,还要便于幼儿在表演区中及时背上。我们选择了大型购物袋制作翅膀的材料,将袋子剪成蝴蝶翅膀的样子,纸袋提手部分可以让幼儿直接背在背上。这样制作的翅膀既结实实用,又能在表演区中突出动感。
1.桌面故事讲述
1.能根据故事情节操作学具进行讲述。
2.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体验合作讲述的快乐。
幼儿用纸杯制作的故事角色、场景等。
1.与同伴共同创设故事场景。
2.同伴间协商并确定各自的故事角色。
3.根据故事情节发展,逐一出示角色大胆讲述。
4.重新分配角色,再次讲述。
1.可引导幼儿在美术区或美术分组活动中,选用纸杯等材料自制桌面教具及场景,然后投放到语言区进行讲述。
2.可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故事,从各种自制材料中选择相应的场景、角色进行创设和讲述。
2.摆摆读读
1.对文字感兴趣,能根据诗歌中的插图提示找到相应的词汇文字。
2.巩固诗歌内容,能完整、流利地朗读。
活动准备图文并茂的诗歌底图,诗歌中代表名词、动词、方位词的小字卡(分别以边框颜色进行区分,如:代表名词主语的字卡边框颜色为粉色;代表动词的字卡边框颜色为绿色)。操作要点1.将诗歌底图按顺序依次排好。2.观察小字卡,根据边框的颜色分类排好。3.看诗歌底图,用指读的方式逐行阅读诗歌,当看到小插图旁的空格时(空格的横线也标有不同的颜色),回忆诗歌中相应的词汇。4.对照空格下划线的颜色,在相同边框颜色的字卡中寻找相应的词汇卡对应摆好。5.完整朗读诗歌。
指导建议1.教师选取的诗歌应注意格式对称,不可随意设置字卡摆放处,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诗歌《落叶》:落叶落在————,————看见了——过来,——在里面,把它当作——。2.空格下划线的颜色与字卡边框的颜色相对应是本操作活动的错误控制点。
3可请两位幼儿共同操作,同伴间相互商量、帮助。
3.图卡连着说活动目标能与同伴合作,完整连贯地讲述图卡内容。活动准备四个骰子(分别代表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每个骰子每一面的内容都不一样。
操作要点1.将四个骰子按时间、人物、地点、事件顺序摆放好。2.两名幼儿分别投掷四个骰子。3.运用“某时间——某人——在某地方——做某件事”的句型,连贯、完整地进行语言讲述练习。4.重新投掷骰子,进行多次语言讲述练习。
指导建议1可更换骰子上的内容,增加游戏趣味性。2可引导幼儿进行形容词的填充、扩句等练习。
4.故事魔法大书活动目标能看图讲述故事,大胆进行创编。活动准备1. 幼儿自制松鼠、乌龟、马、猴子等动物卡片。2. 配有底图的大书一本,文字图片,小盒子一个。操作要点1.认读大书的故事名称。2.逐页翻开大书,从盒子中取出对应的动物卡片插在大书的底图上进行讲述。3. 讲述完毕,将动物卡片放回盒子。指导建议1. 可引导幼儿参考底图上的文字注解讲述故事,提高对文字的兴趣。2. 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图卡对应底图,大胆创编故事。
5.画册讲述“我的郊游活动目标能运用相关词汇看图进行生活经验讲述。活动准备自制画册操作要点1. 翻开画册,呈现出幼儿相片及其绘制的图画。2. 将相片上的同伴作为讲述内容的主人公,围绕彩色部分的画面(即需要讲述的内容),运用提示词汇进行讲述。3. 依次翻页讲述或自主选择主人公和画面进行讲述。指导建议根据幼儿的讲述水平,教师可逐渐增加词汇提示的种类及数量。
6.声母找朋友活动目标1.能找出与声母读音相同的图卡,进行对应摆放。2.练习发音,巩固对声母的认读。活动准备含有声母b、p、m、f的拼音卡片,相对应的图片四张,操作板一个。操作要点1.选择一张声母卡片放在操作板的中间。2.找出与声母相同的读卡,对应摆放在操作板上。3.幼儿边摆放边认读拼音,进行发音练习。4.选择其他声母,继续以上的步骤。指导建议可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更换声母卡片。
7.字的由来活动目标了解汉字的由来和变迁,加深对文字符号的兴趣。活动准备结绳、甲骨、等图片,象形字及对应的图片、字卡等。操作要点1.根据字的由来,按顺序摆放相应的图片:结绳记事——甲骨符号——竹筒刻字——丝绸书写——纸张印刷。2.根据象形字的演变,将相对应的图片与文字进行配对。指导建议1.象形字数量和内容可根据幼儿的熟悉程度添加或更换。2.鼓励幼儿和同伴以竞猜的形式,说一说、摆一摆象形字,增加趣味性。
8.文字找家活动目标认识常见的偏旁部首,提高对文字的兴趣。活动准备文字偏旁格子底图,装有过塑文字卡片的篮子两个(文字底色分黄,蓝两色),骰子,将偏旁部首编号列表(贴在托盘里)。操作要点1.两个幼儿面对面进行,分别持一个装有一种颜色文字卡片的篮子。2.将文字偏旁格子底图放在草席上。一个幼儿掷骰子,根据骰子上的数字,从列表里找出相对应的偏旁部首,然后从篮子里找出这个部首的文字卡片,放在格子底图相应部首的格子里。换另一个幼儿操作。3.如幼儿认识格子里的文字,可读出来互相学习。4.操作结束后将文字卡片装进篮子里,并将底图整理好放回托盘。指导建议文字卡片所选择的文字应是简单的常见字,一个阶段后可逐步增加文字的数量和难度。
9.认字跳格活动目标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汉子,提高识字的兴趣。活动准备汉子卡,在地上画格子。操作要点1.三个幼儿协商,以轮流的方式开展活动。2.一个幼儿手持卡片坐在椅子上,另外两个幼儿站在地上格子的起点。3.持卡的幼儿任意出示一张字卡,另外两个幼儿哪一个能正确读出卡上的字,就往前跳一格;如果不认识,就停在原地不动;如果两个人都认得,两个均向前跳一格。持卡人出示下一张卡片,活动继续进行。4.谁先跳到格子的终点,就由谁来当持卡人,活动重新开始。指导建议教师可有意识地将能力强弱不同的幼儿搭配组合,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增进同伴之间的互动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