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虞永平教授:幼小衔接应在回归中走向科学
虞永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如今,幼儿入学准备成了一个全民的问题,尤其是成了部分家长焦虑的问题。有的家长甚至担心,如果孩子对入学毫无准备怎么办?其实,不存在毫无准备的状况。正常的幼儿园教育,包含三大任务:一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是最核心的任务;二是为小学做准备;三是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解放妇女的劳动力。由此可见,幼儿只要接受了幼儿园教育,就能适应小学生活,但的确存在为入小学所做的准备是否充分、科学的问题。
入学准备是幼儿园的一项基本任务,幼儿园一直在努力地落实。很多幼儿园都积累了入学准备的丰富实践经验,也形成了入学准备的一些基本认识。我觉得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入学准备有两个基本特点。
所谓全程抓,就是把入学准备贯彻在幼儿园三年教育的全过程。入学准备不是到了大班才突击做的,不是突击工程,而是全程准备、长线准备。小班养成的很多习惯,对中班会产生影响,中班养成的很多习惯,对大班会产生影响,很多影响是累加的、连贯的,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幼儿园没有给每一件工作都贴上入学准备的标签,但它就是具有为入学做准备的作用。幼儿习惯的养成、学习品质的提升、理解能力的发展、好奇心求知欲的增强,都是在为入小学做准备。在全程抓的基础上,也要抓重点时段。到了大班,尤其是下学期,幼儿很快就要进入小学了,要通过参观、交往、模拟等多种活动,让幼儿真正去了解小学生活,产生对小学的向往和自信。所以,科学做好入学准备的内涵,就是科学准备、快乐入学。
幼儿园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让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每一方面的发展对幼儿的成长都很重要,对幼儿进入小学以后都很重要,如基本经验、生活习惯、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社会性和情感等,每一个方面都不能少、不能差,这就是全面发展。除了全面进行入学准备外,还应该强调重点内容。如进入小学以后,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从幼儿园时主要依靠直接经验的学习,转变成主要依靠书本和文字符号来学习。这就需要让幼儿开始对文字符号感兴趣,尤其到了大班,更应具有坚持性、任务意识和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等。幼儿园会将这些重点内容纳入课程、纳入生活,逐步准备。
有些幼儿对入小学有惧怕的心理,这一方面是由于准备不充分,尤其是心理上的准备不充分;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家长常用小学学习、小学老师恐吓孩子,把小学和小学老师“妖魔化”。个别小学老师可能的确跟家长说过要到外面去补拼音等知识,不然会跟不上,也有个别老师对小学生的态度的确有点儿凶,让小学生害怕。这种影响会加速传播,会不断被放大。学前教育宣传月就是要传递正向的声音,消除一些负面的声音,让大家朝着科学准备的方向前行。
为入小学做准备,是幼儿园、家庭和小学共同的任务。大部分小学一年级老师都和蔼可亲,小学也在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教学方式。很多小学老师写的论文小学教育游戏化、小学语文情境化等,这体现出小学教育是活泼的、生动的、有趣的。按道理,幼儿园的孩子到了小学应该很好适应的,那么今天入学准备的问题从哪儿产生的呢?我觉得主要源自三个问题:
第一,对儿童发展和教育规律认识把握不足。
家长的认识非常重要,因此宣传月要重点面向家长,让家长了解和理解孩子发展和教育的基本规律;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讲,无论是幼儿园老师还是小学老师,都要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
按照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或指南来教育,是遵循发展和教育规律的具体体现,也是防止幼儿园、小学教育抢跑和超前的重要保证。教育部要求实施小学教育“零起点”,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就是要求小学和幼儿园按照国家的规定实施教育。
科学的入学准备是建立在有质量的教育之上的。对幼儿园教育而言,强化训练、超前教育是不可能有质量的,因为它是违反规律的。幼儿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获得新经验的过程,是一个挑战的过程,所以提升质量非常重要。入学准备,幼儿园是可以做的,但是入学适应,是一定要小学对空间、时间、制度、方式甚至内容做适当调整的。
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经历两个有差别的教育机构,但是不要把这些差别看得太大,它们都是面向儿童的教育机构,孩子也在长大,他是有能力去适应的。其实很多入学适应问题,是人为地在放大,从幼儿园到小学是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不要把它看作是翻山越岭、跨过深沟大壑。我们相信,只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幼儿园真的在提高质量,小学真的做到“零起点”,就是从起跑线出发,或者说是在合适的地方拿过接力棒。只要我们真的本着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初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教育问题。
今天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就是因为大家对规律不了解,很多事情不适合孩子健康成长,只会给幼小衔接制造紧张的氛围,所以幼儿园跟小学,都要严格地遵循规律。我记得2016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受教育部的委托拍摄宣传片,我们当初请到了清华附小的窦桂梅校长,她举了个例子,说学校有个教研活动,是让要接一年级的老师到幼儿园大班去观察,写观察记录,回来以后做教研,分析大班孩子的特点,研究幼小应该如何衔接。这就是在抓规律。
我们现在很多做法是背离常识的,那么小的孩子为什么要学那么难的内容?幼儿园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小学按照课程标准去教,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今天违背常识的事情太多,这是不利于科学衔接的。
尤其是家长,不能回归理性,就会做出很多不适合孩子成长的事。要让幼儿有时间成为幼儿,他毕竟是个幼儿,不要给他太大压力。回归理性也会让家长少花点儿冤枉钱。
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都是专业人员,知道教育应该是什么,如何去实施。老师的言行对家长的影响非常大,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家长的引领者。老师要非常谨慎和科学地指引家长,共同做好入学准备工作。
所谓和谐,就需要幼儿园、小学还有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今天出现的埋怨循环、训练循环、强制循环,对于幼儿的发展和入学准备是很不利的。所以,要共同努力,给幼儿园创造一个良好发展生态,让孩子们快快乐乐地去上学,在小学里健健康康地成长。
感谢您的,欢迎收藏转发!